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哭的孩子有奶喝?能装就是本事?孝文帝早已高水平打样了

采蓝说历史 2025-02-09 16:54:51

在我们的现实价值观种,有一种非常危险且可耻的论调,那就是我们很多人从小就被教育要懂得“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然后步入社会之后要各种会装会演……然后,他们把这种扭曲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拔高为什么人情世故、生存哲学。

说句心里话,我是非常不认可这种思想和观念的,其实为人处事的第一要务永远是真诚、真实,也就是你该是什么样子就展示什么状态,这不挺好吗?比如男孩子就该活出一个男孩子该有的样子来嘛,什么奶油化行为和状态能成为新的时尚?能上升到非主流文化?扯淡吧!

但也正因为对于历史文化和社会风气有了一定的深度了解,所以很多时候我也对这一类歪风邪气见怪不怪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嘛,早在成百上千年前开始,就不断有人依靠这种不正方式成为了所谓的受益者,后世人确实难以自正三观地加以区分和选择。

历史千年,留下的往往是模棱两可的成王败寇,而对于沾满尘埃的人间正道和正气,总是会被人有意无意地忽视和歪曲。

之前说到了北魏孝文帝在他皇奶奶冯太后去世后,各种哭得死去活来,恨不得死的人是他而不是他皇奶奶,而实际上他跟冯太后的关系是相当紧张的、矛盾是相当尖锐的。但是,大家也要想一想,孝文帝为什么要这么能装呢?跟某圈一样,你不会演不会装,就得不到观众们的认可,就拿不到好的资源嘛。

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并没有急着抓权,而是各种哭死人给活人看。人也消瘦了,酒肉也戒了,就连性生活都主动断了三年……目的是啥?是证明冯太后没有选错人,自己是真真切切的太皇太后的孝子贤孙,所以以前支持我奶奶的同志们,你们不能不支持我,不支持我就是不支持我皇奶奶,我一生气就要搞你们的事,你们也就没啥好说的了。

高祖毁瘠,绝酒肉,不内御者三年

孝文帝甚至491年七月,也就是冯太后死后的第十个月,就在冯后的墓边上修了自己的墓。啥意思?我孝文帝生是老太太的人,死是老太太的鬼,生前给老太太守孝没守够,死后我要继续守。

孝文帝凭借影帝级别的行为艺术表演,骗过了很多人。这小子天生就是一个好演员。

491年闰七月十九,冯后离去近一年的时候,孝文帝开始给祖宗定调了,下诏令:祖有功,宗有德,自古非功德厚者,不得擅祖宗之名,居二祧之庙。烈祖拓跋珪有创业之功,世祖拓跋焘有开拓之德,这都是铁打的功德没话说。至于什么远祖平文皇帝拓跋郁律(刘琨哥们,死于321年)则名不副实,就别占据“太祖”这个庙号了,赶紧挪位置吧。咱们北魏永远的神只有拓跋珪和我爹拓跋弘两位,其余人都得靠边站。

而远祖平文功未多于昭成,然庙号为太祖;道武建业之勋,高于平文,庙号为烈祖。比功校德,以为未允。朕今奉尊道武为太祖,与显祖为二祧,余者以次而迁

国家宗庙也是有固定的编制数量的。当宗庙里的人数超过编制的时候,就将除始祖外最远的那位祖先神位迁出宗庙进入祧庙,这个过程叫做祧迁。所谓“二祧”,其实就是古代帝王七庙中两位功德特殊而保留不迁的编制。相当于现在的公司董事会,有七个股东名额,但只有董事和监事两个固定编制,其余五把交椅都是动态的。类似于常委和委员的区别。

那孝文帝这番操作是啥意思呢?很明显是要往北魏宗庙里送自己人了嘛!拓跋珪是从山西打到河北,拓跋弘是河北到了淮北(拿下豫淮青徐),这两位大神为啥地位不可动摇呢?因为他们都向南拓展了疆域嘛。也就是武功很重要、南面很重要。对照这一标准,我那个被我奶奶弄得不爽了就带兵出去打仗的亲爹,其实也很重要。而且我未来也要向南发展,我要把我爹和我都抬进北魏七庙之中。

