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收藏的技巧——王建泉

王哥评文化收藏 2025-04-10 14:24:35

全文《和田玉的收藏方法》全文分为八章。第一章:和田玉的收藏概述;第二章:和田玉的价格趋势;第三章:和田玉的收藏的条件;本文是第四章:和田玉的收藏技巧;第五章:和田玉的收藏误区;第六章:和田玉的投资前景;第七章:和田玉的盘玩方法;第八章:和田玉的养护方法。

参考图片

和田玉品质区别较大,和田玉销售市场也有高低之分。初入行的爱好者一般应多看高端产品,从低端购入。和田玉高端产品一般在高级市场的精品区,其产品一般精品较多,只有从高端看起,才能不断学习掌握和田玉质量评价标准,积累其经验,收藏才有目标和方向。而高级市场中的产品一般价值较高,不是一般和田玉收藏初入行者可承受的。

参考图片

和田玉低端市场,产品较杂,良莠不齐,一般产品质量较低,质量中上的产品较少。因此,一般初入行者都选择从低端市场做起,以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低端市场的和田玉产品既无明码标价,又无统一价格,多数玉商对内行人士较为客气,对不懂玉的外行人则漫天要价,许多初入行者不知就里多掏冤枉钱,因此,和田玉收藏除了自身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条件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01、掌握不同销售渠道的价格体系

在不同都玉石销售市场、和田玉店铺、玉石交易地摊,他们的报价往往都有程度不同的虚高,有的甚至较大。如旅游玉石市场,价格虚高达数十倍甚至更高,还价高了就会吃大亏,有人戏称“对半带拐弯”还价,即如果卖家开价10万元,还价到3-4万元即可,但不同市场有较大区别,有些开价高于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地方这样还价同样会吃大亏。而和田玉产地或加工集散地的批发市场,如新疆乌鲁木齐的众多市场、辽宁岫岩县的玉石市场、苏州光福市场、相王弄市场、河南镇平石佛寺市场等,价格虚高相对较低,若如按此还价,别人肯定认为你外行,根本就不理睬你了。

参考图片

收藏者要提前研究每个市场的特点,多向同行专家讨教,做到心中有数,再有的放矢,但注意市场千变万化,不能机械套用。最为关键的是应该学会根据品质等级结合市场行情给出合理的价格,才是收藏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02、充分了解销售市场状况

俗语说“心急吃不到热豆腐”,这句话建议和田玉收藏初入行者要牢记。到了一个和田玉市场,不应急于下手,而应该较深入做一个市场研究。根据一些行内人士的经验,他们到一个市场选购和田玉,先要用几天时间了解市场,要到每个店铺或摊位去了解,和老板交朋友,摆摆龙门阵,从中了解该市场和田玉的价格涨势情况,同时,对自已相中的和田玉作品作一个摸底,做到心里有数后才开始下手。

参考图片

针对相中的目标,一般不要针对目标问价,可以随意先问其他产品价格,使卖家误认为你对要买的产品不感兴趣,然后突然顺口问到目标产品的价格,使玉商猝不及防,仓促开价,你就有可能以较低价格买到理想的产品。

参考图片

在和田玉市场,经销商也有新入行的,他们自己对和田玉产品的定价还无经验。定价一般从成本出发,即成本较低,定价也较低,这可能造成产品价格与和田玉市场的真正价格间存在偏差。若你遇到这种情况,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努力把握住机会。但做事要有德行,千万不能让别人总吃亏,什么时候都要让销售商有利润,把事做绝了,将来也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别人吃了亏,下次再碰到你,他可能同样不理睬你了。

参考图片

03、不要过分依赖鉴定证书

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和田玉消费商要向消费者提供和田玉鉴定证书。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的权益提供了保护,但也要正确对待。第一,有些证书不一定是权威部门所出,这样的证书价值不大;第二,一些检测机构不按章办事,把关不严,玉商出钱就给证书;第三,和田玉的产出环境鉴别、产地鉴别、古玉鉴定以及一些借助现代科技作伪产品的鉴别,在相当部分的检测机构还无此能力,因此,其证书的价值就将大打折扣。

参考图片

04、避免在旅游区购买和田玉

长期的实践经验证明,在旅游景点或流动摊点购买和田玉产品较容易上当受骗,一般品质较低,价格虚高,因为产品材质不假,维权较为困难。一些旅游景点的商店大都与导游存在利益关系,甚至有些商店,只要带来一个游客就给多少回扣。要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若购买了,其风险是可想而知的。在中国边境或境外的旅游景点,一些不良导游还与商店相互勾结,导游事先告知商人游客籍贯,老板便会以同乡忽悠客人,使客人因为乡情所惑,在不知不觉间上当受骗。

参考图片

05、索要正规发票或必要的凭证

一般在产地的玉石市场选购和田玉是没有发票或其它凭证的,这些地方购买和田玉全靠收藏者自己的水平。但正规的珠宝公司或店铺,必须在国家工商机关注册登记,具有开具正规发票的能力。因此,在正规的珠宝公司或店铺购买和田玉,相对较为稳妥,但也要要求商家出具发票或购买凭证,以备不时之需,当发现和田玉存在问题时(如仿冒品、处理品等),都可以凭发票或凭证向管理部门投诉,挽回损失。

参考图片

作者:王建泉

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NGTC 宝石学家、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客座教授,致力于宝玉石知识的普及,传承并弘扬中国玉文化!

注释: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中国玉文化》、《话说和田玉》和《和田玉收藏指南》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宝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

0 阅读:0

王哥评文化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