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家快3岁的侄子,让我妈有点“苦不堪言”。在聊天中妈妈已经好几次感叹以前带五个孩子都不觉得累,现在带一个就被气得不行了。
几天前,晚上妈妈准备出门扔垃圾,侄子要跟着去,妈妈想着下个楼扔个垃圾,很快就回来了,就对侄子说:你就不去,奶奶很快回来的
但侄子坚持要去,妈妈见劝说不了,就答应了与侄子一起下楼扔垃圾。谁知道侄子一听,立马跑回房间去抱了一堆玩具,准备拿到楼下玩的。
那时候已经很晚了,快晚上九点了。妈妈就对侄子说:不能带玩具下去,太晚了,我们要回来洗澡睡觉,就下楼扔个垃圾不是去玩。
侄子不听,偏 要去玩,妈妈不同意。侄子就开始发脾气,扔玩具,扔鞋子,还站在门口哭闹甚至打滚,一直闹了很久都不愿进家里来。
我妈是一个性格“安静”的人,她不会打骂孩子的,孩子一闹,她一般会都是先跟孩子讲道理。但侄子的妈妈脾气就有点大,她经常会大声喝止和批评侄子的,所以每次侄子闹,最后都要等到他妈妈发脾气,打他了才安定下来。
侄子妈妈要上班,平时陪伴侄子的多是奶奶。我妈心里越想越着急,因为看到最近一大段时间里,侄子脾气很多大,一不开心就扔东西,要不就在原地蹦跳,打滚,哭闹。妈妈表示很担心侄子以后的性格问题。
的确,看到孩子一不如意就发脾气,扔东西这样的行为。作为家长是谁都会为孩子担心的,怕孩子长大以后暴脾气易吃亏。
在网络上大家喜欢用“可怕的年龄”来形容2~4岁孩子。我们都知道,2~4岁的孩子处在自我为中心阶段,不喜欢听大人的建议,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不如意也喜欢用哭闹来达到目的。
事实上,大部分孩子在2~4岁的时候都有过“很难说话”的阶段。有的孩子这个阶段是很快就自然度过了。
但有的孩子“特难说话”阶段时间较长,而且还会变本加厉,像我们家侄子,现在就是这种情况。从一开始的不如就哭闹,到现在一不如就扔东西,搞破坏,发脾气成了常态化。
这是为啥呢?其实这时孩子还不懂得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错误的认为用发脾气,扔东西是表达不开心又可达到目的最快的方法。
我们知道幼儿的性格,容易沿着最初倾向发展下去,若2~4岁有爱乱发脾气,扔东西习惯是会影响孩子性格向好发展的。所以越早教会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
那么2~4岁孩子的情绪特征是什么呢?在《妈妈,我很生气》一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父母要做情绪的疏导者,而不是立马制止孩子发脾气,我们不能做那个将孩子情绪出口堵住的人。
深以为然
在孩子还不懂得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做孩子情绪的疏导者,不是制止或叫停孩子情绪的流动,而是教会孩子识情绪并表达情绪。
要教会孩子认识情绪,我们得先了解孩子的情绪特征:
1.易同化
同化:是指外部环境中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简单来说,孩子会模仿其他人的情绪表达到变成自己的情绪表迖。
如果在生活中,孩子身边有脾气很大,容易发火的家人或者玩伴。孩子是很容易被同化的,他会把别人表达情绪的信息,吸收成自己的认识结构里面。
尤其是2~4岁孩子模仿能力较强的阶段,在他还不懂得正确表达情绪的时候,他的情绪是很容易受身边人同化的。
2.易受成人和环境影响
有研究表明:
成人的情绪态度温和,热情,鼓励多→幼儿活泼积极热情,自信心强
成人情绪态度粗暴,冷淡,易怒,训斥多→幼儿易不自信,适应能力差,脾气差
孩子的情绪不仅受成人情绪影响,也会受到生活的环境影响,如果孩子在一个宽坦空间,整洁的活动场地孩子的情绪平和,且容易愉悦的。
相反如果孩子在一个窄小,杂乱无间的活动场地孩子的情绪易受波动。
温和用心生活的态度是会互相传递的,当2~4岁孩子有一不如意就发脾气,易发火的行为时。不单只看孩子的行为背后原因,还要看看我们大人自身的日常情绪表迖方式和孩子活动环境里是否对孩子负面情绪的影响。
3.不稳定,易变,易外露,易冲动
相信很多妈妈有见过,上一秒还在哭的孩子,下一秒很可能就会破涕而笑了的经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们孩子的情绪是易变和不稳定的特性。
并且2~4岁的孩子,有时候一不如意就哭闹,发脾气。这也是表明了孩子情绪易冲动,易外露的特性。
现在我们了解孩子的情绪特征后,是否对2~4岁的哭闹,撒泼,易脾气的孩多几分理解呢?实际上在我们还没有教会孩子认识情绪和正确表达情绪的时。就用斥责,打骂方式止住孩子的情绪,很多时候会弄巧成拙,让孩子被错误的情绪表迖方式给同化了。
心理学有一结论:情绪对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至关重要,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的作用,他们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人格。
正确表达情绪,对孩子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影响孩子后续的性格发展的关键。
那我们应该如何引导2~4孩子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呢?俗话说:孩子的情绪宁“疏”,勿“堵”。我们得给孩子的情绪找一个出口,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才可以帮助2~4岁孩子从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的特性中,逐渐趋势平稳。
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2~4岁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以下几个方法:
方法一:在生活上,父母无需掩饰自己不开心的情绪
