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之战主将:北魏名将元英,杨大眼;南梁名将韦睿,曹景宗,昌义之。
钟离之战是南北朝之间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对战,双方名将尽出,在淮河两岸集结了六十万大军你来我往,从公元506年十月一直到公元507年三月,厮杀五月有余。

战争背景:
此战是南梁开国皇帝萧衍发起的战役,因为之前北魏趁着萧衍攻灭南齐,平定南方的时候,不停的蚕食南朝的领土,等到萧衍建立南梁政权时,江淮防线已经极其危险,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转移内部矛盾,萧衍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这是继刘义隆北伐半个世纪之后又一次由南方发起的南北大战,其声势之大,远超之前。
但由于萧衍任命的北伐主帅萧宏在敌我相持未见胜负之时,便临阵弃军脱逃,溃逃死伤近五万人,导致北魏占领马头城(钟离西面堡垒),钟离城已是岌岌可危。
钟离城在今凤阳东北,紧挨淮水之南,是淮水上极为重要的军事据点,此城如果丢了,淮水防线就没了,建康城(首都)将直接暴露在敌军之下。一句话,丢了钟离城,就有亡国的风险。

战争经过:
此刻钟离城只有昌义之带领的三千人,北魏大军三十余万。
十月魏军杨大眼占领淮水上的邵阳州(淮水河中的一个小岛),并南北修了两座桥为跨淮通道,作为补给线,南岸由元英率军猛攻钟离。
元英,北魏皇室宗亲,果敢善射又兼有帅才,之前在南朝汉中,义阳防线上作战,多次大败南朝军队,领军作战经验丰富,此次兵力又占有优势,开战之时锐不可当,可惜他这次踢到铁板了。
昌义之手下虽然只有三千人,可是他之前一直驻守北方防线(雍州),极为熟悉魏军战法,亦是成名已久的猛将。
他督率将士奋力抗击,钟离城堑水深,魏军以车载、人负,运土填堑,设飞楼、冲车撞击城墙。昌义之率军用泥土补修被撞坏之处,冲车虽入,但城墙未坏。魏军昼夜苦攻,轮番冲击,坠而复上,莫有退者。
昌义之善射,每当有危难之处,便亲去救援,箭到之处,魏军无不应弦而倒。双方一日之内战数十合,被梁军杀伤者以万计,厮杀三个多月,直到507年二月,魏军死尸堆积与城墙相高,仍不能克。

506年十一月时,梁武帝就派曹景宗率领二十万大军救援钟离城,曹景宗领先军到达邵阳州东面。
曹景宗是南朝数一数二的悍将,曾跟随萧衍平定南齐,屡有胜绩,故向来狂的没边,未等大军到齐,便率军攻打邵阳州(魏军的补给线),结果进军半路上,淮河风云突变,暴风席卷河面,波浪翻涌,船只大摇大晃,士兵落水者无数。
曹景宗只得下令返回驻扎地,这也挽救了梁军,如果曹景宗贸然进军,以元英和杨大眼的水平,他必然失败,那么钟离之战就是另一个结局了。
之后大军集结完毕,曹景宗登上楼船最高层,举目眺望。淮水两岸,魏军修筑了四十余处坚固的堡垒,连绵起伏的军寨波浪相仿,相连数十里,直到钟离城。
经过详细对敌观察,曹景宗发现魏军设计的跨淮大桥坚固无比,跨河大桥南北桥头堡设有两处大营,元英在南,杨大眼在北。埋在淮河之中,保卫大桥的栅栏、木桩等障碍物数百步长,战船无法靠近。大桥之高出乎想象,最高的楼船竟然够不着,认清现实的曹景宗此刻大军虽然聚集,反倒不敢进攻了,与魏军对峙与邵阳州。

507年二月,此时萧衍发现敌军势大,又派出了第二支救援军队,由韦睿带领,韦睿号称韦虎,两晋南北朝四百余年历史上也是排的上号的名将,此次他虽担任曹景宗副手,其实作战权利都是由他说了算。
名将带队可谓非同凡响,一来就将营寨逼近魏军营寨一百步,壕沟直挖到邵阳洲南北两岸,与淮河水接,和魏军平分邵阳洲,自家大营距离敌军大营仅仅一百步,战争史上这种做法也是闻所未闻,对魏军补给大桥造成严重危险。
杨大眼遂调集一万名铁骑对梁军大营发起冲锋,杨大眼打虎可是史书明确记载的,之前河南城败王茂,东线击败张惠绍十万梁兵,攻拔宿预,早已威名赫赫,汉水淮河一带的小孩哭的时候,大人吓唬说:杨大眼来了,小孩就不敢哭了,可谓勇猛无双。
韦睿指挥梁军结战车为阵,万箭齐发。杨大眼率铁骑将车阵团团围住,发动冲锋。梁军车阵中二千强弩同时发射,强弩洞穿魏骑铁甲,中杨大眼右臂,射杀大批骑兵,之后元英亲率大军猛攻,昼夜不停,仍然未克。魏军连续作战三个多月,现在又被人堵了家门口士气极为低落。

不久三月到了,春迅淮河水面暴涨六七尺。梁军趁机对邵阳桥发起攻击,曹景宗攻北桥,韦睿攻南桥。冯道根、裴邃诸将乘坐楼船借助水势攻击邵阳洲上的魏军,魏军浸泡在水里,几乎没有还手能力,洲上魏兵全军覆没。
载满杂草、膏油的小船驶向大桥,风怒火盛,烈焰冲天而起,梁兵敢死队拔栅砍桥,漂疾的河水卷起残破的桥梁,转眼间两座高高的大桥不见踪迹。冯道根率军冲入岸边的魏营,梁军士气旺盛,无不以一当百,呼声震天动地,魏军即刻溃败。
元英眼睁睁见大桥被毁,知道大势已去,弃城望西退走。淮河北岸的杨大眼放火焚烧营帐,向北撤退。四十余座魏营接连土崩,魏军将士弃甲投水,死者十余万,梁军一路追击,斩杀魏军十余万,生擒五万余人,沿河两岸死尸相连百里。
此战元英与杨大眼不管布防还是攻战都极有章法,堪称精妙,主要败就败在水军不行,这也是北魏未统一南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战争影响:
此战北魏损失近三十万,国力大损,是北魏对南朝所有军事行动中挫败最大,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导致了中央与地方的强弱转变,中央无法有效遏制边境的地方势力,国内民变加剧,政局更加衰败,为日后六镇兵变打下了伏笔。
对于南梁,这是南北朝大战中,是南朝最大的一次胜利,取得了自宋元嘉初年“南北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一大捷”,稳定了淮南形势,奠定了梁武帝统治日后四十年的繁华盛景。

钟离之胜,功侔淝水。
此为南北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一大捷,洵足寒鲜卑之胆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