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1941年爆发的叶利尼亚反击战,很多人都会知道这是苏联在苏德战争中收复的第一块失地,但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朱可夫对叶利尼亚的反击并不是一场单独的反击行动,而是苏军在1941年9月初向中央德军发起大规模反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就在朱可夫指挥预备队方面军向德军第四集团军发起反击时,在其北翼和南翼的铁木辛哥西方面军、叶廖缅科布良斯克方面军也同时向面前的德军发起了反击,但除了朱可夫以外,铁木辛哥和叶廖缅科的反击行动都以失败告终。
而从苏联西方面军这场糟糕的反击战当中,我们也许就能明白德军的巴罗萨行动给苏军造成了多么巨大的损失?而一开始伤亡惨重的苏军,最终又是如何赢得苏德战争的?
01、苏军大本营的决心
1941年7月10日,在经过明斯克战役包围圈内的战斗尚未完结之时,德军装甲部队就马不停蹄地向东突进,在斯摩棱斯克地域内再次重创苏军主力,彻底打开了通往莫斯科的道路。
而为了挡住德军的进攻锋芒,苏军大本营不断地从后方抽调援兵来支援起前线的苏联集团军,并不断的调整前线组织结构,相继组建了预备队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等专门应对前线战况的部队。
随着苏联援兵源源不断地抵达,再加上苏军战士的英勇奋战,使得德军在斯摩棱斯克的胜利并没有如同明斯克那样一样摧枯拉朽,而是在整个斯摩棱斯克地区陷入苦战。
也正是这段时间里,苏军大本营发现了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等军事才能出众且战斗经验丰富的将领,并迅速把他们提拔到适合的岗位上。在这些优秀将领的指挥下,苏军部队逐渐摆脱了开战初期指挥不力的缺点,并向德军发起了一连串颇有成效的反击战。
在这些反击战当中,表现最好的就是科涅夫率领的第19集团军——在一次反击行动中,他们几乎全歼了德国第161步兵师,还重创了另外几个德国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让苏军士兵认识到德国人并非不可战胜的,也让苏军大本营看到了通过一场大规模反击遏制德军攻势的希望。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941年8月下旬。
随着苏联西南方面军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威胁越来越明显,德军进攻方向开始向南方倾斜,逐渐有从背后合围西南方面军的趋势。当时苏联西南方面军编成内有75万余人,是苏军在前线最大的一个方面军,同时还据守着对苏联来说至关重要的乌克兰地区,因此苏军大本营对于西南方面军的安危十分看重。
在先前科涅夫反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苏军大本营便计划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正面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反击行动,突破德军的防御阵地,迫使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收缩防线,这样便能保证西南方面军的侧翼安全了。
而参战的部队则包括了目前正在中部地区作战的三个方面军,即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总计11个集团军和一个骑兵集群,总兵力近100万人。
其中,由铁木辛哥指挥的西方面军实力最强,因而主攻任务便被交到了铁木辛哥的身上。
02、目标:杜霍夫希纳
在介绍这场反击行动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铁木辛哥在此时所拥有的兵力。
截至1941年8月25日,铁木辛哥指挥的西方面军一共有6个集团军,从南到北依次是第20、16、19、30、29、22集团军,总计约60万人,但由于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这些部队只有不到1000辆坦克可以使用,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是轻型坦克,根本对付不了德军的三号、四号坦克。
