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历史上曾以“天朝上国”自居,是一个较为强盛的王朝,尤其在康乾盛世时期。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发动了多次战争,大多取得不错战绩,被称为“十全武功”,这些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清朝国力达到鼎盛。
“十全武功”涵盖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大小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其中既有令人引以为傲的大胜,也有四次征讨未占多少便宜的情况,比如最终只获得缅甸名义臣服的清缅战争。乾隆皇帝自己也认为,五十多年的诸多事务中,征缅这桩不算成功。那么,为何大清就拿不下缅甸呢?
缅甸在东南亚地区堪称一个非常强盛的国家。13 世纪,元朝两次南征缅甸,打垮了统一的蒲甘王朝,此后缅甸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明朝中期,缅甸东吁王朝崛起,实现了缅甸的统一,并攻入云南境内,使得云南面积缩水一半。东吁王朝还兼并暹罗、老挝等地,几乎统一了中南半岛。1648 年,东吁国王他龙去世,东吁王朝开始走向衰落。1659 年,南明永历帝逃至缅甸,吴三桂带领十万军队进入缅甸,抵达距离缅甸首都阿瓦仅有 60 公里之处。东吁同意将永历帝交给清朝,此次事件标志着缅甸和清朝建立了政治联系。清朝前期也不愿和缅甸发生边界纠纷。1729 年,缅甸整迈土司请求内服纳贡,被云贵总督鄂尔泰拒绝。
1798 年,木邦土司要求内附,清朝认为该夷于明末久为缅属,未便准许,将其拒绝。终于在 1750 年,缅甸成为清朝藩属国。 东吁王朝衰落后,缅甸北部的耿马、孟连、车里等土司又欲脱离缅甸的控制,他们以清为父、以缅为母,在清朝和缅甸之间反复摇摆。1752 年,贡榜王朝建立,用了几年时间再次统一缅甸,随后对周边国家发动进攻。
1767 年,贡榜王朝攻克暹罗首都,随后占据掸邦和老挝,还对印度曼尼普尔王国发动战争。若没有强有力的外来势力干预,贡榜王朝极有可能统一中南半岛。王朝不断扩张,缅甸北部的土司纷纷请求清朝支援,但当时乾隆帝正忙于远征准噶尔,因而未予重视。 1765 年,贡榜国王去世后,其弟蒙伯继位,扩大了对外扩张的规模。当贡榜王朝要求各土司交纳花马礼时,各土司向清朝报告说是遭到了缅甸的劫掠,而对花马礼一事故意隐去,以免清朝追究两属的问题。 同年,缅甸东征暹罗,其路线经过云南的车里一带,缅甸派遣军队和孟根土司到车里地区进行劫掠。刘德成得知后,立即带领 800 人挺进云贵总部。到了 7 月,缅军饱掠后自动撤退。
10 月,缅军再次入侵车里,并发文宣称车里为缅甸领土。刘藻带领 3000 步迎兵追击,然而缅军选择流动作战,清军毫无所获。在这种情况下,乾隆帝决定对缅甸发动战争,清缅战争就此爆发。 整体来看,清缅战争是缅甸和清朝争夺两国边界两属土司的战争。由于刘藻办事不利,乾隆让杨应琚出任云贵总督,将刘藻调为湖广总督。此后乾隆得知刘藻谎报军功,将其革职。
1766 年,清军陆续收复猛笼等地,随后对孟艮、猛勇等地发动进攻。当时瘴疠大作,缅军被迫撤退,清军很快占领了木邦。 然而杨应琚也是一个喜欢空谈、谎报军功之人。当时缅甸兵分四路大军反攻清军,杨应琚疲于奔命,无法应对,最终导致缅甸军队攻入云南边界。当缅甸军队在一处撤退后,他就立即谎报军功,说自己击退了缅军。根据他的奏报,清军至少取得了四次大捷,让乾隆乐不可支。
