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大汗蒙哥死在前线后,他的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了争夺大汗之位开始了内战,1260年,这一年的3月和5月,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分别自立为大汗,随即交战,一共打了四年多,从1260年(宋理宗景定元年)开始,打到1264年(景定五年)结束。
那么,这四年多的内战时间里,南宋有没有趁机攻打蒙古收复失地呢?
答案是有,而且还发动进攻了很多次!

从景定元年七月开始,也就是忽必烈阿里不哥交战的两个月之后,南宋就出兵了。
宋兵攻边城,诏遣太尹、怯列、忙古带率所部,合兵击之。
八月,南宋进攻涟州,蒙古守将李璮请求反击南宋,忽必烈没有听从。
宋兵临涟州,李璮乞诸道援兵。李璮乞遣将益兵,渡淮攻宋,以方遣使修好,不从。
十月,南宋又打涟州。
冬十月丁未,李璮言宋兵复军于涟州。
次年一月,宋军继续围攻涟州,被李璮打败。
乙酉,宋兵围涟州。己丑,李璮率将士迎战,败之,赐诏奖谕,给金银符以赏将士。
二月,进攻涟水的宋军在沙湖堰被蒙军击败。
己亥,宋兵攻涟水,命阿术等帅兵赴之。丁巳,李璮破宋兵于沙湖堰。

到了景定三年,南宋还在出兵,而且越打越大,打了大半年的时间。
景定三年二月,此前多次击败宋军的李璮反蒙投宋,南宋派人接收了李璮的涟、海三城。
己丑,李璮反,以涟、海三城献于宋,尽杀蒙古戍军,引麾下趋益都。
同月,南宋进攻新蔡,又进攻滕州。
庚寅,宋兵攻新蔡……宋兵攻滕州。
三月,南宋将领夏贵进攻符离,其后进攻蕲县。同月,李璮军队被蒙军攻破。
癸酉,命史枢、阿术各将兵赴济南。遇李璮军,邀击,大破之,斩首四千,璮退保济南。乙亥,宋将夏贵攻符离……乙酉,宋夏贵攻蕲县。
四月,南宋进攻徐州、邳州、亳州。
丙申,宋华路分、汤太尉攻徐、邳二州。
癸卯,宋兵攻亳州。
五月,蕲县被宋军收复,宋军进攻利津县。
五月戊午,蕲县陷,权万户李义、千户张好古死之。甲子,宋兵攻利津县。
六月,宋军进攻沧州、雅州、泸山。
六月乙酉朔,宋兵攻沧州、雅州、泸山,民既降复叛,命诛其首乱者七人,余令安业。
七月,此前反蒙投宋的李璮被困济南,想投大明湖自尽未遂,被蒙军捕杀。
甲戌,李璮穷蹙,入大明湖,投水中不即死,获之,并蒙古军囊家伏诛,体解以徇。
九月,蒙军在蕲县打败宋军,攻陷宿、蕲二城,之后在虎脑山再次击败宋军。
九月戊午,亳州万户张弘略破宋兵于蕲县,复宿、蕲二城。庚子,中翼千户九住破宋兵于虎脑山。

因此,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内战期间,不像有些人的刻板印象,南宋也是出兵攻打蒙古了呢,还打了不少次,只是声势不像“隆兴北伐”这类声势浩大。
只不过,南宋这一系列进攻的战果实在是寥寥无几,打了和没打也没多大区别,可以看出进攻的时候战斗力比较低下,被蒙古击败更是家常便饭。
那为什么战斗力这么低下,像崇文抑武、朝廷腐败、缺少战马、军队内斗这些就不说了,但还有个离谱的原因,就是包括皇帝在内的大多数南宋朝廷的决策者,对蒙宋战局完全是一头雾水。

当时忽必烈为了北归争夺汗位,和南宋这边的权臣贾似道达成了议和条件,还要南宋给岁币。
但是贾似道回去见宋理宗的时候,完全没说岁币和议和的事。他说什么呢?说自己把忽必烈给打跑了,还说自己对社稷有“再造之功”,脸皮不是一般的厚。
盖似道在鄂时,值我世祖皇帝归正大位撤兵,似道自诡有再造之功,讳言岁币及讲和之事,故不使经入见。
而忽必烈那边议和肯定要派使团,于是,忽必烈派了郝经带领使团出使南宋。
丁未,以翰林侍读学士郝经为国信使,翰林待制何源、礼部郎中刘人杰副之,使于宋。
贾似道眼看要露馅了,于是他竟然把郝经一行人给关起来了。
似道乃密令淮东制置司拘经等于真州忠勇军营。
是的,贾似道把蒙古使臣给扣留了,还一直把郝经关到了第二年,这时候连忽必烈都不明所以了,派人去南宋问郝经到底哪去了。

而宋理宗一直都没见到蒙古来的使臣,对于这个贾似道一手制造的“外交事故”,宋理宗也是浑然不知,他还觉得贾似道在鄂州打跑了忽必烈,取得大捷,于是,他还给贾似道赐园子,给贾似道立家庙。
甲申,诏申奖贾似道鄂州之功。
庚午,赐贾似道第宅于集芳园,给缗钱百万,就建家庙。
因此,除了贾似道以外,以宋理宗为首的南宋最高决策者对蒙宋战局全都是一头雾水,连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
似道方使廖莹中辈撰《福华编》称颂鄂功,通国皆不知所谓和也。
这么的情况下,北伐一通操作没有朝廷统一调度,还能打出战果吗?有这样的昏君奸臣,真是可惜了那些流血的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