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26 岁女子爱生闷气,子宫长出 8 个肌瘤,最大的比拳头还大,为什么会这样?生气真能「气出肌瘤」吗?”
昨天看到这热搜,点进去看了之后,第一反应是想起了罗博士的这本书:《别生气啦:绝大多数的病都是气出来的》。
是的,罗博士的这本书是我的消气神器。有什么气很难消的时候,立马打开这本书看看。
和自己的身体健康相比,再生气的事,也没什么好气的了。
因为,不值得。
不良情绪会引起身体的哪些反应?在《别生气啦:绝大多数的病都是气出来的》里,罗博士有举例,也有分析,比如失眠,比如胃溃疡等等。
其实罗博士还写了另外两本女性健康的书:《女性养生三步走:疏肝、养血、心要修》
《女性90%的病是憋出来的:罗博士教你不憋屈,不上火,不生病》
生气的时候,最容易想起的,是这本《别生气啦:绝大多数的病都是气出来的》,一看书名,气就消大半了。
其他的原因疾病的原因,要是这么简单,医生也容易多了吧?
这两天了解了下北宋医家陈言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在这本书中,陈言将造成疾病的原因分成了“三因”。
所谓的“三因”,指的是内因、外因、不内不外因。
内因,指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
外因,指风、寒、暑、湿、燥、火。
不内不外因,则指疲劳、跌倒等因素。
回到新闻中的女士,情绪会是一个因素,很可能还会有其他的因素。
找对情绪宣泄的方式新闻中的女士,和老公倾诉,还总被说小事。
要倾诉,也要找对人呐。
找错人,倾诉不成反添堵。
但对的人,不一定时刻有时间听你倾诉啊。所以,找到能自我排解的方式更靠谱。
比如阅读。读那些一看心情就变好的书。很多颜值高的童书,能让人心情愉悦。当然,最好能在日常阅读中,积累那些看着舒服的书,摆在书架上,方便情绪来了时翻阅。
比如自我对话式写作。只要一张纸、一支笔就够。写下当时的情绪,想写什么写什么,反正也只是给自己看。写的过程中,情绪会慢慢消解,同时也能理顺原本混乱的思绪。
比如画画。不会画画,涂色也可以,市面上涂色减压的本子也不少。沉浸在涂色的过程中,慢慢会忘了情绪。
还可以运动。不爱运动,去大自然中走走也是好的。哪怕是散步,散步个半小时,心情都能愉悦很多。
还可以去各种博物馆、美术馆逛逛。在这些有着浓厚历史的展品前面,很多困扰人的情绪,都变得没那么让人喘不过气。
不管是什么方式,在日常中最好能多多尝试。既然一周能生几次闷气,也就能尝试几种方法。找到适合自己排解情绪的方法,下一回,当不良情绪来了,记得去应用就好。
这种方法没效果,那就换另一种。有时候用同一种方法,觉得有些无趣,那不妨换换其他能带来新体验的方法。
排解情绪的方法有很多,多去试,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其实,当“情绪”被看见的那刻,情绪就好很多了。
Hi,我是弥小木
过好当下最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