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教育组合,是很多家庭中常见的组合,也是人们普遍认为比较适合进行家庭教育的组合。
但是李玫瑾老师在提到关于“严父慈母”和“严母慈父”时,却认为“严母慈父”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在家庭教育中,妈妈更应该表现得严格且坚定,爸爸更应该表现得和善且理性。
看过《超脑少年团》的人们可能会记得,有一位很出色的小选手叫做高培淇,小高在节目中的表现是非常好的,个人的实力也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人们也非常惊叹于小高同学的出色。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出色呢?在节目的最后我们得到了答案。
小高同学虽说非常的厉害,但是毕竟年龄还很小,也是节目中所有选手中年纪最小的一个,所以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很大劣势的,没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
在得知自己输了比赛之后,小高同学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泪水,而这时候小高同学的爸爸却十分和善温柔地抱了抱小高同学,然后表示:这次已经很开心了……胜利就像糖果,吃多了牙会坏的。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明白,为什么小高同学年仅十岁,却已经变得这么优秀了吧?
那是因为他有一个“慈父”一直在背后支持着他。一般的父亲在看到孩子失败的时候,往往会让孩子保持坚强,但是殊不知这时的孩子是最需要心理慰藉的时候。
而小高同学的父亲,却在这个时候以温柔来暖化孩子的内心,让孩子的心理环境及时得到调整,这么做,对孩子的成长将会更加有利。所以,李玫瑾老师才会提出这样的言论。而严母慈父的好处,并不仅仅体现在这里,它与严父慈母在三个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严父慈母”和“严母慈父”教育出来的孩子,这3个方面差距很明显
第一方面:孩子的心理环境建设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成长,也是心理上的成长,一个孩子要是只长个子不长心理,那么长大之后仍旧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所以,教育孩子就需要同时注重身体和心理上的双建设。
在严母慈父的教育环境中,孩子的心理建设是比较健康的,因为父亲本身充满了阳刚之气,而在这种阳刚的背景下,却表现出了和善与体贴,这会让孩子感到一种无限的温暖,从而充满的安全感。
同时,看似柔弱的妈妈表现出一副坚定的样子,会让孩子感到更加的温馨与幸福。
所以,严母慈父相比严父慈母,对孩子的心理建设会更有利一些。
第二方面:孩子的性格培养
孩子的性格,对于孩子非常重要,是影响着孩子成长、工作、生活的重要因素。孩子的性格好不好,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成就与未来。
在严母慈父的环境下,孩子的性格将会变得更好、更独立一些。父亲本身是非常具备个人实力的人,但是却表现出一种慈爱人,这并不会让孩子觉得父亲弱势,而更会让孩子觉得父亲是因为具备强大的力量而产生的自信。所以,孩子从父亲身上更能够感受到自信与力量。
而母亲本身应该是比较阴柔的,但母亲却表现出一种坚定与信念,这会让孩子感觉到一种自强与自立,从而变得更加独立与坚强。
所以,相比严父慈母,严母慈父更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
第三方面:孩子的原则性与变通性
孩子的成长,既少不了原则性的培养,也少不了面对不同情况的灵活变通。如果孩子太过重视原则,不分时候、地域、情况的遵守原则,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很好,只有学会变通才是真正的成长。
就比如我们骑着自行车在路上走,突然前面的非机动车道被乱停的汽车挡住了,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过于遵守原则的孩子,可能会无所适从,因为原则告诉他们,自行车只能够走非机动车道。
但是懂得变通的孩子,或从人行道绕行,或在安全情况下从机动车道绕行。这些行为看似“违反”原则(本行为并不违反交通法规,在特殊路况下,交通参与者能够在保障安全与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通行),其实也是一种变通。
而严母慈父本身就是一种保留原则性,但却更具变通性的组合。因为在教育的过程中,父亲并不会因为自身的阳刚而对孩子严厉批评,而会在拥有强大实力的情况下,选择温和地解决问题。
母亲虽说温柔贤惠,但是却并不会因为这些而变得没有原则,反倒是严于律己,这会让孩子接受到更加有效的家庭教育。
当然了,到底是严父慈母对孩子的成长比较好,还是严母慈父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并没有特别绝对的结论,家长们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应该遵循自身的家庭情况,择优而用。
写在最后
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一件需要严肃对待的事情,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一定要扮演好自己在家教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切不可产生不统一的家教理念与行为,只有家长同心,才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够让孩子成长得更加出色。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反正都是你们说了算了,,,孩子他们能怎么样呢?活着就是万能。
父亲角色已经缺失严重了
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我们家是严父慈母
一样都严呢或一样都慈呢
又当爹又当妈的,又凶(辅导作业)又慈爱,我觉得我人格分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