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际会,三分天下,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一部《三国演义》,世事如棋局局新,乾坤莫测招招险。
纵观全书,真正笑到了最后的英雄豪杰,往往谨言慎行,严于律己。
《书座右二章》有云:“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读完《三国演义》才明白,说话、做事、为人,绝不能随随便便!
01 话,不随口
《易象钞》有云:“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
话一旦出口,覆水难收,言者或许无意,但听者未必无心。
真正的聪明人都知道,不该问的,装傻;不该说的,装哑。
曹操麾下有一谋士,名叫祢衡,满腹才学,但为人傲慢,好指摘旁人过错,讥讽他人短处。
一次,曹操设宴,命祢衡击鼓助兴。
祢衡认为自己是天下名士,屈身做鼓乐之事,乃是奇耻大辱。
于是当众痛骂曹操:眼浊不识贤愚,耳浊不纳忠言,口浊不读诗书。
有人出言阻止,祢衡便骂他们“背主求荣”“狗仗人势”,惹得满座皆怒。
经此一事,祢衡彻底得罪曹操,被曹操打发到了刘表身边。
然而,祢衡来到刘表帐下,仍不知收敛,三番两次出言不逊。
刘表虽然暴怒,但不愿担个杀害贤良之名,又把祢衡派给了武将黄祖。
黄祖一介武夫,在祢衡辱骂他时,二话不说将其处死。
曹操听后,只说了一句话:“腐儒舌剑,反自杀矣。”
《老子》有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成熟稳重的人,不会逞口舌之快,做无谓之争。
恶言恶语,只会伤了情分,断了前程。
说话之前,多思量利弊,多拿捏分寸,话不随意出口,方能远离灾祸。
02 事,不随心
《便(biàn )宜十六策》有言:“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情绪收得住,心态稳得下,临危不惧,乱中亦能取胜。
越是随心而为,随性而动,越容易急中出错、功亏一篑。
《三国演义》中,曹真与诸葛亮多次交手,然而次次不敌,屡屡战败。
曹真越败越不甘心,硬要请命出兵,结果祁山一战,连败数场,直接怒极成病,卧床不起。
诸葛亮得知后,立即给曹真寄去一封书信,嘲讽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曹真看完,病情更加严重,当晚气绝而亡。
与曹真相比,诸葛亮的另一对手司马懿,则显得沉稳淡定,不急不迫。
公元234年,诸葛亮举兵压至司马懿阵前,欲急速夺胜。
但司马懿只想拖垮诸葛亮的粮草,因而拒不出战。
无论诸葛亮如何派兵在营前叫骂,他都面不改色,置若罔闻。
诸葛亮甚至派人送去一套艳丽女装,暗示其如女子一般胆小扭捏。
司马懿不仅不恼,反而欣然收下,还从送女装的使者口中套出消息,得知诸葛亮已病入膏肓。
结果,司马懿更加沉稳,诸葛亮更加焦急。
最终,诸葛亮病发身亡,司马懿不战而胜。
《菜根谭》有云:“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动,则愆尤(qiān yóu,过错)自少。”
强者,心作主宰;弱者,心被左右。
很多时候,人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的心。
控制情绪,克制冲动,凡事不慌不忙,才能从容应对。
03 人,不随意
《进学解》有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决定人生的,不是起点,而是历程中的每一次转弯,每一次加速。
纵使天资再高,心智再强,不能够勤勉精进,终也是碌碌一生。
《三国演义》中,曹操之子曹植天资聪慧,十余岁援笔立成,更有“七步成诗”之能。
他本是曹操最看重的儿子,行军作战,治下理政,曹操都会将他带在身边,几欲立为太子。
然而曹植成年之后,整日嗜酒作乐,醉得不省人事。
甚至大醉之后,驾着马车,命人打开司马门,在帝王专用的禁道上驰骋。
曹操得知此事大怒,将管理司马门的官员处死,对曹植的态度也一落千丈。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曹仁被困。
曹操想再给曹植一个机会,派他援救曹仁,谁知他竟醉到无法起身接受任命。
自此,曹操对曹植彻底失望,手足兄弟则趁势打压,使得曹植壮年郁郁而终。
《宋史》有云:“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
唯有自律,方能自渡,唯有克制,方能长久。
做人,不能随意,规划自己,约束自己,才能找准方向,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