在得到大本营的指示以后,铁木辛哥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制定了反击计划,在他的设想中,对面前德军的反击应该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8月26-8月29日:苏军西方面军将以第22、19、29、30这4个集团军在正面阻挡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并将第16、20集团军重新部署并进行重组、加强;
第二阶段,9月1日-9月5日:在完成重组、加强以后,铁木辛哥的部队将和朱可夫的部队一起向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起全面反击,并在东面和东北面突破德军的防御地幅;
第三阶段,9月5日-9月8日:参战各部队将在突破德军防御阵地以后继续发展胜利,直到到达大本营指定的地点。
其中由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第16集团军和由卢金指挥的第20集团军,是铁木辛哥这次用来发起反击行动的主要突击部队,铁木辛哥对他们给予厚望,命令他们尽快做好战前准备,同时想尽办法加强这两个集团军的突击能力。
而就在第16集团军、第20集团军做战前准备的这段时间里,其他的几个集团军也不会闲着,而是不间断的向德军阵地发起进攻,一方面是为了在反击行动开始前占据有利的出发阵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削弱德军的实力,好让第16、20集团军的反突击更加容易成功。
不得不说,铁木辛哥的这个计划十分大胆,因为只要苏军的反攻行动取得胜利,铁木辛哥不仅能重创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还有机会一举收复斯摩棱斯克。
然而,就在铁木辛哥做着收复斯摩棱斯克美梦的同时,一件突发事故却彻底打乱了铁木辛哥的战前部署。
03、德军施图梅集群的进攻
1941年8月中旬,由于希特勒和陆军统帅部在“进攻莫斯科还是基辅”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而在没有获得下一步指令之前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无法执行任何大规模的行动,所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便修改了原先立即进攻莫斯科的方案,让前线部队巩固现有防线并抓紧时间休整。
在当时,铁木辛哥右翼的第22、29集团军已经影响到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为了消除这个威胁,8月22日,位于德军左翼的施图梅集群主动出击,以第19、20装甲师为主力,对正在向前进攻的苏联第22集团军发起反击,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对苏军的合围。
由于指挥混乱、通讯失灵等问题,使得苏联西方面军司令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对第22集团军的遭遇一无所知,而当铁木辛哥终于发现第22集团军已经被德军包围时,德军已经歼灭了这个集团军大部分有生力量,并乘胜追击击溃了第29集团军的右翼。
没办法,铁木辛哥只好命令位于自己右翼的第22、29集团军收缩防御,而这直接导致了铁木辛哥原先计划投入反击的部队从6个集团军降为4个集团军,还迫使铁木辛哥不得不从其他四个方面军中抽调原本去支援右翼防线,让铁木辛哥本来就不充足的兵力显得更加薄弱。
而除了兵力锐减以外,各参战部队的战前准备还做得十分糟糕。
由于德军进攻太快,苏军来不及对新兵们进行训练,只能在经过短暂的基础军事训练以后,就把这些没有新兵蛋子送上前线去作战。
再加上此时苏联西线的武器工厂要么被德军占领,要么正在向东部迁徙,根本无法正常开工,也就无法给前线苏军部队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
在第20集团军司令卢金在战前给铁木辛哥的一份报告中,我们便能清楚了解苏军当时的窘况:
“为步兵第229师补充的2500名补充兵已到达。步兵第151和163步兵师各获得3000名补充兵,他们都没有武器。8月29至30日,这些补充兵以汽车和联合运输的方式抵达前线,随后在第聂伯河西岸占领出发阵地。
截至8月30日日终时,步兵第151和第163步兵师各获得2500支步枪,但这些武器中有一部分需要加以短期维修。因此,步兵师第151和第163步兵师各自有约500-700人没有武器。分给各个师的补充兵,约10%未接受过训练。因此,部分补充兵不得不等待武器运到并接受最简单的战斗训练。
到达的补充兵从未开过枪,因而需要1-2天熟悉他们得到并借此投入战斗的武器。
截至8月31日晨,集团军的7门火炮没有107毫米炮弹,29门迫击炮没有120毫米炮弹,上级答应为每门152毫米火炮提供60发炮弹,为24门122毫米火炮各提供40发炮弹,另外还为轻型76毫米火炮提供炮弹,但这些炮弹均为运到。我们只有一些榴弹,这对攻克敌筑垒地带防御前沿效力不大。”
