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e4937358dacc14324daede5b3b3de2.jpg)
都城,一国之根本,定都和迁都,那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以,历史上的正常迁都几乎是没有,周平王迁都洛阳那是因为周天子在关中平原失去了统治力;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也仅仅搞了个“双都制”;朱棣同志迁都北平是因为北平是他的老巢,而南京对他来说危机四伏……
但是,在北魏有一个精神小伙叫拓跋宏,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他就敢于挑战这种高难度。他为啥要这么干呢?因为北魏以平城为核心的阶级板块已经相当固化了,刚刚从他皇奶奶冯太后手里继承了皇权的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自主权,他想要另起炉灶,换个地方重新搭台子唱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ae1b4d84d65dcd5e8ab29b25138e152.jpg)
所以孝文帝在冯太后去世之后坚持了长达三年的表演和铺垫工作。第一招、坚持不懈地哭祭他奶奶,表示我是我奶奶的坚定拥护者,大家要像拥护我奶奶一样拥护我;第二招、从上层建筑入手,抬升自己老爹的政治地位、重组精神和思想信仰符号,相当于开始定新规矩;第三招、从岗位爵位制度入手,开始搞爵、权分离,其实就是对军功集团进行釜底抽薪,进而加强自身对军权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等到上述三招发完了之后,孝文帝那颗躁动的心就更加按捺不住了,平城就是一个深幽顽固的围城,活在其中感觉特别受拘束,我已经隐忍了二十多年,所以我忍不住要放飞自我。我要敲碎这个让人厌烦的枷锁,要飞向自由的天空……方向在哪里呢?其实早已暗示大家了,那就是燕子过冬的方向——南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1eccf71e0ab46fa1854177d5e1ddc65.jpg)
但是孝文帝的这些真实心思能放到明面上说吗?不能呀!你总不能说你在家里感觉束手束脚,所以就要离家出走,不对,应该是强行搬家吧!
怎么办?拐着弯来生米煮成熟饭呗!493年六月,孝文帝表示自己要替国家建功立业,要去伐齐。但其真实目的就是迁都洛阳。
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陽;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1a331ba82704c6f4e4981c013ec854b.jpg)
启动大项目是有固定步骤的,所先得有合理的立项理由,得有可行性分析报告。所以,太常卿王谌就问天问大地,占卜得到了“革卦”,对应了商汤、周武革命之相。大吉大利,说明我孝文帝这个决定是英明的、是符合天道的。
斋于明堂左个,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吉孰大焉!
但是,百官表示,糊弄谁呢?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把你当三岁小孩了,你小子怎么反过来把我们当三岁小孩呢?所以都默不作声。你孝文帝自嗨去吧,我们绝不表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cb5c5c0b07b2d69863d96e3ee7e0e6f.png)
可场面就这么一直尴尬下去,会让孝文帝下不了台的,所以孝文帝的叔叔任城王拓跋澄就从解卦的专业角度去打破僵局,他说“革卦”是变革的意思没错,但变革是要上应天意、下顺民心的,前面那两位爷是要去争夺天下才出征革命的,而你现在已经坐拥天下了,再带着弟兄们去前线打打杀杀就不合适了。所以这卦对商汤周武是吉卦,但对你不是。
澄进曰:《易》言革者更也。将欲应天顺人,革君臣之命,汤武得之为吉。陛下帝有天下,重光累叶。今曰卜征,乃可伐叛,不得云革命。此非君人之卦,未可全为吉也
其实拓跋澄这一番劝谏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你去年刚砍了大家的爵位,引发了大量不满的思潮,你现在应该干的事情是留在平城未稳,把自己统治力进一步巩固和夯实,咋能南征呢?你一辈子没打过仗,也去年才收了一些军权,你真的就能指挥得动整个军队系统吗?你得罪了这么多的朝廷大佬,难道就没有人想革你的命吗?你走了,平城怎么办?尤其是万一打输了,有人趁机对你发起攻击,你控制得了吗?此去一路几千里,就算你想救火都会来不及的……一句话,你孝文帝只要敢走,平城必定不会安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6b19b7d6690bbc4273dbf054f543b07.jpg)
但是,已经相当亢奋了的孝文帝哪里想得到这背后的条条道道,反而以为是他皇叔在故意跟他作对,于是一反平时温和的模样,对着他皇叔就是一顿愤怒输出:大人虎变。何言不吉?
帝厉声曰:繇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
拓跋澄看这孩子不上道,又再次提醒他:你已经是龙了,谈什么虎变呢?
澄曰:陛下龙兴既久,岂可方同虎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d44c6b78ed0ba1ec9b55761894196a.jpg)
孝文帝理论辩护没占到便宜,便用情绪来碾压拓跋澄,说这个国家是他的,拓跋澄是在阻止大家共同进步。
高祖勃然作色曰:社稷我社稷,任城而欲沮众也!
拓跋澄辩解道:国家虽是你的,但我是社稷之臣,咋能知道危险不说呢!
澄曰:社稷诚知陛下之社稷,然臣是社稷之臣子,豫参顾问,敢尽愚衷
压不住场面的孝文帝只好搁置争议,让大家有意见都统统说出来。
高祖既锐意必行,恶澄此对。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亦复何伤!
