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经常为了孩子的事争吵吗?3点有助避免育儿冲突的观点。了解下

晓笛观察 2022-11-29 15:09:11

朋友小楠最近又因为孩子事与先生吵架了,以下是小楠讲叙事情的经过。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小楠正在房间哄二宝睡觉,隐约听到客厅外面先生与女儿的对话。先生让女儿刷牙休息,女儿执拗不肯。

快去睡觉,明天还要早起上学。

妈妈说,睡觉前要看一会书才行。

你是听你妈的,还是听我的?说不看就不看了,快去!

可是……

没有可是,快去睡觉!

对话结束,小楠依稀听到女儿收拾书本的声音。这一刻的小楠怒火难抑,脑海里满是女儿左右为难不知所措的表情。

小楠说恨不得立刻冲到外面与先生理论一番,但无奈怀里还有睡眼朦胧的二宝。等到放下睡着的二宝走出房间时,女儿也睡熟了。

最终,小楠还跟她先生发生了一次“口舌之战”!对于当晚的事情,小楠一向认为,先生不该质问孩子,是听爸爸的还是妈妈的这样的话。再说孩子想看书,晚点睡也没关系的。但先生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小孩子9点过后就必须睡觉了,叫她睡觉不睡,还拿妈妈当挡箭牌,这让他很生气。

其实小楠和先生,因为对孩子要求不一引发的家庭争吵,已经不是一二次了,而是已成常态了。小楠说,老是为孩子的事争吵不止,她已心身疲倦了。事实上一个家庭,如果父母始终在为孩子教育问题上,纠结你对我错,这将一种失败的家庭教育。

冲突的原因

小楠说她和先生感情一直都非常的稳定。在处理生活大多数的事情上,都能达到一致的共识,也极少会起争吵的。但不知为什么,就唯有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两人就特别容易起冲突。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解铃还需系铃人,回归到事情的本身。爸妈易容为孩子教育的事起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与父母自身所接受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有关。

你看, 一个家庭,由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的两个人组成。在我们的成长过程,父辈对我们的教育影响根深蒂固。当我们组成新的家庭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受过教育的方式搬了过来,用到了孩子的身上。

虽然都是同样的“一切为了孩子”的方向,但由于原生家庭的观念不同,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有的家庭认为“成绩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意见,也有的家庭认为“成绩才是检验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有的坚持“佛系”新型教育,也有的“棒下出孝子”反对意见;有的“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教育,也有“孩子还小需要代劳”的不同想法;

正如著名的作家莫言曾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养成,肯定跟童年的各种遭遇有关系的。

深以为然

童年的各种经历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小时候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会悄然无声的藏在我们现在教育孩子的方式里。两人所接受不一样的家庭教育,让我们有不一样的教育理念。

所以说新手爸妈对孩子教育问题不站在同一战线上,这和我们小时候受到一样的家庭教育是有关的。也由于人性本身的特点,对他人意见会带有怀疑不认同的防备心理,而对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总会深信不疑。

特别是对于现状感觉满意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经验就是最好的老师,这种想法促使他们坚定不移地在孩子的身上去实现,而无视其他人意见。人对自身“迷之一样的自信”和各自小时候所受的家庭教育,往往是爸妈为孩子教育常起冲突的原因。

那父母教育意见不一致,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呢?

著名女作家,穆尼尔.纳索夫曾经说过:父母意见的统一,说话的一致是十分重要的,否则父母任何一方教育,改造孩子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这句话简单易懂,父母不站在同一战线,不仅会让我们任何一方用心所做的努力付诸东流,还会给孩子带来以下的影响:

1、 造成家庭关系不和谐,矛盾多多

虽然是同样为了孩子的目的,但长期的意见不合让整个家庭会笼罩在不和谐的环境当中,感情上不可避免地带来裂痕。如不及时“亡羊补牢”,任由问题越变越大,教育问题甚至会蔓延到感情上生活问上,为家人的和睦相处带来极大的不利,更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2、 给孩子带来性格隐患

当家长为教育问题争执时,其实最难为的就是夹在中间的孩子了。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她们本身就缺乏判断能力,这种情况下就更无从选择了。

听妈妈的意见,爸爸会指责,听爸爸意见,妈妈会伤心。久而久之,他们容易造成唯唯诺诺,没有主见,选择困难的性格弱点。

我记得以前教大班时,班上有一个男孩,他父母双方的教育方式简直就是“水火不容”!从‘幼儿园该不该学知识’到“穿衣服该大点的,还是刚刚好才行”,他们都是用争吵来解决,最后都是占了上风的那个人来做决定。

在他们无数的争吵中,孩子成了最直接的牺牲品。这个问题我跟他父母提起几次,但问题依然没有存在。那个男孩在班上,无论玩什么做什么都是看别人,人家做什么他就跟着做,完全没有加入自己的想法。

最明显的是这名孩子做练习题的时候,明明自己的答案是对的,但一看到别人的不一样,想都没想就改了。他已经失去了自己决定的能力,因为他已经习惯去听从安排了!

