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让美国部署核弹,也绝不向普京低头,波兰为何如此恨俄罗斯?

晓笛观察 2023-01-19 11:06:42

爆发于今年二月的俄乌战争从初春打到了隆冬,迄今为止丝毫没有停战的趋势。除了当事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东欧周边国家的态度同样被国际社会密切关注。

在一众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东欧国家中,属波兰的姿态最为强势高调。打从战争刚一开始,波兰就率先明确表态反对俄罗斯。

随着局势的不断推进,战争烈度的逐步加剧,波兰的姿态非但没有软化,反而更加强硬。对乌援助,煽风点火怂恿北约,只要能怼俄罗斯,波兰的态度总是特别积极。

其实,这不是波兰第一次跟俄罗斯对着干了。几百年来,波兰和俄罗斯这两个东欧邻国一直是“针尖对麦芒”地死仇。

曾经的波兰,是大名鼎鼎的“天主之矛”,是让以“铁血”著称的普鲁士都俯首称臣的存在。可一对上老冤家俄罗斯,波兰就迅速颓了。

从国土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欧洲列强,到死守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波兰国土的大面积萎缩,离不开俄罗斯连续不断地军事打击。

甚至波兰历史上经历过的三次灭国惨剧,每次都有俄罗斯参与其中。有这样的深仇大恨,波兰处处针对俄罗斯实在是不足为奇。

富饶的东欧平原上曾经发生过怎样波澜壮阔的故事?

面对俄罗斯的世仇,波兰会如何报复?

时间步入到现代社会,两国又给彼此下过什么绊子?

本是同根生

其实,这两个敌意深重的邻国,追根溯源还是同一民族、同一文化的“兄弟”。波兰和俄罗斯的主体民族都是斯拉夫,他们的民俗至今仍有不少相通之处。

公元四世纪,欧洲大陆迎来了灭顶之灾。阿提拉狂飙突进,使得欧洲的三大蛮族日耳曼、斯拉夫和凯尔特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民族大迁徙”。

其中斯拉夫民族在迁徙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分支,西斯拉夫人建立了波兰,东斯拉夫人则建立了基辅罗斯,这就是日后俄罗斯的前身。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两个同源同种的国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面对宗教这一重中之重的话题,两国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波兰选择了天主教,成了名声响彻欧洲大陆的“天主之矛”;基辅罗斯自认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自然是皈依东正教。

就这样,波兰和基辅罗斯这对一起喝伏特加、一同吃大列巴的斯拉夫兄弟,成了宗教意义上的“敌国”。而两国在领土方面的纷争,又加剧了彼此之间的矛盾。

虽说邻国之间一般免不了领土摩擦,但波兰和基辅罗斯能闹到日后你死我活的地步,深究“万恶之源”,蒙古帝国的作用不可忽视。

公元十三世纪中叶,蒙古的铁骑开始了势如破竹地西征,大半个欧亚大陆都被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狠狠地蹂躏了一顿。

其中,斯拉夫人的损失最为惨重。西斯拉夫和东斯拉夫都遭了大难,波兰国王直接被斩首,基辅罗斯的贵族逃到了如今的莫斯科。

在莫斯科的土地上,基辅罗斯人建立了莫斯科公国。可新生的公国只不过是蒙古人的附庸,他们实质上处于蒙古帝国的统治之中。

波兰的情况则好了很多。从打击中逐渐缓过来的波兰人重整旗鼓,在斯塔里-撒茨克之战中全歼蒙古大军,取得了保家卫国战争的辉煌胜利。

正因如此,波兰人开始“飘”了。他们“趁热打铁”,开始侵略莫斯科公国的土地,彼时羸弱不堪的莫斯科公国只能忍气吞声。

是可忍孰不可忍

之所以如此窝囊,除了上头有蒙古帝国压一头,还因为此时波兰已与立陶宛组成了联合王国,国力鼎盛莫斯科公国惹不起躲得起。

可是东斯拉夫人时刻没有忘记复仇,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终于,机会来了。随着蒙古帝国的崩盘,曾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回归大漠,压在他们头上的巨石荡然无存。

与此同时,莫斯科公国迎来了英明神武的君主:伊凡四世。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沙皇,俄罗斯帝国时代正式拉开了帷幕。

