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商丘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传说帝喾有两个好斗的儿子阏伯和实沈,每次相逢都会打得不可开交,帝喾见无法化解他们的矛盾,便令他们远隔万里不再来往,实沈封地对应参星,阏伯封地对应商星,每当参星升起,商星便会落下,反之亦然,参商二星不能同时出现。据说阏伯放心不下,每天晚上都会登上高高的土台观察天象,看看参星的位置有没有变化,这一观察没有看到参星,却掌握了商星的运行规律。
阏伯台
商星在天区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中略显红色,它有着不变的运行规律,东出、南中、西落,非常准时,阏伯经过长期观察,利用这颗大火星分季节、定农时,指导当地人民开展农业生产。“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百姓的生活方式因对应于农时而有了保障,他们感恩阏伯,尊其为“火神”,纷纷聚集到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部落。人们尊阏伯(契)为商族之祖,他去世后葬于观星台下,火神之台也称商丘,每逢节日,百姓载歌载舞,举火颂商,阏伯也多了玄鸟生商的生世传奇。
阏伯台
王亥经商
商部落在商丘绵延发展,传昭明,传相土,至契的六世孙,有了一位堪称伟大的商人—王亥。商族善用农事,驯马服牛,丰衣足食,王亥需要解决的是农产品过剩的问题。他发明了牛车,并利用这一新的交通工具,将商部落多余的农牧产品和其他部族进行交换,王亥的行程越走越远,其他部落的人们称王亥等从事物品交换的人为“商人”,交换的物品也成了“商品”,王亥还用深海的贝壳作货币,开创了货币贸易的先河。多年以后,商朝建立,商民追尊王亥为“商高祖”,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高祖王亥”的字样。
阏伯台
离宫正位
因黄河之患,商民的这片土地几度湮没,但其至高点却始终留存,这便是阏伯台。如今的阏伯台呈墓丘状,为圆形夯土筑成,长长的石阶通向台顶的阏伯庙。阏伯庙元代始建,面积不大的台顶置有大殿、拜厅、配房、钟鼓楼,正殿立“离宫正位”横匾,两侧楹联“举起天上刚正火,烧绝世间不良人”,这是“火正”的形象写照。
昭明殿
观星台遗址
相土殿
大殿两侧,东为昭明殿,西为相土殿,昭明、相土是阏伯的继承者,相土还是传说中最早的驯马人。大殿背后有一半圆的平台,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观星台遗址,传说中阏伯在此夜观天象,距今已有4500年。
戏楼
仓朴之美
玉皇宫
阏伯台下置戏楼、大禅门,一处玉皇宫为上世纪九十年代重修,元代阏伯台下即有王母娘娘祠,后毁于战火。田野盛开着玫瑰花,美丽的花朵和王母祠、阏伯台参差同框,天地商丘,彰显着苍朴之美。
富商大道
万商广场
商祖殿
阏伯台前新辟宏大的广场,其中轴线按三商门、富商大道、万商广场、王亥像和商祖殿的次序排列,这是一次商文化的集中展示,两万多个商字构成了广场的图案,历朝历代的货币镶嵌成宽阔的大道,一直通向古老的火神庙。高九米多的王亥铜像屹立于广场的中央,此刻,他是华商始祖,诚信的灯塔,引领着代代商人在商海中翱翔。
王亥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