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坚持把吸烟的和不吸烟的分成对立的两派,国际友人诧异万分

多才柑桔 2025-04-17 11:22:05

现在,中国有不少人持有修正主义的观点,这种现象挺普遍的。我打算一个人站出来,跟大家一起并肩作战,我们肯定能赢。

毛泽东主席对此感到非常不高兴。

他之前分别在1963年12月12号和1964年6月27号,对文艺圈发出了两个重要的“指示”,狠狠地指出了全国文联及其下属的各个协会,还有整个文艺圈都“快要滑向修正主义的深渊”了。

其实呢,一方面是想提醒大家要防着修正主义,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各大区的第一书记赶紧把后方建设搞起来,所以在11月12号,毛主席就坐着专列离开了北京,一路往南,经过天津,还在徐州、蚌埠、南京这些地方都停了停,最后在11月17号到了上海,住进了西郊的一栋老别墅。

11月24号那天,是外国朋友斯特朗80岁大寿,毛主席早早就让人给她捎去了一张特别漂亮的生日卡片。

斯特朗,这位来自美国的新闻工作者,和史沫特莱、斯诺两位一样,都是热爱和平、反感战争的人士。他们对中国有着深厚的同情,因此被大家亲切地叫作“3S”组合。

斯特朗创作了不少作品,像《人类的五分之一》、《中国迎来曙光》还有《七十二岁那年我选择来中国》这些,都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

特别不容易的是,1957年那会儿,她不顾各种困难和反对,铁了心要在中国安家,后来就成了咱们中国人民真心实意的老朋友。

斯特朗是个大人物,影响力相当大,毛主席对她的生日也特别上心。所以,有关部门就在11月22日专门安排了一架飞机,载着她还有她的30位国内外好友直飞上海。到了那儿,毛主席亲自在锦江饭店等着,为她庆祝80岁的生日。

11月24号中午那会儿,毛主席和周恩来就在上海锦江饭店的一个大屋子门口等着客人来呢。

毛主席精神焕发,一见到斯特朗,立马就先给她送上了“生日快乐”的祝福。接着,他跟着陆续进来的客人们,一个接一个地握手,嘴里热情地说着:“嘿,这里面好几位老朋友我都熟,不过大多数面孔还是头一次见呐!”

外国朋友都进门后,紧接着,中宣部的头头脑脑们来了,副部长吴冷西也在其中。毛主席上前去跟他们一一握手,但脸上显得有些不高兴。

等大伙儿都进了接待室后,毛主席这才缓缓走进来。他请斯特朗坐在最主要的位置,然后自己就在旁边的椅子上落了座。

他悠悠地摸出香烟,夹起一根点上,慢悠悠地讲道:“我吧,是个烟民,算一个阵营;斯特朗同志呢,他不碰烟,那就是另一阵营,不吸烟的阵营,跟我们这算是两个对立面了。”

斯特朗没听懂毛主席的话,一脸疑惑地盯着毛主席看。

早年在延安,马海德医生迎娶了被誉为延安头号美人的苏菲。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首个加入中国国籍的美国人,当毛主席提起吸烟与不吸烟仿佛成了阵营之分时,马海德医生以为主席是在逗乐,便笑着回应:“主席,您这是在开玩笑吧?吸烟不吸烟,怎么就成了派别之争啦?”

毛主席轻松地笑了笑,说道:“没错,你们这些医生老是劝我别抽烟,但我这烟啊,还是得抽。咱们医生和病人之间,看来也是各有各的立场嘛!”

接着,他扫视了一圈在场的所有人,一本正经地讲:“在场的有谁抽烟?抽烟的,拿根烟,把手举起来,让我瞅瞅。”

毛主席的言语,中宣部里头那几位头头脑脑能琢磨明白,他们一个个心里头直打鼓,眼神儿来回乱瞟,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不知道该咋整。

看到在场的人里没几个伸手拿烟的,毛主席笑了笑,话中有深意地说道:

嗯,看起来我在这事儿上算是异类了。反正吧,我还在抽烟,不过我也得说,你们抽不抽烟,自己看着办吧。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