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八十回中,王夫人并没有反对过宝黛的婚事。八十回后,也不是王夫人反对宝黛——也许她的确不喜欢黛玉,但拆散他们的“罪魁祸首”,绝对不是王夫人。原因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条:
其一,宝玉是贾母带大的,贾母又是王夫人的婆婆。
王夫人向袭人解释不敢管教宝玉的原因:“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今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她把老太太放在自己前面,默认贾母对宝玉的权利,更胜过自己。
事实也的确如此。比如凤姐过生日那回,王熙凤就直接说贾母会替宝玉黛玉出份子钱,也没有任何人反驳,包括王夫人这个亲妈。黛玉不用说了,怎么宝玉的份子钱也是贾母出?怎么王夫人不替他出?
由小见大,贾母对宝玉的婚事,也更有优先决定权。
其二,宝玉自己的态度也很重要。
虽然说古代是“儿女婚事,父母做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当事人的意见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是不能不考虑的。比如说尤三姐成天闹事,闹得贾珍贾琏都受不了,只好“凭你说是谁就是谁”,由她自主择婿了。
宝玉不像尤三姐这样“无耻老辣”,他不好意思公开说“我稀罕林妹妹”的话,可是他也用行动表明了这个意思。平时的亲厚就不用说了,最直白的一次,是“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他“一字没提,可几乎是明火执仗”地告诉众人:失去了林妹妹,我就会死。
慈禧太后的儿子不听话,就宁可逼死儿子,这样的母亲也是有的。不过慈禧逼死儿子之后,可以过继一个侄子,继续做她的太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而王夫人呢,别说侄子了,连庶子也靠不上,只有宝玉这一个倚靠。
所以,王夫人当然想要儿子听话,可前提一定是宝玉活着,活得好好的。如果“听话”和“活着”是不可兼得的单选题,那王夫人也只好要个不听话的活儿子了。
有了宝玉的态度,不管是王夫人,还是贾府中的任何人,都不敢轻易拆散他与黛玉。
还有第三。《红楼梦》里有一个出场不多、却非常重要的人。她与宝玉“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她还是皇妃,是贾府最大的荣耀,和实际上的靠山。
元春并不讨厌黛玉,也不格外喜欢宝钗。但她从家族整体利益的角度考虑,认定宝钗是最适合的人选。这一点,在端午节赐礼中已经表现出来了。其中细微之处,限于篇幅,不能详述。有兴趣的朋友可考古拙著《那年端午,那条红麝串,怎么就拆散了宝黛的那段旷世情缘?》。她会用自己的方式,逼迫宝玉接受宝钗做妻子,而且不会引起宝玉发痴发病、以死反抗。
至于王夫人,既没有反对宝黛婚姻的权力,也没有拆散“木石姻缘”的魄力。只有被宫斗宅斗戏洗了脑的观众,才会无限放大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