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从晋剧传统剧目《打金枝》说起

夜空文化 2024-05-03 02:11:52

山西传统戏曲剧种有所谓“四大梆子”之说,即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其中,蒲剧又称蒲州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剧种,因起源于晋南的蒲州(今永济市)而得名,形成于明末。蒲州梆子传到晋中,与当地的秧歌及说唱艺术相融合,形成了中路梆子,这就是晋剧。明朝末年两次大规模移民使大量晋南人迁居晋北。最终形成了颇具边塞风格的北路梆子。可见,蒲剧、晋剧、北路梆子被称为“同根异枝,一脉桕承”,这是有说处的,上党梆子则起源于素有深厚戏曲传统的古上党郡泽、潞二州,由明清时期外地传来的罗罗戏、卷戏和地方小戏俗曲,融汇从山西西南、晋中流入的梆子戏而成。

晋剧中,传统剧目《打金枝》也很有历史。《打金枝》又名《满床笏》。主要内容是讲唐代宗将爱女升平公主许配给汾阳王郭子仪六子郭暧为妻。升平公主在汾阳王花甲寿辰时恃贵不往,郭暧回宫怒打公主。升平公主向父母哭诉委屈,逼求父王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王明事理、顾大局,非但不怨反而加封郭暧。皇后劝婿责女,小夫妻最终和好如初。

戏剧作品将现实中很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君臣矛盾作“平民化”处理,结局既皆大欢喜,而又哲理与情趣兼具。实际的历史进程中,“汾阳王”郭子仪也非常牛,不仅才干高、能力强,于安史之乱中“挽救”了大唐,官做得极大——唐玄宗时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肃宗时因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又进位中书令,后又进封汾阳郡王;唐代宗时出任关内副元帅,收复长安,还曾有单骑说退回纥之举;唐德宗时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兼中书令;781年病逝后获得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这样一个很容易功高震主、遭人嫉恨的武将,却又而且在大事上识进退、知荣辱——以大局为重,勇于承担安史之乱中相州之败的责任,失去兵权,处于闲官;位极人臣时又始终知道自己分量,曾下令“府门大开”,“不论贵贱,任由出入”,堪称“汾阳王府无秘密”,深谙明哲保身之道,最终得以善终。这是很不容易的。《打金枝》的故事如果是真的,发生在别人身上,肯定会是一场滔天大祸;但发生在郭子仪身上,结果却果然很不一样,可见郭子仪功劳既高,却依然头脑清醒,确有过人之处。

长期致力于郭子仪研究的穆渭生教授所写的《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立足于《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料,结合碑志等其他文献,从家族世系、卫戍经历、平定安史之乱等角度,系统梳理了郭子仪成长为再造大唐的“中兴名臣”以及稳定中唐政局的“定海神铁”等传奇一生。仗打得好,又深得宦海沉浮之际保护自己以及家人的奥秘,能够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化解专制皇权的种种猜忌。有唐一代能够达到郭子仪这样一番成就的人臣,还真的没有几个。

同时,《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中还有很多相当珍贵的史料。比如,在考补郭子仪仕宦履历时所涉及到的唐代官员职级和官制用语、唐代中武举时要考的内容和标准、唐代前期府兵制度、唐代西域军政机构等,都非常难得。可以说,《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既是关于郭子仪的一部评传,又没有局限于此,而是容量更大、分量更重,作者穆渭生在其中所付出的诸多心血非常值得肯定。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