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大唐唯一的荣光,3万老兵力战30万吐蕃大军,死守孤城42年

北街老酒 2024-08-26 15:04:35

唐宪宗元和三年冬夜,西域边城,白发苍苍的安西大都护郭昕静静伫立。风沙怒卷,月色苍凉,这般景象,四十二年来夜夜如此。葡萄美酒难消心中烦忧,长矛短剑斩不断此间悲愁。而唯一与平日不同的是,他的使命,今夜即将画上句号。

郭昕的人生转折,始于四十二年前的唐代宗永泰二年。彼时,大唐西域疆土岌岌可危。唐朝在西域设有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两大军政机构。安史之乱后,朝廷调遣大量西域兵力回援中原,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在吐蕃等族的屡次侵攻下,逐渐孤悬绝域。吐蕃还趁机夺取陇右,甚至一度攻陷长安城。

当年唐蕃和亲,吐蕃自称外甥,双方和和睦睦,如今却撕破脸皮,趁虚而入。大唐虽想管控,却力不从心。 在此情形下,名将郭子仪向唐代宗奏议,可派人巡抚河西安西等地,并在刮痧、干梁、肃武帝任命官吏,以捍卫西域疆土。历经内忧外患的大唐已非昔日模样,但郭昕的叔父郭子仪依旧威风凛凛。唐代宗即刻同意郭子仪的主张。

而在国家危难之际,接过这一重任的,正是郭子仪的亲侄子郭昕。 永泰二年,郭昕以云麾将军、左武卫大将军之职,奉命前往安西都护府。风华正茂的他未曾料到,此去竟是一生的守望。据史书记载,安史之乱前,唐在西域的驻军共有四万四千人,为应诏勤王派出一万五千人。故而,此时镇守西域的兵力尚有三万人左右。

郭昕抵达后发现,尽管西北边陲饱受侵扰,但在河西节度使周鼎、北庭都护曹令忠和安西都护尔朱某人的治理下,仍井然有序。 然而,随着河西、陇右被吐蕃攻陷,西域与唐朝的联系日益艰难。在没有现代通讯的日子里,连向皇上问安都成问题,甚至不知今朝何年何月。通古孜巴什古城遗址出土的借粮契和借钱契约,揭示了这里被岁月遗忘的真相。

大历是唐代宗的年号,仅用了十四年,而西域将士们却不知此时皇帝已是唐德宗。 吐蕃步步紧逼,时常大军压境。安西北庭无法与朝廷联系,没有支援,没有供给。绝境之下,将士们只能自力更生。郭昕带领将士们开荒屯垦,在将士和当地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戍边的粮饷基本得到保障。吃饱了饭,才有力量与吐蕃军抗衡。至今,在库车等地仍能发现唐军屯田的遗址。

除了发动军民屯田外,为维持社会秩序、发展经济,郭昕还命将士自铸货币。在阿克苏等地的唐代遗址中,曾出土大唐将士们自铸的大历元宝和中字钱等钱币。这些历经一千多年时光的文物,虽已残败腐朽,却依旧闪耀着光芒。 一直到建中二年,郭昕派出的使臣才与朝廷取得联系。此时,距他来到西域已过去整整十五年。

唐德宗听闻二庭四镇竟还有大唐将士镇守,惊喜交加,当即下诏称赞其功,并加封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其他将士也都升职加薪,甚至越级七等授官。 就在这一年,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郭子仪去世了。十五年前,正是他的一封奏议,将亲侄子送去了西域,从此再未相见。

如今,安西北庭犹在,将士们深知归家无望,却仍在他乡坚守不渝。不知郭子仪听到这个消息,是感到几分欣慰,还是些许愧疚。 然而,唐德宗能给予的只有精神上的鼓励,没有物质上的嘉奖。西域的唐军艰苦卓绝,唐朝始终无力支援。与唐代宗寸土不让的态度相比,唐德宗显得模棱两可。在他眼中,安西北庭二都护府不过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建中四年,长安城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唐朝刚与吐蕃洽谈清水之盟,泾原兵变便爆发了。积怨已久的泾原镇士卒攻陷长安,拥立太尉朱泚为帝。唐德宗无力抵抗,只得再次上演李唐皇室的传统技能——逃跑。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被打到搬家已是常事。叛军一来,唐德宗立刻灵活调整底线,急忙向吐蕃示好,称愿割让安西北庭之地,换取吐蕃出兵援助。

这无疑是要将郭昕出卖。幸亏大臣李泌极力反对,上奏说安西、北庭的将士们苦守二十年,他们从未抱怨,如今陛下说卖就卖,以后谁还为您防着吐蕃?此事方才作罢。 兵变最终在李晟等将领的努力下迅速平定。郭昕这边还不知道自己差点被卖,但他早就明白不能指望自顾不暇的朝廷。

因此,他镇守西域时,不得不借助同与吐蕃为敌的回鹘人。 吐蕃进攻之时,回鹘多次派军相助。郭昕派往中原的使臣,有时也要跟回鹘借道。不过,大唐与回鹘看似合作无间,实则各怀心思。安史之乱中,回鹘人趁火打劫,不少老百姓在安史之乱中平安无事,碰上同盟的回鹘军反而遭了殃。外人不可信,还得靠自己人。 郭昕不乏得力的帮手,北庭大都护李元忠便是其中之一。

李元忠原名曹令忠,因镇守北庭有功,被赐姓李。他镇守西域的资历比郭昕还老。郭昕来到安西都护府时,李元忠便已坐镇北庭。郭昕到后,李元忠从旁协助,安西北庭二都护府相互呼应。吐蕃图谋中原受阻,不得已只能向南发展。在李元忠之后,还有唐代末任北庭都护杨袭古。现今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奇台将军庙,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将军。

唐德宗贞元六年,吐蕃贼心不死,进攻北庭。吐蕃联军来袭,杨袭古孤立无援,只能向回鹘求援。回鹘领兵来救,此次吐蕃联军声势浩大,北庭与回鹘联军实在打不过,几番交战后,北庭军皆惨败收场。北庭失守之后,吐蕃军乘胜追击,安西都护府再度失联。 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西域的唐军还坚持了近二十年。据薛宗正教授考证,安西都护府最终陷落,应是在唐宪宗元和三年的一个冬夜。

其依据就包括元稹的一首叙事诗。这是一名从吐蕃人手中逃回的唐军老兵,机缘巧合下,元稹与他相遇,并听他讲述一路的遭遇,听罢作诗记录。诗中句句都是安西都护府唐军的血泪。 老兵先是向元稹诉苦,自己家乡本在长城脚下,自小陪父亲戍边,一口流利的乡音依旧不改。在安西陷落后,一路又是如何颠沛流离,才得以回到中原。

自安史之乱后,西域与中原多次失联,唐朝和吐蕃几度交涉,战至最后,安西都护府中的士卒有的垂垂老矣,有的早已离世。老人还记得教孙子们学家乡话,念念不忘家乡的好风光。这个老兵正是郭昕部下。那一夜,安西都护府沦陷,郭昕殉国。刀似冰月如霜,戍边老兵依旧满腔热血,在最后一刻如壮丽的烟火,燃尽自己的生命。

四十二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初心未改。在这段岁月里,唐朝换了四个皇帝,郭昕和他的军队长时间被朝廷遗忘,守到三军将士皆已白头。虽说大唐国力日衰,早就想放弃西域,可镇守孤悬绝域的将士们没有放弃。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那一拨人在为同一个事业卖命,在为历史的意义奋斗。他们的姓名不该随着时间而消逝,不该淹没在漫漫黄沙中。

0 阅读:20

北街老酒

简介:简简单单的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