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济渎庙

故居行人物谈 2024-04-13 06:50:36

济渎庙,位于济源城西北庙街,为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我慕名来到这里,只见庙门上方竖立一匾,“济渎庙”,左右有联:“位尊四渎泽华夏,福永千秋济众生。”旁有简介:“因古‘四渎’之一济水发源于此而得名------”

什么是古“四渎”?即:我国江(长江)、河(黄河)、淮(河)、济(水)的总称。《尔雅.释水》载:“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不过,后来的济水下游早被黄河侵夺,已不能独流入海,但是济水还在。

这就到了清源门。左右有联:“天间洞府丹霞近,地涌灵泉碧海通。”两旁还有掖门,也有联,一门是:“江河因功显,济水以德著。”一门是:“清名尊四渎,胜地冠玉川。”据《清源门掖门复建记》介绍:“‘水清莫若济’,唐玄宗曾封济水为清源公,此门取‘清水之源’之意,故曰清源门。”

前面简介也有:“济渎庙,创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平面布局呈“甲”字形,前有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有御香院、西有天庆宫------”也就是说,从前门到清源门这一长院,就相当于“甲”字伸出来的一条,过了清源门,将并列为三座院落。

中间就是渊德门,也有联,还是鹤顶联:“渊清沉日月,德广聚晨霞。”与后面的大殿、寝宫形成了整体回廊建筑。

院内回廊环绕,古汉柏屹立。传说,西王母吐桃核,吸收济水精气长就。清沈荣昌还有诗赞:“汉代何人留此柏,王母桃核生磐石,伏留千里养根株,瘠土百年长寸尺”,仿佛是古典园林。这里原有“渊德大殿”,只是清同治年间,经战争被烧毁,留下的只是遗迹。

后边就是寝宫殿,门联是:“河神高枕农无患,黎庶安康民长歌”,供奉济水神。

这又到了临渊门:门联是:“洞府有灵深莫测,溪山环秀画难工。” 北面就是济渎池,又称小北海、龙池,是济水的发源地。池水莹澈,四周亭台楼阁环抱,也就是前面简介所说的,后为北海祠。

池中有一座龙亭,独具一格,别有风味,两旁有柱础、前后有柱子,中间横梁上书“龙亭”二字,亭前楹联是:“远朝沧海殊无碍,横贯黄河自不浑。”据说,这里是历代朝廷祭祀北海神之场所。亭内原有一灵石,传说 “李继安捎书”的故事,就发生在此亭。

故而,把后面重书“龙池石块记”介绍于此:“大汉通容元年太岁甲辰,其年大旱,有怀州河内县界沟村百姓李继安为商,泛湖廻至君山庙祭奠次忽见一人,衣朱衣形儀有异将书一封,称远至怀州西七十里济源县县西北约三里有一龙池前有石一块,但击此石必有人出,其形差异,但勿警畏此书。玉皇勑下济渎神行雨,子至彼当得赏钱二百贯。李继安以书扣石事悉皆验。大宋开宝六年四月念一日,重书此记。”颇有意思,进而说明了济渎神的重要性。

济渎池旁还立有竖形石碑,上书“济水之源”,也就是说济水发源于此。这就到白虎亭,亭内有泉水一泓,清澈甘洌,传说,有眼疾者汲水灌灌即愈,又称“眼光池”。

这才登上东侧的高台长生阁,左右楹联是:“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心。”前面墙壁上,还书有“道教十大洞天”。第一洞天:王屋山洞,一称小有清虚之天,即河南济源王屋山。

到了玉皇殿,是西侧天庆宫的主体建筑,殿前有“将军柏”。相传,唐代尉迟敬德监修济渎庙时,曾在此树挂过钢鞭,故五代后汉皇帝刘志远封它为“将军柏”。《古汉柏图志碑》明代茶陵人尹安诗云:“老树何年荫柘黄,至今犹带紫泥香。材高岂但倚廊庙,岁久还须作栋梁。满地风霜空凛凛,凌云节操愈苍苍。夜来明月枝头动,疑是将军宝剑光。”

这里的碑文不少,我也一一观看。清源门内,有“大明诏旨”碑,立于明洪武三年。突出介绍了“岳镇海渎”,一是“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二是“五镇”: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中镇霍山、西镇吴山、北镇医无闾山;三是“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四是“四渎”:东渎大淮(淮河)、南渎大江(长江)、西渎大河(黄河)、北渎大济(济水),皆封之为大神。

自周代起,天子已经正式把“四渎”列入了国家祀典。《周礼》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秦代,秦始皇将经常奉祀的山川鬼神列出,自崤山以东,设定了两大河神祠,一个是淮水,一个是济水。至西汉宣帝时,四渎的祭祀地点非常明确,即“河于临晋(冯翔),江于江都(广陵),淮于平氏(南阳),济于临邑(东郡),界中皆使者持节侍祠”,并形成了派专人前往的祭祀制度。至此,对济水的祭祀已被视为国家常礼,逐步形成了以“岳镇海渎”为中心的祭祀系统。从此,“岳渎”就不仅是一种地理概念,而成为一套象征王朝正统性的体国经野的文化符号,国家有大事一般须告祭“五岳四渎”。

至隋代统一,济水的祭祀自此以后,一直以济渎庙为中心。从唐代起,历代帝王多对济渎神加以封赠。唐天宝六年唐玄宗封济水为清源公------至明代,明太祖诏正其历代的名号,改封为“北渎大济之神”。清康熙、乾隆两次赐匾“济灵源”、“流清普惠”,颁悬渊德大殿。

这里还《有唐济渎之记》,是现存最早的用游记题材描述济水的碑刻:“表里皆净,似若非深;舟楫既加,乃知无底。冲和自抱,斯君子之量欤!从此而东,截河通汶,不以险阻殊其势,不以清浊汩其流,终能独运长波,滔滔入海------”是唐天宝六年,济源宰寇公陪同史部侍郎达奚珣等人到济渎庙游赏时所记。达奚珣也是有文才的,后因降安禄山,晚节不保,淹没历史嚣尘中。

也有唐李颀《与诸公游济渎泛舟》诗:“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洑泉数眼沸,平地流清通。皇帝崇祀典,诏书视三公。分官祷灵庙,奠璧沉河宫------”唐白居易《济源山水好》诗:“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常日听人言,今秋入吾手------”

还有北宋文彦博《题济渎》诗:“导沇灵源祀典尊,湛然凝碧浸云根。远朝沧海殊无碍,横贯黄河自不浑------”看来龙亭的楹联出自这里。

还有冯玉祥将军题的石碑:“我们一定要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扫除净尽,我们誓为人民建设极清廉的政府,我们为人民除水患兴水利------”

通通碑刻,句句诗文,多是赞语,多是期盼,赏观济渎如读史,穿越时空见辉煌。悠悠济水,蕴含天地灵气,巍巍济渎,赖上百代文化浸润,创造出无数神奇佳话。这里不仅是中原的名胜佳地,也是济水的发源地,书写着济水文明的丰史绝唱。古文化,古文明,就是最好的见证。

我也写了一诗:“龙池济水润流途,历代弘扬称北渎。祀典清源丰史硕,千秋灵境惠民殊。”接着又写一首:“济水源头享庙堂,名碑古柏史流香。惠及百姓清如许,尊幸四渎祭祀长。”算是我的感受与体会。

九口 2024、4、9

0 阅读:3

故居行人物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