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里带领一支打猎队,从青海进入西藏,见到一个奇特景观

史说新域 2023-09-10 15:11:40

1958年,开国中将余秋里被毛主席亲自点将,卸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一职,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石油工业部部长。

毛主席交给余秋里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努力推动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帮助新中国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1959年3月,余秋里带着青海石油勘探局的相关人员,绕道玉门、途经敦煌,翻越祁连山当金山口,来到位于柴达木盆地的青海冷湖油田进行勘探。

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粮荒,石油系统也在所难免,处于边远地区的青海冷湖必然更甚,因为这里不会有“瓜菜代”。

余秋里在大庆号召的“五把铁锹闹革命”的艰苦创业精神,还有他在玉门油田总结制定的“三硬一软”、“两头卡紧”等等金科玉律,犹如动植物的分野,是无法在这里繁殖和嫁接的。

这里工人的粮食定量每月32斤,干部的粮食定量每月22斤,恐怕是当时石油系统“三瓶(酱油、醋、盐)大战”最激烈的战场了。

但余秋里经常深入基层,知道青海冷湖虽然不可能靠开荒种地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但这一带也有其独特优势,那就是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

经过与干部的研究之后,余秋里决定让大家通过打猎的方式来解决吃的问题。

过了一段时间,青海石油勘探局党委书记兼局长陈寿华陪着余秋里到井队工区溜达。

余秋里惊讶地发现,几乎每个帐篷里都挂着腊肉、熏肉等干货,职工们也都精神抖擞的。

“哪来这么多肉?吃不完还有存储起来,真有你们的!”他又惊又喜地问道。

陈寿华是1934年参加红军的老同志,走过长征,原在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当过参谋长。他从小没上过学,文化低,口齿也不伶俐,每次开会发言拙于表达。

听到余秋里这么问,陈寿华只是笑嘻嘻地说:“部长不是指示过吗?我们自己的困难要自己解决嘛!”

“你们打猎打来的?”

“是的。”陈寿华仍然笑着说道。

“看来你们这项工作抓得不错,而且早就进行了,已经度过难关啦!”余秋里表示满意。

“部长啊,我们当年长征过草地、爬大雪山,条件比现在艰苦多少倍啊!那时候要解决粮食问题难度大多了,大家不也克服困难,走完了长征路吗?”

余秋里心想:是啊,一个红军干部率领的队伍,在和平时期不会搞吃的,那长征岂不是白走了嘛!

看着陈寿华那胸有成竹的样子,余秋里突然豪兴大发:“你们什么时候去打猎,我跟你们一起去看看!”

其实余秋里有些雅兴,并不是单纯是为了过一把打猎的瘾,而是此时他不用急着回北京,正好借此机会考虑一下石油工业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战争年代,贺老总思考作战方略,就扛着一根钓竿去去钓鱼;彭老总思考什么大的计划,会先蒙头大睡一觉。余秋里用打猎来思考工作计划,与贺老总、彭老总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没过多久,余秋里就带着一支精悍的狩猎队出发了,后面是加工队,再后面是敦煌调来的汽车运输队,整个队伍井然有序。

解放战争后期,余秋里率部进军西北时,曾驻节西宁,宦游青海,任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军区副政委,对青海山川地形小有研究。因此他们这趟狩猎之旅,捕获甚丰。

他们乘兴追杀猎物,竟不知不觉进入西藏境内。

“黄羊!”不知谁发出一声惊叫。

余秋里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不禁也大为诧异:啊呀!对面那是什么呢?那座山在移动吗?

众人仔细一看,只见两三百米长、一千多米高的整个山面,覆盖了一层挤得密不透风、正在匆匆奔走的黄羊。

这简直是一个无法形容的奇特景观!

烟尘茫茫,碎石飞泻……打猎队跟上了这一群黄羊,一直追击下去。

奇怪的是,这一群黄羊每两天被追上一次,截留下一两百只,却总不见减少,好像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原来,它们所到之处都是黄羊出没的地方,小群的黄羊大海朝宗一般,愈积愈多。

咦?这是什么地方?余秋里见草原上有几座藏民的帐篷,便让一个会藏语的小伙子去问问。

那小伙子去问了跑回来说:“部长,前面不远就是中印边界了!”

“啊?”余秋里吃了一惊,“撤吧!我们该往回走了!”

不管怎么说,经过这次长途狩猎,他们捕获了数量可观的黄羊,不但解决了青海石油勘探局众多工作人员的吃饭问题,还有余力支援兄弟单位。在那个到处闹粮荒的年代,这算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参考资料:《余秋里传》(解放军出版社)、《余秋里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余秋里与石油大会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等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