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团首长下连当工作组

故居行人物谈 2024-03-20 00:25:02

年轻的我

我是1973年10月底,调到团政治处组织股当见习干事的,除负责内勤、团工委外,也经常下连队。但真正与团首长下连当工作组有过三次。

第一次,是1974年夏天。一营到石家庄市埋设电缆,二营到赞皇县埋设电缆,都远离了山西介休团部。附近剩下的只是团直属队,原来二连负责种水稻的任务也交给了团指挥连。这样,团指挥连住进了宋古公社。

这年夏天,部队开展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教育,团党委便决定在团指挥连搞试点先行。这样,政委曹传林就带着后勤处长冯发祥、通信参谋张志文与我,来到了住在宋古公社的团指挥连。

这是南北两排远离村庄的独立房屋,东面也有房屋,但不多,主要是食堂。除宋古公社人员以外,就是团指挥连住在这里。南面那排房屋最西头,两大间是连部,曹政委、冯处长、张参谋与我就住进了连部。

教育一开始,曹政委进行传达、宣讲;冯处长是个解放兵,一说就是“机关枪‘嘟嘟’过来的”,有过战争经历,负责讲解战例;张参谋与我多是打杂跑腿。但我还有一项准备起草教育作法、经验总结的任务。当干事吗,随领导下来,就有这个义务。所以,我就特别注意收集素材和教育成果。

到了大批判阶段,正赶上一个周末。星期六晚上,曹政委、冯处长都回团部家属院去了,指导员李文田身体不好也离开连队。这样,连里只剩下副连长李洪旺、张参谋和我。

左边李副连长,右边我

星期天吃两顿饭,这天夜里就出事了。曹政委带我们工作组搞的试点经验,就无法总结了,我也错过了一次跟曹政委学习写作的机会。

曹政委是个老学究,文笔不错,原是炮五师宣传科副科长,随任副参谋长到我们丰南县支过左,组建炮十六师时,到炮212团任副政委,不久蔡政委调走后,任政委。团里好多材料都是经他亲自起草、润笔。

我要是起草作法、经验、体会,曹政委肯定要动手修改。因为,人的水平不一样,认识问题不一样,写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不过,经文笔好的人修改、指点的过程,那就是学习、进步的过程。

第二次,是1975年1月底。四届人大召开后,刘欣元副团长带我到二营六连进行宣讲四届人大。那时,二营从河北赞皇完成埋设电缆任务,已返回了山西介休,住进了绵山脚下的生物研究所。

这生物研究所,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产物,据说,是为北京某生物研究所修建。它的规模不小,一栋栋如似独立的小楼,依山就坡隐蔽在山沟里。小树、花草,已经泛绿,环境美化的不错。屋里建设的也随大城市,有工作室、洗漱室等等,很有现代化的气息。

我陪同刘副团长来到二营六连进行宣讲四届人大,就住进了一栋小房里。一开始,我与刘副团长说:“副团长,咱们宣讲完,还整理个东西不?”刘副团长说:“整理个啥,怎么做的我回去就怎么说呗!有经验、有作法,让团长政委他们总结去吧!”

刘副团长

刘副团长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用不着一开始就收集素材,准备写材料,留领导回去汇报用。这样,没事就陪着刘副团长在院里山旁、谷底散步。

别看刘副团长胖胖的戴着一副大眼镜特别厉害,其实非常随和。我们一起散步时,他敞开心扉,回忆起好多往事。使我知道了,他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山东入伍的;知道了,他是警卫员出身,他说:“一仗打下来,建制班、建制连活下来的不多,多是首长的警卫员、通信员下去当排连长,后来,战争结束了,才幸存下来”;知道了,他原是炮十四师208团后勤处长,组建炮十六师才提升为炮212团副团长;知道了,这二营就是由炮十四师208团组建的,要不然,二营的干部、老兵都对刘副团长特别客气,他们都来自一个部队。

我这次陪同刘副团长到二营六连进行宣讲四届人大,也收获满满,特别开心,基本没有费劲,就结束了这次宣讲。不仅与六连干部战士结下了深厚的情感,与刘副团长的关系也特别好,原来,我比较憷他,现在,说话就随便了。回想不起什么原因了,后来,到北京我还曾去过刘副团长的家。

第三次,是1975年3月,部队进行复补教育。我们政治处邓主任就带我来到了一营一连为工作组。那时一连住在农机校,离临时团部也有一段距离,邓主任住在了连部,我住在了班里。我说:“主任,咱们还总结东西不?”邓主任说:“总结啥,都平安地走了就是最好的经验。”其实,这是我当干事随领导下连当工作组应尽的义务,领导要是没有那意思,我就省心多了。

邓主任

我就是从一营出来的,自然干部、老兵都熟。司务长巩福玉更是我原来的通信班长,见我来了更是关心、自豪,“这是我带出来的兵”。六班长也是与我一起入伍的老乡,还是一个中学的同学。我在一营部当通信员、通信班长、书记时,一营每次拉歌,只要是我站在前面一起头,六班长就站在一连中间跟着指挥。“二营的那个呼嘿,来一个那个呼嘿------” 那是我的好帮手。本来六班长有机会提干,他是全团有名的“小熔炉班班长”,可惜外调没有通过,错过了机会。

六班长见我来了,说:“曹干事,我该回家了,你看给我什么好东西留纪念呢?”我说:“你想要啥?”他说:“我看你铺的这个毯子不错。”我说:“你喜欢,那就拿走。”六班长说:“行!留我包行李”,就拿走了。

复补教育结束后,回临时团部时,邓主任见我的背包差了样儿,就问:“你的毯子呢?”我说:“给六班长留作纪念了。”邓主任就笑了,“这小子,把我的毯子也拿走了,说包行李用。”

原来,六班长去连部看邓主任,也说的是同样的话。邓主任与他也熟,就说,“你喜欢,你就拿走。”这样,六班长就把邓主任的毯子也拿走了。我那可是线毛毯,邓主任的可是名副其实的纯毛毯,我就笑了。邓主任说:“你们老乡,一个个滑老肽。”不过,也说明,那时的干战关系特别好。

这就是我陪同团首长下连当工作组的经历与收获,怎么教育,怎么处事,怎么为人,都在点滴接触中,潜移默化。人,就是在经历中,学习、锻炼、成长,不要怕批评、反复,与高人过招,才能学得真本事。

九口 2024、1、28

0 阅读:2

故居行人物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