有着“伊凡雷帝”之尊称的伊凡四世将俄罗斯带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严整军备,取得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波兰只得暂时退避三舍。

伊凡四世去世后,波兰又故态复萌,起了趁火打劫的心思。这次他们不再刚正面,开始耍起了阴招:扶持傀儡政权。

在波兰人的“暗箱操作”下,德米特里被包装成了“伊凡雷帝之子”,成功坐上了沙皇宝座。可他的沙皇只当了一年便被暗杀,瓦西里四世继位。

眼见阴谋诡计破产,波兰人彻底不装了摊牌了。波兰于1609年大举入侵俄罗斯,并成功占领了重镇莫斯科,波兰国王加冕成为俄罗斯沙皇。

是可忍,孰不可忍。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俄罗斯人民满怀爱国热情,组建起了人民起义军,一举将波兰人赶出了莫斯科。

从此以后,两国一直处于交战状态。长久以来,双方的实力态势都是波兰强俄罗斯弱,直到波兰的“大洪水时代”。

1648年,波兰境内的哥萨克人因不满当局统治,愤然揭竿而起,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虽然起义很快被军队镇压,但俄罗斯看到了难得的战机。

俄罗斯人“趁波病要波命”,借着波兰内乱的当口挑起了俄波战争。瑞典也跟着凑热闹,悍然入侵波兰,强占了大片国土。

这场大混战使得波兰元气大伤,不光和立陶宛的联合王国彻底分裂,自身的国土也被北欧强国瑞典割去了不少。

自此之后,波兰由盛转衰。俄罗斯经此一役倒是收获颇丰,不但收回了第聂伯河左岸地区的领土,还取得了对阵波兰的战略优势。

当彼得一世继位沙皇后,胜利的天平再一次向俄罗斯倾斜。在彼得大帝的全面改革下,整个俄罗斯帝国焕然一新,一跃成为了欧洲一流强国。

而此时的波兰,正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奇葩的“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制”将波兰政坛搅和得一塌糊涂,国家政局不稳长期内乱,始终恢复不了元气。

1763年,羽翼渐丰的俄罗斯帝国打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想在波兰扶持一个傀儡政权,从而实现对波兰的实际控制。

此举引发了波兰的强烈反弹,爱国青年群起反对,革命运动遍地开花。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铁腕镇压下,运动最终失败了。

叶卡捷琳娜二世一不做二不休,打算“毕其功于一役”,联合了奥地利、普鲁士两大日耳曼强国,开展了对波兰的瓜分计划。

国力大减的波兰面对三大强国联合入侵毫无还手之力,于次年屈辱地签订了割地条约。此次瓜分,使得波兰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国土。

面对奇耻大辱,波兰社会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运动,革命此起彼伏,起义风起云涌。他们的努力无一例外,一个个被叶卡捷琳娜二世镇压了。

面对不屈不挠的波兰人,叶卡捷琳娜二世烦不胜烦,于是决定干脆彻底灭了波兰。1795年10月24日,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三国瓜分了剩余的波兰国土。

这次瓜分使得波兰彻底灭国。对此,叶卡捷琳娜二世得意洋洋地宣称:“我两手空空地来到了俄罗斯,现在我带来了自己的嫁妆,克里米亚和波兰。”

