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有这样一种共识,随着孩子的长大,反而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了。
幼儿时期的他们,依赖父母,很少会违抗父母的意愿“捣乱”,那时候的家里一片宁静祥和。
随着“小肉球”地渐渐长大,他们已不满足于按照家人的想法活动,甚至时常挑战父母的“底线”,家庭大战一触即发。
关于孩子不听管教的情况,很多宝妈都会觉得感同身受。有时候明明眼看着孩子就要打翻碗筷,妈妈出言提醒,可孩子依然不管不顾就要继续行动。
或者出行的时候,妈妈在出家门前三令五申孩子不能离开大人的视线。
可一到热闹的商场,即使妈妈一眼不瞬看着,孩子还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跑到了视线之外。
于是在一次次较量之后,原本轻声细语的家长也练就了“狮吼功”。一旦孩子犯了错,吼成了镇压孩子的法宝。迫于父母的威压,他们会不情不愿地暂时安静下来。
以前说起育儿经头头是道的家长意识到,读书百遍,不如“吼”一次。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就像节食减肥一样,一开始能迅速掉秤。可一旦恢复饮食,体重会上升得更加厉害。
反观被大声教育的孩子,习惯父母的大嗓门以后,也会逐渐适应这个模式。
不仅学会对家长的教育自动屏蔽,还会做出更叛逆的举动以反对家长。所以越吼孩子,孩子只会越不听话,可以说是30斤的体重20斤反骨。
其实,父母在和吵闹孩子沟通的时候,情绪会慢慢走到失控的边缘,这个时候,似乎只有通过吼才能将孩子的行为控制下来。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如果父母能试试下面五招,你们会发现孩子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叛逆,沟通也没有那么困难。
家长越吼孩子越不听话,五步走,比吼管用太多了
①就事论事,不添加个人情感色彩
平时生活中,当孩子在同一个事情上已经反复出错几次,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是不是都出现过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你再把玩具乱放,下次妈妈看到就直接扔出去了
平时走路能不能稍微看一下路,没有长眼睛吗
你看看别人也和你一个年级,为什么别人就知道要做完作业才可以出去玩,你怎么就不知道呢?
每次跟你好好说都不听,好好讲你就听不进去吗?非得要妈妈生气了,说你了才可以听进去吗?妈妈说你难道不是希望你好吗?
其实父母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可能意识不到这样的言语可能会伤害到孩子,可是说完以后,很多父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感觉自己的话说重了。
孩子在听到这样的话语,最多接收到的是父母可能生气了。可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所以父母在看到孩子犯了错,首先不是要去指责,是要指出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这样孩子才能知道自己不应该去做什么。
②平常心去看待孩子
很多时候,父母教育孩子,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
现在社会压力那么大,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拼命奔跑,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输。
所以在完成学习的课业,报了几个兴趣班以后,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父母觉得自己的一片苦心被辜负了。
站在父母的角度,投入了时间和精力,不求回报,只是希望孩子可以更上一层楼。
可孩子的世界,本就不该有过多的负担,他们不该背负家长的期望去生活。
他们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没有那些考核指标,童年时期,他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和眼睛去探索世界。
所以家长不能将自己的焦虑也带到教育中,允许自己的孩子不是“神童”。静待花开,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③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虽然很多,很多家长或许不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不是说不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或者口味,而是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家长要保持一颗“童心”,才能看到孩子的世界。可能孩子的需求很简单,只是想多看10分钟的动画片就去做作业。
可家长前面已经提醒孩子应该关掉电视,过了两分钟,看孩子还是在电视机前面一动不动。这时的家长已经认定孩子就是不想作业了。
然后一顿数落就开始了。孩子一开始听到父母的教育可能也会想辩解一下,可家长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立刻回应要求。
孩子因为父母的不理解而委屈,开始哭闹起来。家长看到孩子的反应只会更加生气。原本只是多问一句就可以解决的事,就变成双方的无效沟通。
有的孩子的性格本来就是温吞的,家长就需要多点耐心。有的孩子性子急,家长就得及时劝阻。所以要多和孩子沟通谈心,才能摸清他们的性格。
④设定明确的奖惩方式
孩子如果犯了错,家长也不能一味放任。吼叫式教育固然不对,可放任自由隐患更大。所以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商量一套对策。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孩子才会慢慢有责任意识。
如果在孩子做错事时,家长只是一味将自己的不良情绪传导给孩子,孩子下次还是会故技重施。
因为犯了错,他们并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只要忍过父母的一通说教就可以了。这样以后父母的任何说教都不会起作用。
所以家长要制定惩罚机制。如果孩子犯了错,父母在告诉孩子后果的同时,还要给予相应的惩罚,可以只是多写一页字或者到自己房间独处10分钟。
有惩罚的同时也必须有奖励。正面肯定孩子的对的行为。家长看到孩子好的表现也要多多夸奖,形成正面效应。
⑤家长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作为时常被提及的一句话,又有多少家长真的能做到了。家长或许并没有意识到,很多孩子的习惯是来自于父母。
平时工作压力大的父母,可能一回家也是刷手机躺平了。而孩子回家说不定还有一大堆的作业在等着他们。
看到父母的样子他们也会有样学样,作业随便应付一下算了,剩下的时间也可以拿来“躺平”。可看到孩子学业上的应付,父母第一时间就是训斥,没有去了解过背后的原因。
沟通才是建立信任的良药。父母如果肯花时间下去,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都可以规避。孩子信任父母,就会把自己的想法告知父母。
家长如果只是一味吼孩子,孩子学到的沟通方式也是吼回去,这样更不利于亲子关系。
结语
吼一时,风平浪静,可后面隐藏的巨浪会在措不及防时袭来。为了将巨浪永埋海底,父母还是需要用一些技巧和耐心去教育孩子,才能让家庭的港湾平静安宁。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太难了,我也不知道生孩子那么难 养更难 既然生了就尽所能去教育了[裂开]
男主:一个月十万,你做好她的替身,不要期望我会对你有一丝一毫的感情。 女主:隐忍,流泪。 我:义父放心,此事包在干儿身上!
亲子关系就像一场舞蹈,需要恰到好处的配合和平衡。过度宠爱和放任都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就像一只被束缚的小鸟无法展翅高飞。只有在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下,孩子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