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攻占柏林》中有这样一幕:希特勒眼看苏军攻入柏林,对身边的一票军政高官焦急大喊道:”温克将军的部队正向柏林推进,他们能打退俄国人……我要等温克将军的消息,温克的部队在哪儿?
电影《攻克柏林》剧照:那么这位希特勒被视为最后希望的温克将军到底是谁呢?
瓦尔特·温克,于1900年9月24日出生于德国萨克森一个名为维滕贝格的地方。
温克一家有三个孩子,大儿子赫尔穆特·温克,于1914年参军入伍,次年3月死于战争前线,年仅19岁;二儿子乌尔希利·温克,1917年跟随第131步兵团前往法国作战,最终于1918年阵亡,死时尚未满20岁;而作为第三子的瓦尔特·温克,因为年龄尚小,直到德国一战宣布投降时仍在军校内学习,避免了像他的哥哥们一样死在战场上。
在瑙姆堡预备军官学校学习期间的温克,预备军官学校兵锋从小就教育学员如何行军打仗,只是用军事化管理来控制学员的日常生活,在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们培养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讲究纪律和服从的军官候补人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温克先是加入了自由军团,镇压当时德国国内此起彼伏的起义运动。后来随着协约国勒令解散温克正在就读的利希特菲尔德军校,温克被迫以士官的身份加入魏玛防卫军,继续服役。
1921年1月1日,温克被调到第9步兵团服役,但不久以后温克就在上级的大力推荐之下,被送到了慕尼黑步兵学校深造。
1926年,转调到第12机枪连任职的温克,此时他的军衔还是少尉。也正是在慕尼黑军校深造的这段时间里,温克结识了当时还是运输营营长的古德里安,这对温克后来的晋升之路产生了巨大影响。
1931年10月1日,古德里安晋升为运输兵总监部参谋长,开始策划组建德国自己的装甲部队。
在这一过程中,古德里安经常需要让摩托化部队和步兵部队一起演练,以便检验新式装甲战术在实践当中是否可行,于是他经常和魏玛防卫军第9步兵团第3营的大力支持,而温克此时恰好担任该营的营部副官一职。
正担任第9步兵团第3营副官的温克中尉,和他的上级库尔特·李斯营长,后者以后将成为德国陆军装备部的部长一来二去,古德里安和温克两人就变得十分熟络,温克清晰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反应、优秀的沟通写作能力和对摩托车的热爱,都给古德里安留下了深刻印象。
于是在1932年11月,古德里安干脆将温克调到了自己手下第3摩托化运输营(不久后改名为第3摩托化侦察营)任职,这引起了当时第9步兵团三营营长布施(后来的陆军元帅)的强烈不满,因为温克是他精心挑选的副官,古德里安此举无疑是在挖他的墙角,两人还因此打了一场笔墨官司。
不过最终还是古德里安赢得了胜利,温克也因此进入摩托化部队任职,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1938年,在希特勒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以后,以古德里安为首的陆军军官出席了一次在奥地利地区举行的机会,照片中古德里安右手边第二人便是温克。不过好景不长,温克在第3摩托化侦察营还没待多久,就接到了进入军事学院接受总参谋部军官培训的通知,原来上级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温克的军事才能,这一次就是想要重点培养他。
1936年10月,以优异成绩毕业的温克被分配到了总参谋部装甲兵指挥部任职,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参谋生涯,在这段时间里,温克的职位几近变动,但基本上还是在做和参谋有关的事务。
1938年底,出于对未来战争行为的考虑,德军高层对装甲部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一次调整,古德里安晋升为机动部队参谋长,而温克则晋升为第1装甲师的一名连长,但这只是德军高层希望温克能到基层部队锻炼一下,仅仅5个月以后,温克就被调到第1装甲师师部任职,正式成为该师的首席参谋长。