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e4a4eacfb91f3df812b0b22a0630601.png)
回宫后,孝文帝又立马把拓跋澄叫过来私聊,表示刚才在朝堂发怒并不是针对他,而是不想让别有用心的人趁机发难,希望拓跋澄能够理解。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响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
随后屏退左右开始掏心窝子,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是南下迁都、彻底汉化。并询问拓跋澄的意见。
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6145fa0448d3af5de88e02980d7ddb8.jpg)
拓跋澄表示,我以为您是真要去打仗呢,原来是迁都洛阳呀,迁都洛阳是好事!周朝和汉朝都是在那里兴旺发达的。
澄曰: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
孝文帝又问:可是北人不愿远离故土,恐怕会捣乱,该如何是好?
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
拓跋澄表示,你遵循你的内心就可以了,那些平庸之人不用担心,他们搞不了什么小动作的。
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
得到了皇叔拓跋澄的支持后,孝文帝非常开心,表示拓跋澄就是自己的张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559b5898a53c23b4719aa3cc0f7e2e8.jpg)
争取到宗室支持的孝文帝于六月初七正式下令在黄河上修建大军南下大桥。六月二十八,孝文帝讲武,命尚书李冲负责选拔将官。七月初十,北魏中外戒严,宣布南伐。唉,可把我憋坏了。
八月,孝文帝派亲弟弟拓跋羽持节安抚六镇,并征调六镇的突骑。啥意思?抽空和预防边军闹事呗。
魏主使录尚书事广陵王羽持节安抚六镇,发其突骑
493年八月十一,孝文帝亲率二十多万(有百万之众的,但不靠谱)步骑正式开始南下,北魏就此告别了平城时代。
朕去十七年,拥二十万众,行不出畿甸,此人事之盛,而非天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64290a851efe939cc805b536c42952b.png)
自398年-493年,近百年的时间里,大同盆地这个并不大也并不肥沃的北魏京畿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帮助北魏震慑了河北、控制了北境、平定了关东、席卷了西北。让北魏完成了“以武立国”的进化和消化过程。但是平城也自带BUG,大同盆地这个被太行山脉隔绝河北又接壤北境,也阻止了北魏的胡汉深度融合。
所以,孝文帝迁都洛阳在战略上对的!可是战略正确的决策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吗?并不尽然!正确的战略决策如果没有正确的战术支撑,那也会适得其反的。
孝文帝战术有什么问题或者风险呢?其实就四个字“操之过急”。这孩子在她皇奶奶冯太后身边学了一辈子,其实还是没有完全学透。你得学你皇奶奶那种掌控火候的能力呀,什么样的菜适合猛火爆炒,什么样的菜适合文火慢炖,要学会去区分和控制呀!不能什么菜都是猛火、宽油,一顿油炸就完事了。想当初,你皇奶奶为了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进行了长达9年的递进式深远布局,那才叫一个拉拔削打得心应手呀。你才上位多久,之前又狠狠地砍了代人集团一刀,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和平迁都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3cb9d48b95205036e89a16b3a59e1b.png)
其实“迁都意味着诸多政治利益的重新洗牌”这种道理,孝文帝本人应该是了然于胸的,否则他也就不会在与拓跋澄合计的时候说出“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那样的话。但是,他明知道阻力会很大,为何还要这么着急去强推这事呢?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心态、心态、心态。换个词再说三遍:性子、性子、性子。
孝文帝本人有啥问题呢?他其实跟早期的汉武帝是一个调性嘛,早年一直被奶奶念禁锢咒地镇压在无形的五指山下,对自由、自主特别的渴望。但是一个人因某种东西受压制太久了,只要解套了,是非常容易在这方面不可遏制地放纵起来,金钱、权力等,无不如此。这个精神小伙可以说做梦到在想怎么尽快摆脱他奶奶的控制和影响,都快把自己憋疯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a61a4933f0fecd70920acb1a4c58c1e.jpg)
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问,冯太后不是已经去世了吗?孝文帝的心魔应该早已消除了呀!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冯太后坐镇平城25年,平城的一砖一瓦、一人一物都打上了冯氏烙印了,你孝文帝真的会这么快被广泛认可吗?有些公司换个法人无所谓,但是有些公司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平稳过渡。冯太后虽然死了,但她依然活在很多人心中。不要问为什么?因为她配享受这样的待遇。
所以,我们可以回看孝文帝长达数百天的哭祭冯太后的行为艺术,那是一种聪明之举,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3b723a3075e70ccae6b3a11a32d80d0.jpg)
其实按照孝文帝正常的路径,既然三年都熬过来了,那就再熬三年嘛,用时间换空间嘛。你得学汉文帝而不能学汉武帝,因为你没有汉武帝那么好的人生剧本,你演不出他那样的出彩场面来。
可是孝文帝终究还是觉得自己憋不住了,想当家做主、想彻底伸胳膊伸腿,就必须离开这个“政治墓地”,我要尽快搬离父母家,要到自己购买的新房子里去自由自在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7b0b750e445914774a319f3316e0726.png)
我永远说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也永远会提醒所有年轻人,有想法的同时一定要把每一步走踏实,要不急不躁、步步为营、三思后行、环环相扣……不仅仅是因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更为恐怖的是,年轻人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通常会被很多善于伪装的老麻雀加以利用甚至陷害。比如孝文帝,大家知道谁是他的终极掘墓人吗?他皇奶奶冯太后的男朋友之一——大帅哥李冲是也。
朋友们,听咱一句劝,少给年轻人打鸡血,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什么“不服就干”、什么“不冲动就不是年轻人”……这种鸡血让人亢奋之后,会害惨很多人的。一般地,大多数年轻人是很难玩转高端局的!沉淀自己、循序渐进、厚积薄发,这些思想才更应该被我们反复揣摩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