2~4岁的孩子是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他们就像我们身边的录像机一样,随时会记录我们的行为,并会转化,吸收成自己的认知。
作为父母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我们无须掩饰自己的不开心情绪。甚至可以与孩子一起聊聊自己不开心,比如你希望可以跟孩子倾诉一下。或者不开心的时候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希望孩子安静一下。
让孩子慢慢明白,每个人都有心情低落和不开心或生气的时候。让孩子懂得更多表达情绪的词语,比如说不开心,伤心,难过,很生气。
正如日本作家谷口雅春曾说: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范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性言行,对培养孩子的人格有最强的说服力。
孩子就像父母各种行为的镜子,我们正确表达情绪的行为,将是孩子未来表达情绪的样子。要让孩子知道原来不开心,是可以说出来,或者甚至告诉妈妈自己正在生气。生气的时候说出来更容易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方法二,用认同→允许→解决问题,三小步骤解决孩子哭闹问题
孩子的哭闹是情绪的表达,比如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先不要通过批评或打骂来制止孩子的情绪,而是先要认同孩子的情绪。
怎么认同呢?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哭,是因为你很生气或难过。当孩子看到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认可孩子时。孩子对父母也是亲近和信任的,是愿意跟我们继续交流的,不是因为生气,把耳朵关上。
接下来我们就要允许孩子有短暂的表达情绪时间,怎么允许呢?可以这样跟孩子说,你现在哭闹是因为你生气。我不怪你,因为我也有不开心和伤心难过的时候。当孩子听到我们不怪她,没有责备他的意思,那么她紧张哭闹的负面情绪会得到一半的释放,从而更易交流。
前面的认同和允许是为了安稳孩子的情绪,并感受到我们与他在一起。接下来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是教孩子正确表达情绪的重点。
比如孩子是因为别人同伴抢走她的玩具而哭闹。解决问题方案是:先询问孩子现在是不是想把玩具拿回来呢?得到孩子肯定后。就耐心与孩子分析;
如果我们把玩具抢回来,有可能会把玩具弄坏.你愿意不带着生气和哭闹的情绪,向同伴正确表达你想要把玩具拿回来的想法吗?这样做可以保护我们的玩具没有受损。
相信孩子通过我们这样引导,她是愿意停住哭闹,并愿意试试用平静的语言表达自己,把玩具拿回来的做法。通过引导教会孩子表达想法就是表达情绪,而不是通过哭闹发脾气去表达情绪。 认同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在不开心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去解决当下的问题。
不断地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正确表达情绪的生活体验。随着孩子认知和年龄的年龄的增加,情绪的平稳性逐渐增强从而轻松过渡2~4岁易冲动的“可怕年龄”阶段。
方法三,通过绘本和游戏体验负面情绪,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情绪
抓住孩子情绪易感性的特点,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认识情绪的变化。通过游戏让孩子懂得不同脸部表情的情绪。
比如镜子游戏,大人做笑脸,并说我很开心,或者说愤怒的脸部表情,说我很生气,或者做一个伤心的表情,并说我很伤心。让孩子通过游戏认识更多的情绪表达词。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体验到故事人物生气的负面情绪,以及到后来的正确情绪表达整个流程。可以帮助到孩子对情绪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通过绘本和游戏也可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不开心的时候会生气,想发脾气,应该怎么做。要像绘本里面的故事人物,不再用哭闹和扔东西来表达生气,而是慢慢的学会了正确表达情绪。
好心情对大人和小孩都是很重要的,而绘本和游戏都可以给孩子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可以让孩子能体验到更多好心情带来的乐趣。
写在最后:2-4岁的孩子的情绪特征:易冲动,易外露。这也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动不动就爱哭闹,发脾气来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原因。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想要当场改变他这样的行为,有点难度。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在生活中不掩饰自己不开心的情绪,给孩子学习到表达情绪的榜样。其次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先认同和允许孩子的情绪,并一起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和绘本,来强化孩子对正确表达情绪的深层理解和运用。相信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孩子很快就可以度过不会表达情绪的阶段而变成懂得处理负面情绪,并能自信表达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