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50字对联,深藏4个人生真相

墨澜清风文化说 2024-09-12 21:38:37

李鸿章晚年时,手书一副50字对联:

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祈大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就是地上神仙。

人生不满百,岁月催人老,什么才是理想的生活状态呢?

最好的答案就是,藏在这副对联里的4个人生真相:囊有钱,腹有书,身无病,心无忧。

01 囊有钱

《增广贤文》有言:“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处家人情,非钱不行。兜里没钱,说话做事都没底气。

生活最大的底气,就是兜里有钱,经济独立,财务稳定。

不必大富大贵,至少日子小康,下可供稚子读书,上可给父母养老。

人生就是这么现实,当你有些存款时,才能安心享受当下。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一生饱经波折变故。

但是,哪怕他被迫流亡日本,也能稳妥地安顿好家人。

因为他一直保持着,开源节流和储蓄投资的习惯。

平日里,他除了在清华教书,还有稿酬、版税等收入,演讲也能赚些外快。

除去生活必需的支出,梁启超会将余财定期储蓄、稳健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梁启超膝下九个子女,支出颇大,但他早早就预备下孩子们出国留学的费用。

尽管晚年时他身患尿毒症长期住院,也不必为了自己的医疗费用而担忧。

反观胡适,收入在文人中也算名列前茅,然而花钱大手大脚,几无积蓄。

后来在美国生活时,突发疾病还要低声下气求人借钱。

钱到用时方恨少,受过没钱的罪,方知有钱的好。

俗话说:“有钱走遍天下,没钱寸步难行。”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鼓鼓囊囊的钱包,才是成年人最大的安全感。

02 腹有书

《围炉夜话》中讲:“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学无止境,人生无论到了哪个阶段,都应好学求知,在读书这件事上不知满足。

如果说,世上有医愚改命的灵丹妙药,那一定是读书。

读书,是天下第一等好事。

不仅改变气质,丰盈心灵,还能富养学识,提升认知,助你拾级而上。

收藏家马未都成长于特殊时期,小学没毕业就辍了学。

但是兴趣使然,他四处借阅书籍,遍读中外名著。

20岁时插队返城,被分配到工厂做铣(xǐ)工,每天和机器零件打交道。

换作常人,早已放弃读书,马未都却挤出时间都要去工厂图书馆阅览。

书籍是他平凡日子中最大的慰藉,后来他凭借一篇《今夜月儿圆》成为杂志编辑,开启了逆袭的一生。

时至今日,他登上过央视《百家讲坛》,出版了近50本专业书籍。

而这一切的背后,马未都说:“都是读书带来的。”

谈及读书的好处,作家贾平凹说:“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能有自知之明。”

不读书的人受困于眼界,每日所思所虑,尽是纷杂琐碎、鸡毛蒜皮。

唯有读书明理,方能能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03 身无病

《格言联璧》中说:“无病之身,不知其乐也;病生,始知无病之乐。”

人在年轻力壮时,不知健康可贵,等到病痛缠身,方知悔之晚矣。

都说“无病一身轻”,功名利禄不过身外之物,无病无灾才是世间至乐。

南宋诗人陆游写过一首《养生》诗,开篇就惆怅感叹:

“禀赋本不强,四十已遽(jù)衰。药裹不离手,对酒盘无梨。”

然而接下来,他又自得地说:

“岂料今八十,白间犹黑丝,咀嚼虽小艰,幸未如牛呞。”

陆游生来体弱,但年少时不以为意,熬夜喝酒,不知节制。

人到中年,多病多灾,头痛腰痛、眼疾足疾.......整日药不离手,饱受折磨。

此时他才明白,身体健康,就是最大的福分。

于是,他开始舞剑打猎,锻炼身体,喝粥戒酒,温养脾胃,梳头午睡,注重养生。

常年如此,使他得以减轻病痛,活到85岁高龄,还留下九千多首诗篇。

《菜根谭》有言:“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

即使当下没有病痛缠身,也不可肆意妄为,透支身体。

规律生活,好好保养,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才是最明智的活法。

04 心无忧

古语有云:“眼里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人生一世,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方能活得轻松畅快。

清代文人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写下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相传,有个伯虑国,其国民最恐惧的事竟是睡觉。

这个国家的人总在忧心:若是一睡不醒送了性命,那可如何是好。

于是日夜焦虑,成天昏昏欲睡,长年精神疲惫。

心思太重,睡眠不足,导致许多人尚未成年,就郁郁而终。

人生路漫漫,世事总无常。一个人活在担惊受怕当中,终将深陷泥泞。

常言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很多时候我们过得不快乐,不是因为境遇艰难,而是因为心思焦灼。

面对纷繁复杂,学会清空自己,放下包袱,方得自在。

0 阅读:5

墨澜清风文化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