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是皇帝驾崩后入太庙祭祀他时给的号,谥号是皇帝驾崩后官方给他的钦定评价,而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的两位君主不会有同样的庙号和谥号。基本上,可以说,只要我们知道了一位君主的谥号或者庙号,再知道其所在朝代,就可以独一无二地确定这位君主是谁。
使用庙号或者谥号加上前置的朝代,这种指称皇帝的方法是通用的,比如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宋仁宗,元文宗,就是明清时期也可以,比如崇祯帝【年号】=明思宗【庙号】=明庄烈帝【谥号】;乾隆帝【年号】=清高宗【庙号】。

那么,为什么一般来说唐朝皇帝称呼不用谥号也不用年号,而用庙号?
唐朝以前,皇帝多用谥号称呼,因为皇帝的庙号是个稀缺资源,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有庙号的。汉朝前前后后二十几个皇帝,有庙号的是太祖高皇帝、太宗文帝、世宗武帝、中宗宣帝,高宗元帝,世祖光武帝,显宗明帝,肃宗章帝。
正因为有的皇帝有庙号,有的皇帝没庙号,所以在称呼皇帝时,用庙号就很不方便,所以用谥号来称呼皇帝,是一个非常简单方便的办法。
而明朝以后,都是一辈子一个年号用到底(明英宗是两个年号,不过那是登了两次基的缘故,皇太极两个年号是因为改国号的原因,也改了年号),这样一来年号和皇帝就实现了一一对应。

但是唐朝本来很可能成为第一个用年号称呼皇帝的王朝。
李渊就一个年号,武德,用了九年。
李世民就一个年号贞观,用了二十三年,到现在还有人拿贞观年号代指李世民的。
李治在立武则天当皇后以前,也就一个年号,永徽,用了六年。
按照这个趋势,很明显唐朝的传统是一代皇帝一个年号,中途不另改年号。
照这个趋势下去,后人叫李渊“武德皇帝”、叫李世民“贞观皇帝”、叫李治“永徽皇帝”是大概率的事。
即便是后来,以“贞观”年号代指李世民的也非常多,也有拿“永徽”代指李治的。
璟与姚元之协心革中宗弊政,进忠良,退不肖,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纳纪修举,当时翕然以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上初即位,崔祐甫为相,务崇宽大,故当时政声蔼然,以为有贞观之风。

李治剧照
那唐朝后来为何变成了以庙号称呼皇帝呢?其实变数出在武则天的上位。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一手终结了唐朝一个皇帝一个年号的传统。
永徽六年,即公元655年,武则天立后,第二年,656年,李治就改了年号,把“永徽”改为“显庆”。
从此,李治和武则天这夫妻俩开始了疯狂改年号。
李治用了多少年号?
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整整14个年号!
很显然,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李治的年号使用习惯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从不换年号,变成一两年换一个。
为什么说这和武则天有关系呢?
一个原因是李治换年号发生在武则天立后之后,时间重合。
另一个原因是,武则天自己也是一个疯狂用年号之人。
看看武则天自己当太后和皇帝的年号:
嗣圣、文明、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神龙。
整整20个年号!
只要发生点什么事,武则天就得换一次年号。最夸张的是一年内就换三个年号。
连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都整出来了。
所以,为啥不像明清一样,拿年号称呼唐朝皇帝呢?本来有可能,武则天当皇后之后就不可能了。

武则天剧照
再看为什么不拿谥号称呼唐朝皇帝大家都知道,因为唐朝皇帝谥号太长了。
毕竟,谁也不想叫李渊“唐神尧大圣大光孝帝”,叫李世民“唐文武大圣大广孝帝”,按这个叫法唐宣宗李忱应该是“唐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帝”。
但是唐朝皇帝谥号也不是一开始就变得这么长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还是李治,特别是武则天立后之后。
在武则天立后之前,唐朝皇帝的谥号也非常正常。
李渊的谥号叫大武,我们完全可以叫“唐大武帝”,两字谥号非常常见,比如汉光武帝刘秀,汉昭烈帝刘备。
谥曰大武,庙号高祖。
李世民谥号文,按照以前的传统,完全可以叫李世民“唐文帝”。
壬申,发丧,谥曰文。

李渊剧照
之后,在李治上元元年(674年),此时武则天已经立后,李治和武则天开始改谥号了。
首先是把李渊改成“神尧皇帝”,叫李渊“唐大武帝”听上去当然没啥问题,但现在叫李渊“唐神尧帝”就有点奇怪了。
上元元年,改谥神尧皇帝。
李世民呢?谥号改叫“文武圣”,如果还按照谥号称呼法,史家就得叫李世民“唐文武圣帝”了。
上元元年,改谥文武圣皇帝。
总之,谥号从这时候起已经叫不成了。
之后,李治和武则天的子孙又把他们的风格发扬光大,李渊又成了神尧大圣皇帝,之后变成了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也变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天宝八载,谥神尧大圣皇帝;十三载, 增谥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上元元年,改谥文武圣皇帝;天宝八载,谥文武大圣皇帝; 十三载,增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剧照
幸好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了。以前庙号还算是一个稀缺资源,所谓“有功者称祖,有德者称宗”,那无功无德者就只好对不起了。可从唐朝开始,管你有功无功,有德无德,只要是皇帝,总是要给一个庙号的,既然谥号已经不能用来称呼人了,那正好把庙号拿过来用吧。
所以,为啥唐朝皇帝的称呼开始不用谥号用庙号?因为从李治武则天夫妻俩开始,谥号已经变得不适合称呼人了。
所以,为啥也不用年号称呼唐朝皇帝?还是因为李治武则天,他俩换年号频繁的很,让人无从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