随后,八月孝文帝又删减了国内其他祭祀场所和神祗,什么水神、火神太多了,咱们北魏官方规定,只能祭祀风神、雨神、司中和司命之神、门神、户神、井神、灶神和院神这些主流神仙。其他的神仙全部开除编制。啥意思呢?主流信仰要跟随国家步伐,那些乱七八糟的信仰、文化平台,都给了撤了。免得大家吃饱了没事干,一天到晚想入非非。

戊午,又诏:国家飨祀诸神,凡一千二百余处;今欲减省群祀,务从简约。又诏:先有水火之神四十余名及城北星神,今圜丘之下既祭风伯、雨师、司中、司命,明堂祭门、户、井、灶、中,四十神悉可罢之

相当于冯太后死后的第一年,孝文帝除了哭给同志们看,就给他爹平了个反,然后把功德标准明确了一下,其余没搞什么大动作。

但是到了492年,孝文帝就开始持续发大招了。

正月里,孝文帝就命百官讨论北魏的五行属性。最后,经过同志们的广泛讨论,孝文帝亲自定调,说北魏是水德。这个水德是怎么来的呢?直接把前面四胡不当人看了,承接了晋朝的金德。

魏主命群臣议行次。十有六年春正月···壬戌,诏定行次,以水承金。

大家不要小看孝文帝这个动作,这其实属于典型的骂人不带脏字。晋朝分崩离析之后,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但是你们都不配被历史承认,天命从西晋就直接传到了我们北魏了。包括你们南朝的所有政权,全是假冒伪劣产品。晋是最后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现在我已经官方造势说北魏才是跟它一脉相承的,那我接下来想干什么,大家应该清楚了吧!

三天后,即492年正月初八,孝文帝又下诏表示:除了拓跋珪的后裔,其余的所有王爵全都降为公,公爵降为侯爵,子爵、男爵不降,与此同时全都除去了将军之号,之前的所有品级不变。

乙丑,制诸远属非太祖子孙及异姓为王,皆降为公,公为侯,侯为伯,子男仍旧,皆除将军之号;王爵非庶姓所僭,伯号是五等常秩。烈祖之胄,仍本王爵,其余王皆为公,转为侯,侯即为伯,子男如旧。虽名易于本,而品不易昔

只有上党王长孙观因为祖先长孙道生功劳实在太显赫,特殊照顾不降爵位。(长孙观死后子孙也降爵了)

时异姓诸王,袭爵多降为公,帝以祖道生佐命先朝,故特不降

孝文帝这一招的根本目的是啥呢?其实就是抓军权。因为北魏过去的那帮爵爷们都是在实职岗位上干上去的,大多就是靠军功上位的,在爵位的传承过程中,像将军这种实权岗也打包在传承的。也就是说,那帮爵爷们原本都是能带兵的。现在被孝文帝给“去将军号”了,以后就只能享受级别待遇了,带兵作战这种事情你们就别想了。享受处级待遇的工程师、顾问,和真正能管控生产的处长,那还是有区别的。

旧制,诸以勋赐官爵者子孙世袭军号。十六年,改降五等,始革之,止袭爵而已

有一定历史常识的朋友应该能感觉得到,按照正常逻辑,孝文帝这回算是捅了马蜂窝了,是会引发各种政变的。因为这事确实是你们北魏皇室做得不地道了,反复无常、用完就丢,下面先帮大家捋一捋哈。

北魏的第一次爵位大调整是什么时候?是拓跋珪开国不久后的404年九月,当时的主要调整思路就是去除宗室的特殊化待遇,非皇室成员只有足够军功也可以封王。拓跋珪是啥目的呢?是通过弱化宗室地位去打击他的好弟弟们,拉拢代人集团的军工大臣来拱卫他的父死子继制度。然后,拓跋弘时期虽然大力提拔了宗室势力,但并没有动军功集团的利益。可是,你孝文帝才掌权就一刀切地把代人集团的军权给夺了,还是斩草除根地剥夺了人家代人勋贵的军事继承权。你这不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吗?

