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一个人越懂规矩,越懂得尊重别人,越能得到旁人的善意。礼是生活的规范,君子以礼存心,才能以礼立世。以矩修身,以和而行,正是做人的最佳准则。
02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悦。——《论语·尧曰》宽厚待人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以待人就会得到民众的信任,做事敏捷就会做出成绩,公正无私就会让人心悦诚服。要想得到众人的认可和尊重,首先我们要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即是做人,当我们把人做好了,一切事都会顺遂如意。
03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论语·里仁》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因为职位不高而担忧,而是思考如何更好地立身于世。
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不怕没有地位,最怕自己没有什么东西站得起来。
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并非仅仅取决于外在的社会认可或者职位高低,更多地源自内在品质、知识储备以及贡献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立足点和坚守的方向。
0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君子会不会也有忧愁的事呢?”孔子回答说,“没有。君子追求道义,有终生的快乐,无一朝之忧。小人汲汲于功利,患得患失,一生都生活在忧虑之中。”孟子有句话说得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做人光明磊落,行事问心无愧,故而活得阳光,活得坦荡。
05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yì)》事情已经做了,就不用再提;已成事实,也不必再劝阻;过去的事情,再追问也没有必要。好事坏事,都是往事。做人要学会放下,有时候太深的纠缠,绊住的不仅是双脚,更是自己的未来。不追问,不妄言,放得下过往,才能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06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
《战国策》中,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想要到南方的楚国,但他的马车却向北行驶。
有人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向北驾车呢?”他回答道:“我的马很好。”
那人又说:“就算你的马很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又回答:“我的路费很充足,而且我的车夫是一个优秀的车夫。”
故事看似荒诞,但在现实中却屡屡上演。
一个人坚持自己的想法,应当是在认真听取了他人的意见,切实了解了现实的情况之后做出的决定。
而不是闭目塞听,将所有不同的声音关在门外。
凡事不绝对,才能给别人、给自己,留有余地。
0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君子谦逊内敛,拥有“宠辱不惊”的超然心态,他们懂得尊重他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成就或地位而表现出傲慢的态度。而小人往往相反,他们会过于关注自己的利益,他们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也很难保持安静坦然的状态,常常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绪。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谦逊,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也更加从容和自信。
08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论语·里仁》君子要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说话谨慎,才能不至于把话说绝,给自己留一点余地。行动敏捷,说过的话才能快速承诺,多干实事,做到少说多做。少说多干,少听多看,是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成熟的表现。
0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不要图快,不要贪占小利益。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占小利则办不成大事。有大智慧的人,不贪小利小惠。贪图小利,使人们的眼界变得狭窄,甚至身陷泥淖而不能自拔。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1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一个人在年少时身体尚未稳定,要戒色;壮年时气血方刚而心气未平,要戒斗;到了年老的时候,血气己衰,人生更需要沉淀和幸福感,要戒贪。人的欲望和智慧都是无穷的,精力和生命却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智慧用在了追逐欲望上,那么他的一生终将是可悲的。做人一定要自律,驾驭了欲望,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