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的弘光政权为什么普遍不被算进明朝呢?

可爱天际云 2024-08-02 01:33:40

一直以来,南明的弘光政权普遍不被算进明朝,但是就法理而言,明朝的末代皇帝是弘光,而不是崇祯,如果不把弘光算进明朝,在法理上有点说不过去。

法理情况有这两点:

第一,继承顺位:朱由菘本来就是崇祯以后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他的登基和刘备、耶律大石等人的情况完全不同,和赵构的情况较为相似。

乍一看可能不准确,朱由菘和朱由检只是堂兄弟,两人的血缘得追溯到爷爷万历帝,朱由菘为啥会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但的确如此,朱由检殉国于煤山,第一顺位继承人本来肯定是朱由检的儿子,然而,朱由检的几个儿子不是被俘就是失踪了,京城失陷后,太子朱慈烺投降了李自成,另外两位皇子朱慈炯、朱慈炤不知所踪。

那继承次序顺延,是谁呢?

前任皇帝朱由校,没儿子;

前前任皇帝朱常洛,除了天启、崇祯兄弟外,其他儿子都夭折了,也没儿子;

然后追溯到朱常洛的父亲、万历皇帝朱翊钧,朱翊钧儿子不少,长子朱常洛,次子朱常溆早夭,三子是福王朱常洵,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郑贵妃的儿子。

也就是说,皇位按法理应该轮到福王这一系了。

这个时候,朱常洵本人已经被李自成杀了,那么由此,皇位的次序就顺延到了他的长子——第二任福王朱由菘。

朱由检剧照

这么分析下来,朱由检死后,他的法理继承人就是朱由菘,尽管他俩只是堂兄弟。

这和当年的大礼议事件很类似,嘉靖帝朱厚熜本就是正德帝朱厚照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继承皇位是顺理成章的事,文官要求嘉靖认明孝宗当爹当然就站不住脚。

所以,朱由检驾崩后朱由菘继位,本就是宗法制下正常的皇位轮替,作为宗法制下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朱由菘继位本就无可指摘,这和刘备继承汉献帝、耶律大石继承天祚帝的情况完全不同。

而相对类似的,宋端宗和帝昺连临安都丢了,为啥会被算进宋朝呢?很简单,这俩人是宋恭帝的两个弟弟。宋恭帝被俘后,这两位依次继位,合法性完全没毛病。

相对而言有个不太类似的,刘秀为了让东汉的法统接上西汉,干了一件什么事呢?就是认汉元帝当爹。在孺子婴、平帝、哀帝、成帝都没留下孩子的情况下,刘秀这位元帝之子登基为帝,也就在法理上顺理成章了。

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亲庙,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别为南顿君立皇考庙。其祭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

刘秀剧照

同理,司马睿只是司马懿的后人,和司马昭、司马炎都没关系,他建立的东晋凭什么和西晋成为同一个朝代呢?于是,司马睿认司马炎当爹了。

元帝既即尊位,上继武帝,于元为祢,如汉光武上继元帝故事也。

相比刘秀、司马睿他们,朱由菘作为天然的皇位继承人,甚至连过继的手续都不需要。他本就是皇位继承人。

第二,登基地点:朱由菘的登基地点是南京。

终明一朝,南京作为两京之一,一直保留着包括六部在内的一整套官僚建制备份,北京沦陷后,朱由菘在另一个京城南京登基,就手续而言同样挑不出任何毛病。

洪武元年八月建都,曰南京。十一年曰京师。永乐元年仍曰南京。

更何况,南京还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定鼎之地。从刘备的“汉中王”,到赵构登基的“艺祖兴王之地”南京应天府,当朝太祖的龙兴所在一直都有着更为非凡的意义。

会宗泽来言,南京乃艺祖兴王之地,取四方中,漕运尤易。遂决意趋应天。

不难发现,朱由菘的法理和另一个人很像,就是赵构。

1.朱由菘继位以前,京师顺天府被大顺军攻陷;赵构继位以前,京师汴梁被金国人攻陷。

2.崇祯儿子被俘后,本与皇位无缘的朱由菘成为了第一顺位继承人;宋钦宗儿子被俘后,本与皇位无缘的赵构成为了第一顺位继承人。

3.朱由菘在明朝两京中的南京应天府登基,这里是朱元璋的龙兴之地;赵构在宋朝四京中的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登基,这里是赵匡胤的龙兴之地。

总而言之,朱由菘的继位情形与赵构基本别无二致,赵构被算进宋朝,朱由菘不被算进明朝当然也是没道理的。应该说,弘光是明朝末代皇帝的说法比崇祯是末代皇帝的说法更加合适。

赵构剧照

那朱由菘为啥普遍不被算进明朝呢?

其一当然是弘光政权太短了,灭亡速度太快。

第二则与清朝统治者的态度有关,清朝统治者意图继承明朝法统,入关也是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也就是说,清朝的叙事是这样的:大顺消灭了明朝,清朝则是继承了明朝,还要给明朝报仇。如果弘光朝算进明朝,那应当如何解释清朝消灭弘光政权呢?那清朝本身的合法性该如何建立?

所以在清初,弘光朝只能是伪朝,至于对弘光朝合法性的再反思,已经是清朝稳固后的乾隆年间了。

至于隆武、绍武他们,与弘光的情况完全不同。如果说弘光类似南宋,隆武政权则与蜀汉更为类似。算不算进明朝,就好比蜀汉是不是算进汉朝,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总而言之,弘光作为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在南京登基,无论怎么看,法理上都是一次正常的皇位轮替,弘光政权没法和明朝割裂开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