1939年9月18日,波兰战役期间,德国第一装甲师的高级军官正在商讨战局,从左到右依次是德国第一装甲师师长鲁道夫·施密特中将、第一装甲师首席参谋瓦尔特·温克和第一步兵旅旅长弗里德里希·基辛纳少将二战爆发以后,温克跟随自己的部队南征北战,先后担任第1装甲师参谋长、第57装甲军参谋长、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参谋长、霍利特战役集群参谋长、第1装甲集团参谋长等职务,并得到了曼施坦因、霍利特等前线指挥官的赞誉,以至于当舍尔纳元帅于1944年3月30日晋升为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时,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都还笑着向舍尔纳打招呼:“您将得到温克少将担任您的参谋长,没有人比他更适合这个角色。”
1944年3月,在切尔卡瑟包围圈战役之后,东线德军的情况不断恶化,图为温克和时任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的胡贝在商讨战局而希特勒对温克也是极为欣赏,在温克即将出任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参谋长时,希特勒亲自授予温克可以直接和他通话的权力。
1944年7·20刺杀事件发生以后,希特勒对国防军的不信任达到空前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智慧、可靠、忠诚且对前线局势十分了解的温克就成了希特勒少数可以信赖的将领之一,于是从1944年7月21日开始,还在前线作战的温克就被希特勒调回柏林,出任陆军总司令部代理总参谋长、作战处处长、参谋指挥部部长等职务。
1945年1月,随着苏军攻入德国本土,希特勒组建了全新的维斯瓦集团军群来应付苏军的进攻,该集团军群是首任指挥官是希特勒的心腹——党卫军全国领袖希姆莱。这一举动引起了古德里安等将领的不满,他们一致认为,希姆莱缺乏前线作战经验,完全不能胜任集团军群司令一职。
但自7·20刺杀事件之后,希特勒就对国防军将领的意见充满了排斥感,但最终还是架不住古德里安等人的请求,决定让温克出任维斯瓦集团军群参谋长一职,并负责主要的进攻作战指挥工作。这样一来,靠着温克出色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维斯瓦集团军群多少能对苏军的进攻产生一点阻碍。
1945年初,古德里安和温克在商讨战局,他们希望能发起一次有限的反击,守住波美拉尼亚并且保持和西普鲁士的联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1945年2月18日,当温克向希特勒报告前线部队的进展并急急忙忙地返回集团军群指挥部时,由于连日操劳,温克乘坐的汽车撞上了一座公路桥,他也因此身负重伤。
也就是在温克受伤的这段时间里,苏军对维斯瓦集团军群发起了猛攻,缺乏前线经验和指挥能力的希姆莱根本就不是朱可夫等人的对手,短短数周时间,维斯瓦集团军群下属的4个集团军就被苏军消灭了2个。
1945年4月6日,正在家中接受康复治疗的温克得到了希特勒的电报,从电报中得知,希特勒已经正式任命他为第12集团军司令,负责解救被英美军队团团包围的第11集团军。
此时,德军的人力资源已经消耗殆尽,温克所指挥的部队完全是一支“杂乱拼凑”起来的部队,其组成人员主要是后方的伤员、警察、失去建制的散兵、消防员、民兵冲锋队、海军后备队和空军地勤人员,建制残缺,同时严重缺乏武器装备,整个第12集团军只有60辆坦克、突击炮和装甲车可以使用。
战争末期,为了抵御盟军和苏军的进攻,纳粹将德国上下全部动员了起来,突围德军士兵正在教德国老人们如何使用铁拳可即便是这样,温克还是打好了第12集团军组建以来的第一战,他抓住了盟军防御松懈的间隙,以手里唯一一支装甲力量“克劳塞维茨”装甲师作为先锋,硬是撕开了盟军的防线,重新与被困的第11集团军打通了联系,还牵制了数倍于己的盟军部队。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苏军却对柏林发起了全面进攻,第12集团军得到命令掉头向东进攻苏军,但温克知道,自己手上这点部队去打苏联人无疑是以卵击石。可即便是这样,温克还是按照希特勒的指示,向柏林外围的苏军发起进攻,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闻风赶来的苏军却击退了温克的部队,并将其围困在波兹坦地区。
作为二战主要参战国,苏联在战争中一共牺牲了2700余万人,对德国人仇恨至深,对苏军而言,抢在英美盟军赶到之前拿下柏林至关重要1945年4月27日,苏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全面包围,第12集团军突破苏军外围防线的计划彻底落空。