对俄罗斯人而言,这是一句振奋精神的宣言,他们的“母亲”、伟大的叶卡捷琳娜大帝为俄罗斯报了大仇,实在是大快人心。

可对于波兰人而言,这番刺耳的话意味着灭国的耻辱。自此之后,波兰和俄罗斯之间的仇恨再无任何消解的可能了。

所有人都认为,波兰会永远在欧洲乃至世界地图上消失。可欧洲“不死鸟”生命力格外顽强,竟然等到了“咸鱼翻身”的那天。

在第二次瓜分波兰的一百余年后,法国诞生了一位军事天才,他的名字叫拿破仑。正是他漂亮地击败了普鲁士,让波兰成功复了国。

拿破仑复国波兰,并不是为了“主持正义”,而是想用波兰牵制普鲁士。尽管如此,波兰人还是对拿破仑感激涕零,万千波兰热血青年誓死都要追随他。

在拿破仑身上,波兰人看到了报仇雪恨、收复故土的希望。可这些希望,都随着拿破仑1812年远征俄罗斯大败烟消云散了。

俄罗斯刺骨的冬风不仅吹散了拿破仑的雄心壮志,也摧毁了刚刚重建的波兰。伴随着拿破仑的惨败,波兰第三次被瓜分,灭国惨剧再一次降临到了波兰人头上。

自此之后,心怀满腔愤懑的波兰人民一次又一次开始绝望地起义,一次又一次被沙俄镇压。直到一战时期,布尔什维克意外出现,波兰奇迹般地再次复国。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让全世界都深刻地认识了共产主义。理想主义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废除了沙俄时期一系列侵略协议,其中就包括瓜分波兰的条约。

可此时的波兰人已经彻底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刚刚复国成功就恩将仇报,转脸就背刺革命领袖列宁,背刺新生的苏联。

由于不满足于弹丸之地,波兰在一战结束后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此时的苏联正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保存实力,故而选择将大片土地划给了波兰。

志得意满的波兰人丝毫没有意识到日后的危机。一战后的德国也念念不忘“复仇”,而它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穷人乍富”的波兰。

随着希特勒上台,欧洲乃至世界都笼罩在了法西斯的阴影下。1939年,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

波兰迎来了第三次亡国。这次亡国的始作俑者明明是纳粹德国,可波兰人出于仇恨的惯性,竟然把账都记在了苏联头上。

波兰人仇视苏联,苏联人同样对波兰恨意十足。

苏联不光事前与纳粹德国签订了臭名昭著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事后也对纳粹德国的侵略行径无动于衷,和英法一起作壁上观。

更过分的是,出于强烈的民族仇恨,苏联和纳粹德国全面开战后,竟然还在卡廷森林坑杀了两万多名波兰俘虏。这就是著名的“卡廷惨案”。

二战结束后,波兰被纳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成了红色阵营的一份子,波兰人不情不愿地加入了“社会主义大家庭”。

实际上,波兰人民满怀对苏联的仇恨,压根儿对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毫无兴趣。而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更是激化了两国的矛盾。

早在冷战的“苏攻美守”阶段、苏联正如日中天时,波兰就已经民变四起;当时间来到八十年代,苏联开始日薄西山,波兰更是成了“东欧剧变”、“颜色革命”的“排头兵”。

苏联解体后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终于“重获自由”的波兰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资本主义阵营的怀抱,唯美国马首是瞻。

多年以来,波兰始终对俄罗斯抱有很大成见,波兰政府不但极力鼓吹“俄罗斯威胁论”,还拼命游说美国在波兰境内安装导弹系统,以此对付俄罗斯。

普京上台后,曾竭尽全力改善俄罗斯同波兰的关系。他不光以俄罗斯总统身份就“卡廷惨案”公开向波兰道歉,还促成了两国在经济领域的一系列合作。

客观地说,普京的努力是有一定成效的,俄罗斯和波兰在千禧年后矛盾缓和了不少,可这一切都终止在了2010年。

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的专机在俄罗斯境内坠毁,机上的人员从机组成员到随行高官无一例外通通遇难,轰动了全世界。

尽管事后俄罗斯方面的分析报告指出,这起空难是一场意外,但愤怒的波兰人根本不相信。他们坚持认为这是俄罗斯的阴谋,是俄方蓄意谋杀了他们的总统。

本来已经开始逐渐缓和的两国关系自此急转直下。直到现在,波兰人依然仇视俄罗斯,俄罗斯人也对波兰印象极差。

结语

在如今这个动荡的年代,国际关系就像纸一样脆弱。连“父慈子孝”的“昂撒五眼同盟”都会摩擦不断,更何况本来就是世仇的波兰和俄罗斯呢。

只不过,全球亿万热爱和平、渴望稳定的人民还是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尽快修复。毕竟,东欧的和平不光是斯拉夫人的“家事”,也和世界和平息息相关。

至于这份协议最终能否得到实现,只能让历史告诉我们答案了。

1 阅读:221
评论列表

晓笛观察

简介:每日更新,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