直到第二年二月,乾隆根据福灵安的奏报,才得知所谓的大捷都是假消息。乾隆大怒,下令将杨应琚等革职查办,最终杨应琚自尽,其余重要将领被处斩。 1767 年,乾隆任命明瑞为云贵总督,决定再次对缅甸开战。明瑞到任后,将军队集中起来,一共集结了 2.2 万军队,其中满洲八旗 3000 人。随后明瑞兵分两路向缅甸开进,一路由明瑞、观音堡带领,另一路由参赞额尔景额带领,两军约定在缅甸首都阿瓦会师。明瑞带领的 1.2 万军队渡过锡箔江后,立即进攻蛮结,但遇到补给问题,于是转攻猛笼,获得大量粮食。
明瑞一路进展顺利,但是额尔景额一路却遭到阻碍,他们在老官屯遭遇缅甸军队,久久未能攻克。不久额尔景额生病去世,其弟额尔登额代其职。由于和明瑞一路失去联系,额尔登额只能带领 9000 人的部队返回云南。 第二年明瑞得知额尔登额撤退,自己也开始带领军队撤退。清军一撤退,缅军就紧追不舍,不断偷袭。追到蛮化,清朝反击,歼灭缅军 2000 人。清军到达波龙厂时,陷入缅甸 5 万大军的包围圈。
明瑞让达辛阿、本进忠分别突围,而自己带领几千兵力迎战十倍于己的缅军,最终清军几千人全军覆没,明瑞和观音堡自杀谢罪。 明瑞自杀后,乾隆震动,亲临其府邸奠酒。明瑞征缅失败后,乾隆帝进行了认真反思,认为征缅失败的原因是轻敌了。于是乾隆总结教训,开始重新部署。他最终选择让傅恒作为主帅,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明德为云贵总督。
在兵力上,乾隆调集全国各地的军队进入云南,其中八旗军 9000 人、索伦兵 3000 人、福建水师 3000 人、瓦寺土兵 2000 人、卫拉特兵 1000 人,一共 1.8 万人,加上滇军 1.6 万人、川军 7000 人、黔军 4000 人,使得总兵力达到 4 万人。为了防止瘴气,乾隆命令两广总督购买了 3000 斤药材。看到清军大规模云集缅甸,缅甸请求投降,但遭到拒绝,乾隆想彻底灭了缅甸。1769 年 7 月,清军兵分三部正式出发,傅恒带领 9300 人为一路,阿里衮、阿桂率领 7300 人为一路,副都统明亮、水师提督叶湘德率水师 3000 人为一部,出征总兵力大约是 2 万人。清军一路南下,深入缅甸 2000 里,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多个地区。 不过清军在途中多次遭遇暴雨,行动出现困难。
偏师统帅阿里衮生病,由阿桂代理统帅。不久阿桂带领偏师在大金江击败了缅甸军队,两军在蛮暮成功会师。正在关键时刻,傅恒也得病了。缅甸趁机反攻,两军在新街大战,结果清军获得胜利。接着清军继续推进,进攻老官屯。然而老官屯防御非常牢固,清军用炮轰、火攻等方式都未能将之攻破。
见战事陷入焦灼,傅恒让阿里衮带领水师截断缅军粮道,缅军被迫投降。当时清军也陆续有人生病去世,1.7 万大军仅仅剩下了 1.3 万人。傅恒只好接受了缅甸的投降,并上报朝廷,乾隆同意缅甸投降。随后清军在阿桂的带领下撤退,傅恒在回去的路中因为病情恶化而去世。最终在 1788 年缅甸对清朝称臣,中缅关系才宣布正常化。
这场战争,清军死亡大约超过 1 万人,耗费了 700 万两白银,对清朝造成了很大的消耗。如此多的伤亡,并未改变明朝以来的边界。由于这场战争在缅甸进行,因而对缅甸的破坏更大,缅甸的死亡人数远超清朝。
清缅战争中,缅甸不得不将暹罗的军队撤回来,暹罗则在华人郑钦的带领下趁机独立,建立了吞武里王朝。缅甸称霸中南半岛的愿望落空,在这场战争中严重消耗了国力,最终走向衰落,不久就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