三天以后,也就是4月30日,希特勒发出了他一生中最后一封电报:“温克的部队在哪儿?”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副官的陪同下视察已经成废墟的柏林城,而这也是阿道夫·希特勒生前最后拍的一张照片然而温克再也无法回答希特勒这个问题了——当天晚上,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内自尽。
1945年5月1日,邓尼茨元帅在其设在普伦的总指挥部通过广播向全体德军部队、德国国民发表讲话,宣布希特勒已经自尽,他将成为继任者。
在这场演讲中,邓尼茨表示“我的任务是拯救德国人民,使其免遭敌人的毁灭”,于是他命令还在奋战当中的德军部队,尽全力向西面的盟军而非苏军投降。
德国第12集团军撤退路线根据邓尼茨的指示,温克再次尽到了自己作为军人的职责。他指挥已经残破不堪的第12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突破苏军防线,在易北河边到柏林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让尽可能多的德国士兵、平民能通过这条通道向英美盟军投降。
与此同时,温克还以自己的名义向盟军提出了四个条件,
1、转移伤员。
2、允许难民过河,尤其是妇女和儿童。
3、允许没有武器的德军士兵过河。
4、战争结束以后,集团军剩余成建制单位集体移交给美军,供美军使用。
德国第12集团军的一名军官尚未正在和美军第29步兵师的爱德华·H·麦克丹尼尔上校商讨投降事宜对于温克提出的这四个条件,美军表示除了转移平民这一点以外,其他的都可以考虑。美军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美军还没有给几十万难民准备好足够的面包。
不过温克并不想抛弃这些难民,他告诉自己的参谋长赖希黑尔姆:“我们不能就这样把他们全留给俄国人。”
于是在温克的指示下,德军士兵牺牲了自己过河的机会,动用一切可能的渡河工具帮助难民渡过易北河,并死守桥头堡地带,防止苏军切断渡河通道。
顺着被炸断的铁路桥桥面,德军士兵、平民相继向易北河西岸撤退在温克的坚守下,德军残部成功地在桥头堡地区挡住了苏军连续三天的猛烈进攻,让25万平民和2万德军士兵能越过易北河,向美军投降,
1945年5月7日上午,美军第9集团军和德国第12集团军同时宣布停火,当天香雾,第12集团军最后一排部队从渡口越过易北河,而温克自己则是乘坐最后一艘渡船过河的人。
当身心俱疲的温克踏上易北河的西岸时,岸上一名年轻的德国士兵走过来向温克说道:“将军先生,我们非常能理解你的心情。我们虽然没能解放柏林,但是我们明白,我们解救了很多人,所以我们的战斗是值得的。”
温克身前拍摄的戎装照战争结束后,因为温克在战争中并未犯下任何战争罪行,再加上他在最后拯救无数德国平民逃出柏林的举动,得到了许多盟军将领的赞赏,于是他只在战俘营里待了两年就被无罪释放。
出狱后,温克没有继续从军,而是进入工业界。靠着自己清晰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反应、优秀的沟通写作能力,温克在工业界干得风生水起,仅用7年时间就成了德国工业巨头舒尔特公司的经理,之后很快又被任命为奥托公司的代理执行总裁。
战争结束后,温克一直保持着和自己老上级、部下之间的联系,图为温克、曼施坦因、布塞三人在老年时的合影,曾经意气风发的将军们如今变得白发苍苍而后,温克又在奥托公司的祝福下,跳槽到了迪尔公司任职,主管国防科技领域,最终于1966年以迪尔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身份退休,并在16年后因为交通意外而去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战略、战术、战史领域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
别的不说 温克和汽车犯相,重伤一次 第二次直接拜拜……
难道的好文,钢铁雄心的原型[点赞]
不要歌颂任何所谓战争英雄,,当青少年崇拜对付同类的武力强者,那战争永远不可能结束
帝国的精英
好文!看到了年迈的曼施坦因
英雄连里最后那集,德军将军的讲话恐怕是这场战争少有的温情一幕!
希特勒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一个指挥装甲兵,老让车幢,上哪说理
没用的。德国已经孤立无援了!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点赞][点赞]
英雄永在心中[点赞][点赞][点赞]
好人好报[点赞]
大势所趋,谁来都不好使[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