事实上,后来有很多异姓王(代人大佬)都反了。比如冯太后的铁杆陆家,袭爵平原王的陆丽之子陆睿这次被降爵了,后来谋反了;比如当年在冯后那保下孝文帝皇位的穆泰,由公降为侯,后来谋反了;比如冯后的头号打手拓跋丕,他是拓跋郁律的四世孙,不是拓跋珪这一支的,这次改革后被降为新兴公,也不高兴地谋反了。

但是,引人深思的是上述谋反势力都是等到孝文帝迁都后才一块爆发的,这个时候并没有太明显和强烈的反应。为啥呢?一方面是事发突然,大家一下子被孝文帝打懵了呗。这孩子一直都很乖巧呀,谁都没想到他会突然犯浑来这么一出;另一方面则是孝文帝这些年演出了效果,他天天搁那演“生是冯太后的人、死是冯太后的鬼”,这些北魏老同志又大多是冯太后的铁粉,所以觉得这就是个意外,万一孩子改天清醒过来了,又会改过自新呢?他不是冯太后的好圣孙吗?不可能对我们这帮老家伙刻薄寡恩、卸磨杀驴的。

492年四月初一,北魏颁布了最新版《律令》,大赦天下。

夏,四月,丁亥朔,魏班新《律令》,大赦

五月,孝文帝再诏群臣于皇信堂更定律条,所有重大刑罚需由孝文帝亲自裁决。

然后到了这一年的九月十八,也就是冯后的两周年忌日,孝文帝又在永固陵边嗷嗷狂哭,绝食了两天。皇奶奶,我是多么敬爱你、思念你,一定会按您的生前意愿当好这一届北魏皇帝的。

辛未,帝以文明太皇太后再周忌日,哭于陵左,绝膳二日,哭不辍声

但是,已经看够孝文帝各种高级行为艺术的北魏勋贵们也开始觉得这位爱哭的皇帝并不是什么善茬,于是在493年,北魏太尉拓跋丕等人施压孝文帝册封冯太后的侄女为皇后。啥意思呢?敲打一下孝文帝呗,北魏不是只有姓拓跋的,还有姓冯的,别太过分了。

魏太尉丕等请建中宫,戊戌,立皇后冯氏。后,熙之女也

孝文帝很配合,迅速册封冯氏为皇后,还给了老丈人超高待遇,比如入朝不拜等。

但是,这小子有可能是憋久了,那颗蔫坏蔫坏的心就根本停不下来。一个月后的五月十三,他突然在宣文堂摆宴搞了一次家族大聚会。

五月,壬戌,魏主宴四庙子孙于宣文堂,亲与之齿,用家人礼

有些朋友可能看不懂孝文帝这是啥意思,帮大家翻译翻译吧。

是的,我孝文帝是给大家降级了,是夺大家的权力了,但是我并不是针对所有人。你们看,我对我老丈人、对我的宗室族人,就各种礼遇不断吧!我搞区别对待是暗示大家,不是所有人都不能保住待遇,只要成为我的自己人,我依然会对大家客客气气的。总之,想要待遇就得听话。记住,是听我的话,而不是听我那个死鬼奶奶的话。谁也别给我上眼药,给我上眼药我就秀恩爱给你们看,气死你们。

到此,大家还觉得孝文帝这小子为奶奶去世哭得死去活来,很简单吗?很纯粹吗?但是会哭的他确实喝了三年好奶,后世很多人也认为他这种能装会哭的行为是一种本事和智慧。因为能装会哭其实就是一种示弱,而大多数人对弱者是有一种天然的同情心和麻痹之意的。所以,能装会哭的人总是容易浑水摸鱼或者突然袭击的。

但是在开篇,咱为什么奉劝大家少去喝“会哭的孩子有奶喝”这样的毒鸡汤呢?因为任何套路都难以长久,用不了多长时间,你是真哭还是假哭还是带有其他目的在哭,总会露出水面的。别人被你愚弄和戏耍之后,只要有机会,一定会加倍地报复你、隔绝你的。

而且从更深层次的人性逻辑来讲,媚上者必然欺下,一个人只要表面上装多了、哭多了,心中一定会憋着一股暴戾之气的,虽不绝对,但大抵不差。会哭的孩子有奶喝,表面上如此,但大家也要注意,这样的孩子背后大多都是蔫坏蔫坏的。而且一旦等到他不需要装哭了,他大概率会比一把的孩子更加急躁、嚣张。

其实孝文帝就是这样的典型,大家不能说这孩子不聪明,但等他装了20多年后,突发性地各种集权之后,他慢慢变得不受控地急躁和狂暴起来了,也就是节奏感找不到了。来吧,被史书大书特书而实际上堪称一场政治事故的“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请闪亮登场吧!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