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和约》,出兵偷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战争一开始,德军在边境地区集中了500余万大军,而苏联此时部署在西部边境的部队却仅有300万人。面对德国装甲集群的分割包围,臃肿、落后的苏联部队很快就败下阵来,明斯克一战损失30万,乌曼合围战损失10万,斯摩棱斯克一战损失31万,基辅一战损失60万,整个苏联危在旦夕。
“祖国虽大,但已无路可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苏联红军近卫步兵第8师中尉指导员克洛奇科夫·季耶夫·瓦西里·格奥尔吉耶维奇写于 1941年11月16日”
在这个时候,一名有免兵役证、肾脏有问题的苏联男青年,在祖国的号召下,义无反顾地走向前线。
而他的理由只有一个:
“祖国需要”
他留给自己姐姐的承诺也只有一个:
“我会给你写信的”
几个月过去了,姐姐并没有收到弟弟的来信,只收到了军方递来的阵亡通知书。与此同时,德军部队还在苏联境内推进,于是姐姐也毅然决定走上前线。
当她的父亲赶来劝阻时,她给的理由是:
“我战地护士培训毕业了”
而这位强烈阻止女儿走上前线的父亲,早已服过兵役,自己也早已年老。
但在送走女儿后不久,他也也不顾爱人的劝阻,走上了前线:
“你也听说了,所有能拿起武器的都要上前线。”
最后,连孤身一人在家的老母亲也穿上了军装,走上了前线,而这一次,再也没有任何人来劝阻她了,因为所有人都上了前线。
面对镜头,周围老母亲什么话也没有说,可能她只想去前线陪伴自己的亲人吧。
最终,连给他们拍摄照片的摄影师也走上了前线。
摄影师有一条腿瘸了,按理来说,他可以永远不上前线,但这时德军已经打到了摄影师所在的城市,他也必须走上前线。
临走的时候,摄影师没有锁门,这代表他已经不打算活着回来了。
而这便是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那一代苏联人民的真实写照。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作者瓦西里耶夫,生于1924年,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他才17岁。为了国家他自愿前往前线作战,当他在战争结束后战后回到家乡的时候,高中同班男生中只有他一个人还活着。
苏联的英雄,世界上第一位女王牌飞行员,曾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丽达.李托娃,于1921年8月出生,14岁时就开始学习飞行。
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丽达·李托娃选择进入空军部队为祖国献身,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时期,她一共击落了7架德军飞机,成为了世界上首位女性王牌飞行员,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然而一年以后,丽达.李托娃在一次与德军战斗机交战的过程中死于敌军战斗机的机枪之下,年仅22岁。
根据苏联的战后统计,1923年出生的男性,开战时正好18岁,胜利时22岁,其中80%没能活着看到1945年胜利日,活下来的20%大部分也身有创伤。
伟大的卫国战争结束以后,从1945年到1991年,从赫鲁晓夫一直到戈尔巴乔夫,历任苏联总书记就没有一个人是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原因是苏联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青年们大多死在了残酷的卫国战争当中,是真正意义上死光了一代人。
而这也造成了苏联在80年代缺少50~60岁左右精力充沛且阅历丰富的领导阶层,让苏联在美苏冷战期间昏招频发,最终造成了苏联的解体。
在付出这么多的损失以后,苏联终于赢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成功地将希特勒及其党羽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而在80年之后,经过美国好莱坞的大力宣传,现在居然有人会认为美国才是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主力军?
看完这些,你觉得击败德国法西斯的主力到底是苏联,还是美国呢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