著名英国心理学家费尔贝恩曾经说过:儿童受到父母不好的对待时,为了维持父母是好的这种意象,会倾向认为自己不好。

也就是说孩子会把引父母生气的原因归在自己身上,孩子会自卑的认为都是自己的不好父母才会如此争吵不休的。都是自己不好这一想法,会让我们的孩子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形成的心里压力也将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

父母教育意见一致很重要,转换观点有助避免更多的育儿冲突

相信很多大人双方在教育孩子冲突时,总想争个明白,看谁对谁错,或者又想证明一下谁的话更有分量,孩子更听谁的话等等一些习惯想法。但若想要避免双方在育儿意见的冲突,我们需要摒去以前的惯性想法,从而"注入"3点有助于减少双方冲突的观点:

第一、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好教育的底色

有人认为爱孩子就要以孩子为中心,作任何决定都要以孩子发展为参考标准。这样的想法没有错,但却忽略了夫妻关系也要发展,才可以给孩子带来更多正向的影响。

其实 爱孩子就要从爱你的伴侣开始才会更有效果。因为孩子就像我们身边一架360角的摄影机。我们与伴侣的沟通方式,情绪,态度都会被一一录在这架摄影机里。所以说夫妻的相处之道,才是影响孩子发展最大的因素。

正如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北京四中刘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基础是夫妻关系,夫妻之间最珍惜的应该是对方,这是维系一个家庭的基础。让孩子在幸福的家庭成长,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非常认可这一观点。

重视与伴侣沟通的模式,别打着为孩子好的理由,与伴侣争个高低。让孩子在一个彼此尊重,说话有商有量的家庭氛围下成长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了。也就家庭成员有好的情感才是好教育的底色。

第二,不受自己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所羁绊,要学会独立出来

当双方在教育孩子起冲突时,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的话

我妈以前就是这样要求我的,你看到这样方法教出来的我,也挺不错的啊;

我就是在父母的棒子下成才的,不打不成才;

喝点又怎么了,我5岁时我爸已让我陪他喝酒了,又不见我会学坏;

我小时候啥兴趣班都没上,还不一样混得不错吗?

从不同方式家庭教育中成长的我们,已成为孩子的爸爸妈妈。我们现在的教育孩子方式,会受到自己小时候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所影响也属人之常情。

但主要是孩子现在所面对的环境,和我们小时候所面对的环境已有极大的不同了。比如我的先生曾想让我8岁的孩子陪他喝点啤酒,还搬出他爸爸让5岁的他陪喝白酒的歪理,我当场差点气晕了,幸好有朋友在场,为保持优雅才不动声色····

再说先生5岁就让他父亲哄尝白酒,而成不了混混。这也和80年代农村没有更多的诱惑而决定的。这么幸运的个例他还想用在现在他孩子身上。那肯定是不行的,现在孩子面的环境真的不一样了。

我们应要学会从自身小时候所受的家庭教育中分离出来,正如在《不吼不叫》一书中写到:

当你看到自己的吼叫与父母行为联系时,做可以选作自己做父母的方式,而不是无意识的重复父母的模式。

不受自己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所羁绊,因为我们孩子的个性和面对的环境,和小时候我们有很大的差异了。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学会从原生家庭所接受的教育独立出来。和自己的伴侣一起,发现最合适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来避免不同意见的冲突。

第三,创建健康的家庭交流氛围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写道:孩子对情绪信息的吸收,就像海绵吸水般,会完全不加选择的全盘吸收。

如果我们在家庭中,不约束自己的负面情绪,那孩子不仅会全盘接受这些父母争吵负面情绪的信息。还会越来越岭迷茫,因为他不知应该听谁的意见。或该向谁去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所以我们很需要在家庭中创建一个健康的交流方式,比如家庭会议,在圆桌前每个人都可以表达想法和聆听意见的地方。以讨论方式,或坐谈会的方式去开展的家庭会议,没有争吵更多的是交流,展现给孩子的是互相尊重和认真对待。

让孩子也参与到讨论中,很快就会发现。原来孩子的意见也很多重要,因为家庭会议不仅可以减少大人之的冲突,而且家庭会作出的决定孩子执行起来也特积极。

写在最后:我们家的育儿冲突就是在定期开展家庭会议会终结的,愿对您也有一些启发。

0 阅读:13

晓笛观察

简介:每日更新,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