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幡之动(广州光孝寺和六榕寺)

黑风夜话吖 2025-01-26 04:57:54
风幡之动(广州光孝寺和六榕寺)

光孝寺

公元676年,广州法性寺内,僧众正在听印宗法师解经,一阵风来,旗幡在空中飘扬,有人说是风在动,也有人说是旗在动,争论不休时站起一位远来的行者,他说:“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而是看见动的人心在动。”此言一出,举座皆惊。印宗马上把他请到上席,向他求教深奥之理。这位行者言词简单、义理确当,所有回答都不出自书本。印宗猛然想起,言道:“听说黄梅五祖的传人已衣法南来,莫非就是你?”行者默然,他就是惠能。惠能出示了五祖的衣钵,印宗马上替惠能落法受戒,并率众僧拜惠能为师。六祖惠能在岭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禅宗得以迅速传播,最终“一花开五叶”,形成河北临济、江西曹洞、湖南沩仰、广东云门、江苏法眼等宗派林立的兴旺局面。

蔡志忠漫画《六祖坛经》

蔡志忠漫画《六祖坛经》

唐朝的法性寺在南宋时改为光孝寺,这是岭南地区最悠久的历史地标,如果从西汉时期第五位南越王赵建德的故宅算起已二千多年了。“光孝菩提”入列广州八大古景之一,当地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说法。1961年光孝寺成为全国第一批文保单位。

光孝寺

光孝寺

新年伊始,光孝寺免票迎客,人们手捧鲜花,络绎不绝地走进寺院。光孝寺不能烧香只能献花,院里少了缭绕的烟气,多了清新的花香。“五羊论古寺,初地访诃林。”山门前的楹联述说着这片禅宗初心地。

光孝寺

光孝寺

光孝寺

光孝寺的殿宇建筑大都经过重修,珍贵的文物集中在古碑、古塔、经幢、佛像等历史遗存中。作为岭南丛林之冠,光孝寺曾拥有三楼六堂十一殿的规模,如今经多年修缮,中轴线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组成,西为伽蓝殿、吉祥殿、观音殿,东有地藏殿、泰佛殿、六祖堂,瘗法塔、诃子树、菩提树、洗钵泉等穿插在楼宇之间。

菩提树

菩提树

高大的菩提树需几人合围,一旁的碑文介绍,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智乐三藏来到广州,将佛祖成道处的一株菩提树苗植于寺内,这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移植的菩提树。当时智乐法师曾预言,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法门,度无量众。果然,百多年后,六祖惠能在这棵树下受戒说法,光大禅宗。据寺志记载,原树在清嘉庆二年(1797年)被飓风吹倒,后从南华寺移植菩提树栽于原处。

瘗法塔

菩提树下六祖瘗发处建起浮图,这是一座仿楼阁式砖塔,“八面严洁,腾空七层”,造型十分精致,隋唐古塔得以保存非常罕见。瘗发塔前排着长队,虔诚的人们绕塔三匝以修福报,在此又多了礼敬的成分。

六祖堂

瘗法塔旁的六祖堂为纪念惠能而建,堂前有联:“衣钵真传一花五叶,法流东土三谛十宗。”法堂无法入内,人们把鲜花放在门口,表达敬意。

六榕寺

离光孝寺不远处有一座六榕寺,两寺同存千年,共为喻亮。六榕寺初名宝庄严寺,始建于南朝,以花塔著名。花塔已历经三代,初为一砖石小塔,南北朝时期,昙裕法师将其从扶南(今柬埔寨一带)迎回的佛陀舍利供奉在塔基地宫,于南梁大同三年(537年)重建宝塔,形制为六层楼阁式木结构,非常精美。唐上元二年(675年),刚写完《滕王阁序》的王勃南赴交趾(今越南)途径广州,躬逢法会,应法师之邀,写下了《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该骈体文3200余字,堪称粤版的《滕王阁序》,此塔之貌状,“崇阶遽积,宝树俄周,不殊仙造,还如涌出。故其粉画之妙,丹青之要,璇基岌其六峙,雕关纷其四照。仙楹驾雨,若披云翳之宫;采槛临风,似遏扶摇之路。”不幸的是,不久后王勃搭乘木船过海,遇大风溺水,惊悸罹难,年仅27岁,“粤版滕王阁序”成才子绝笔。

六榕寺

六榕寺

六榕寺

王勃描述过的木塔未能保存,北宋初年,“寺塔均毁,胜迹荡然。”宋代重建时曾三易其地,终于挖到了原塔地基和南朝时的瘗藏,并重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从谪地归北,路过寺院,见有六株榕树郁郁葱葱,遂留题“六榕”二字,后寺僧将“六榕”制匾悬挂门前,此寺也被称作“六榕寺”。

花塔

花塔

明清重修宋塔,塔身彩釉生辉,阳光下如绽开的花瓣,“红绿白黄,互相辉映,旭升日落,观美如花。”花塔之名不胫而走。如今的花塔又经修整,形制如宋,美丽如故,依然是耸立的骄傲。

六祖堂

六榕寺也有六祖堂,堂前有联:“于未来世闻说是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直指人心是禅的箴言,是心必须守护、激活、点亮,身处现代社会,能不被外界的动荡所扰、所恼、所惑、所乱,通过自我的改善,去除心灵的束缚、污染、妄念、欲望,从而找到光明。风动、旗动,是心在动;心不动,风动、旗动,又能如何。禅心是光明心,此心光明!

六榕寺石雕

1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