尽管问题不断,但铁木辛哥还是对反击行动抱有信心,并命令他的部队按照计划行事。
04、失败的反击战
按照铁木辛哥的计划,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和卢金的第20集团军开始做战前准备,而在这时,霍缅科的30集团军和科涅夫的第19集团军则向德军第9集团军的防线发起猛烈进攻。
不过正如上文所说,因为指挥、兵力、补给、装备等各方面的问题,使得第30集团军和第19集团军的进攻行动只突破了德军外围的一些防御阵地,并没有动摇德军的防御体系中枢。
从8月25日到8月31日,霍缅科和科涅夫几乎是每天都在组织对德军阵地的反击,可都在德军由机枪、迫击炮、榴弹炮构成的火力网面前败下阵来。尽管霍缅科和科涅夫一再重申不要发起密集冲锋,可缺少训练的苏军士兵在战场上依然因为过于紧张而不由得采取抱团冲锋的做法,使得苏军伤亡进一步增大。
而等到9月1日苏军的反攻正式发起时,铁木辛哥发现他所面临的情况比8月25日更加糟糕。
首先,负责担任主攻任务的第16、20集团军并未得到足够的补充,他们严重缺乏坦克、弹药和援兵,而且补充的援兵大多数是从未上过战场的新兵,根本就不适合执行复杂的反击计划;第二,由于连续6天向德军阵地发起凶猛的反扑,使得霍缅科的第30集团军和科涅夫的第19集团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不足以再进行大规模的反击行动;第三,由于德军北翼的施图梅集群突然向铁木辛哥侧后方移动,使得铁木辛哥不得不从自己的预备队中抽调几个师前去增援,使得苏联能用于反击作战的兵力更加薄弱。
不过在大本营的敦促下,铁木辛哥还是按照计划在9月1日拂晓后不久展开全面反攻。
此时,苏军投入反击的兵力包含了4个集团军,共计14个步兵师、3个坦克师,之后又投入了3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和一个坦克旅作为增援,总兵力达到了22个师又一个旅。
而他们面对的德军主要是第5军和第8军,共计6又2/3个步兵师,同时还有2又1/3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和1个装甲旅做预备队。
战斗开始的第一天,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第16集团军从第聂伯河东岸发起反击,成功击溃了德国第28步兵师下属一个步兵团在亚尔采夫以北的防御,并突入德军阵地纵深5公里处。不过罗斯科夫斯基很快就发现他所选择的突击地点恰好是第28步兵师和第14摩托化师的结合部,这两个师立即对罗斯科夫斯基的部队发起反击,迫使罗科索夫斯基不得不以新锐力量去支援先锋部队。
与此同时,和罗斯科夫斯基一起发起进攻的科涅夫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他们突破了德军的一些外围阵地,可是并未动摇到德军防御体系的中枢地带。
但和罗斯科夫斯基和科涅夫相比,第20、30集团军的进攻则显得十分无力,准确来说和两个集团军在开始仅一天以后就被德军重创,所以从9月2日开始铁木辛哥只能把突破德军防线的任务交给第16、19这两个集团军。
从一开始预计的6个集团军,到发起进攻时的4个集团军,再到9月2日时两个集团军的进攻,在短短7天时间里,铁木辛哥用来发起反击的部队直接缩水了2/3。而在苏军缩减反击兵力的这段时间里,负责防御前线阵地的德国第5、8步兵军却得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源源不断的兵力支援,到战斗结束时总兵力增加了足足50%!
此消彼长之下,铁木辛哥发起的这场反击战注定以失败告终。
尽管为了掩护朱可夫在叶利尼亚地区的行动,苏军大本营直到9月10日才下令暂停西方面军的行动,但铁木辛哥深知这场反击行动其实早在9月5日时就可以宣告结束了。
苏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没有取得任何成就,这就是这场反击战的全部结果,而这也成了铁木辛哥一生的遗憾。
不过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在这场反击作战当中,像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这样的优秀指挥官其实已经开始掌控前线战局,同时苏军也在战争中不断的检验他们在战术、装备、后勤等领域的缺点,并进行改正。
而这,也是苏军为何最终能彻底击败德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战略、战术、战史领域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