延安大学路遥文学馆

故居行人物谈 2024-06-14 06:29:06

我在路遥文学馆

到延安大学兰蕙园,瞻仰路遥半身雕像后,我们向后山——文汇山奔去,拜谒路遥墓。路遥是我们同时代的人,他比我还小两岁,都是“老三届”,都是“文革”期间的学生,有着相同的经历。他的好多文章,我都阅读过。

《惊心动魄的一幕》,马延雄书记之死,使我联想起文革期间我们县委书记的自杀,他就是我们同学的父亲,多少年后,老同学见面谈起那一幕仍是潸然泪下。

《在困难的日子里》,我也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考上的县中学,每天早上步行五六里路,拿的两个窝头,到课间操就消灭了一半,中午吃饭只剩下一个窝头,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只好抱着小说精神会餐。穿的就更不用提了,因我姐姐多,一打篮球脱去棉袄,剩下的就是花袄,像个女孩似的在球场上跑来跑去。那时都穷,也无人笑话。

我在路遥文学馆

《人生》,高加林更像是自己,都是高中毕业,都是“老三届”,都是回乡青年,都离县城不远。我也有过卖东西的经历,那是跟着父亲,一人挑着一个挑子,起早步行到唐山去卖小笤帚、炊帚。父亲一到风井天才蒙蒙亮,就扯着嗓子喊开了:“小笤帚、炊帚——”我一直也不敢开口,转了一天,天都黑了,路灯亮了,父亲的嗓子早已喊哑了,还剩下那么多小笤帚、炊帚没有卖出去,我才忍不住含着眼泪喊叫起来:“小笤帚、炊帚,贱卖了——”像是祈求,像是乞讨,再也顾不得害羞。回到家中,已是深夜十点多钟了,深知卖东西的艰难、苦衷。

更相同的是,高加林的同学恋人黄亚萍是县武装部部长的女儿,而我家属既是同学也是县武装部政委的女儿。不过,我回乡劳动两年,又当兵提了干。按我家属的话说:“要不叫你那‘三点红’、‘四个兜’,谁跟着你呀!”这倒是实话,我要还“头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一个县武装部政委的女儿能嫁给我?

我在路遥文学馆

还有《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好像是高加林的续写,特别是对煤矿的描写,颇有同感。因我们部队在山西省灵石县张家庄施工期间,住的就是张家庄煤矿的房屋。而且,我还曾带领战士下过煤矿支援他们夺高产,对于矿井下作业也是有过亲身体验的。加之,经常搞社情调查,对煤矿周边的人和事也是有所了解,有的放矢地教育部队。

正因为如此,我看着路遥的作品,不仅觉得有他的影子,也觉得有自己的影子,特别感到亲近、亲切。如果我不去当兵提干,也许还不如他们。

拜谒完路遥墓,我们下山来又参观路遥文学馆。路遥文学馆,图文并茂,诗词歌赋,内容丰富,充满空间,展示着、介绍着、追思着,路遥的历程、艰辛、丰硕成果------

前言介绍: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1957年过继给延川县的伯父,其后在延川县生活、学习、工作至1973年。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1976年分配到《陕西文艺》(后改名为《延河》)编辑部为编辑。1982年转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这里有路遥的雕像,有路遥的相片,有路遥的手迹,有路遥的作品,以及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做到了,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创作出一篇篇文学佳作。

这里有路遥主要获奖著作的介绍:《风雪腊梅》,1981年《鸭绿江》作品奖;《惊心动魄的一幕》,1979——1981年度《当代》文学荣誉奖、1981年5月,文艺报中篇小说奖、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姐姐》,1981年《延河》优秀作品奖;《在困难的日子里》,1982年度《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人生》,1983年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4年陕西省文艺创作“开拓奖”一等奖;《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看着路遥的作品,就有一种感染,一种精神,一种希冀,一种力量,他好像是给人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奋斗大道,让人看去有希望,有奔头、有遐想、有力量。

这里有路遥父母的相片、养母的相片,以及路遥清涧县王家堡村、延川县郭家沟村老家的旧窑洞,介绍着、展示着路遥青少年岁月的艰辛。我在山西晋中、吕梁一带当兵,没少跑山西、陕西,野营拉练也没少住窑洞。窑洞与窑洞也大不一样,有的窑洞是砖砌的,有的窑洞是依山壁开挖出来的。路遥家的旧窑洞就是依山壁开挖出来的,更显示出家中经济条件不行。

王卫国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在养父母家上的小学,1963年考上了延川县中学。“文革”开始后,也当过造反派,1968年12月返回农村劳动。1969年,开始了文学创作。

闻频有篇回忆:“一个小青年,大约二十岁,个子不高,裹一件褪尽了色的烂棉袄,腰里还系着一条破麻绳------‘这是你的笔名吗?’我指着书稿上的署名‘缨依红’问。‘笔名,一般要求要独特,好念、好记-----你另想个名字咋样?’‘好!’他接过诗稿,略加思索之后,断然写下了‘路遥’二字。我说:‘好!这个名字好!路遥知马力。’‘路遥’就这样诞生了。”

我在路遥纪念馆

这就是路遥开始创作时的真实写照,家境困难的孩子,没有出路,只好靠自己创造出一条路来。在这个期间,路遥先后做过民办教师、县文艺宣传队创作员等临时性工作。并与谷溪、闻频、军民、陶正等人共同编辑诗集《延安山花》,创办县级小型文艺报纸《山花》。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路遥十分勤奋,创作出诗歌、快板、戏剧大量作品,更加暂露头角。1973年,经组织推荐上了延安大学中文系。那时都是工农兵大学生,都是由各单位推荐。1973年,我们一营三连也有一个战士被推荐上了“长春光机学校”,当时的情况我们都了解。

路遥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在校期间,十分刻苦,他如饥似渴系统地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加强了文学修养,拓展了文学视野,并在《陕西文艺》创刊号上发表短篇小说《优胜红旗》,正式登上当代文坛。路遥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1988年给母校题词:“延大啊!这个温暖的摇篮----”正因为如此,路遥逝世后,1995年,路遥的骨灰被安葬在延安大学的“文汇山”,漂泊在外的游子又回到了母校。

我在路遥墓前

路遥永无止息的创作,付出的太多,太辛苦,太劳累,走的太早了,1992年11月病逝,年仅43岁。天妒英才,使好多人痛心疾首。这里有好多挽联,都是路遥的领导、同事、文友留下的。

我在路遥文学馆

樊高林“痛挽路遥学兄”:“英才劲展不该溘然别人生,高峰待攀岂能仓促会柳青。”

雷涛挽词:“悲情路遥,壮丽人生。”

白烨题写:“人生有异彩,平凡见非凡。”

白描“路遥常入我梦”:“雄笔卷苍茫,热血荐轩辕。”

陈忠实挽词:“路遥的灵魂在平凡世界的人们心中闪光并永驻。”

贾平凹挽词:“路遥是黄土地上生出的一棵大树,枝叶繁茂威风翔逦其声长远。”

连我都感到特别遗憾!老天爷,怎么这么残酷,让这么一个才华出众的人,英年早逝。不由写诗感叹:“人生坎坷笔中燃,道路崎岖创作坚。岁月煎熬生命血,平凡世界不平凡。” 来怀念路遥、纪念路遥。

九口 2024、6、11

0 阅读:8

故居行人物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