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关系吗?能替代吗?有个很好的亲戚,就能替代父母双亲?也只有湘云这没脑子的货,才会说出“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的蠢话来。
可就是湘云,在跟宝玉生了气之后,也是“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要回叔叔婶婶家去。在看到贾家园子的花儿,也会说“他们这个还不如咱们的”,把叔叔婶婶家视为自己家、“咱们的”家。
在古代那样的宗法社会,父母之外,叔、伯、祖、兄弟,才是“自己”的。外祖也好,舅舅也好,表兄妹也好,相处再亲,疼爱再细,也是“别人家”、是“客边”了。
《醒世姻缘传》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亲死了,继母卷逃,孤儿就由族中的叔伯大爷、叔伯爷爷收养,连父亲的遗产一起照管。难道这孩子就没有舅舅姨姨的亲戚?不知道,因为书里没提,书中人也根本没往这方面考虑过。
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没有亲兄弟,“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没甚亲支嫡派的”,大概黛玉也没怎么见过面,因为“族中也都不在苏州住,各省流寓不定”,从感情上并不亲近。
湘云的叔叔婶婶对她不好,但她也认为叔叔婶婶家才是“咱们”家。黛玉也是一样,明知道这些堂族叔伯并不亲近,甚至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才是“自己人”。而血缘上并不疏远的外祖母与舅舅,却是“外人”。
迎春探春是贾母的亲孙女,这也罢了。惜春身世在《红楼梦》修改过程中有变化,现在是贾敬之女,而贾敬,是贾母的堂侄。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惜春和贾母的关系,要比亲外孙女黛玉疏远得多。可是在古代,惜春姓贾,就是贾府的正经小姐,可以对自己的亲哥哥嫂嫂说“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而黛玉,就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姑娘一样”;要担心“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了。
贾母对黛玉再好,贾府也不是黛玉自己家。住在别人家,就难免有寄人篱下之悲。黛玉的无依无靠,也就可以理解了。
说到这里,再补充两句吧。黛玉自己说“无依无靠”,作品中有两次,一次是和宝玉闹别扭,“虽说舅母家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要如此认真淘气,也觉没趣。”另一次是和宝钗和解后说心里话:“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
严格来说,黛玉话里的意思是“因为无依无靠,才投奔到这里、到这里依栖”,而不是“到了这里还无依无靠”。——固然,外祖、舅舅家比不上自己家,外祖母再亲也比不上自己父母。但黛玉又怎么会公开说,贾母不是自己的依靠?那也太不知感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