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前有博物馆热,后有公园热。
当人人都去体验“公园20分钟理论”之后,原本能缓解焦虑的公园,反倒让人变得焦虑。
上周和老二去某一公园,那公园可真热闹。还没走进大门,就能听到里面喧闹的声音。一进去,好家伙,跟赶市集时的人口密度差不多。
虽然人多,但我们俩也没被这热闹氛围吓住,还是进去逛了逛。这一逛,是真的刷新了对公园的了解。
这里一堆人在唱歌,那里一堆人在练乐器,之间的间隔只能用步数来衡量。敢情这是音乐公园?
老二听得直摇头,扯着嗓子说“我的耳朵好忙,不知道该听哪个,太嘈杂了,太嘈杂了,我们走吧。”
这一次,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走出公园,说好的“公园20分钟理论”呢?
其实,不仅仅是这座公园热闹,今年去的每一座公园人都多。尤其是“花名”在外的公园,那里的人口拥挤程度让人印象深刻。
以至于现在提起要去公园,我家老二总说“挑一个人少的公园吧。”
照目前的热度来看,有点难。
幸好有它——《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
《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是日本东京大学植物生态学博士多田多惠子所著,书中的图片是以拍摄花朵闻名的摄影师大作晃一所拍。
书中展示了1250种植物的花,打开《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看到哪种喜欢的花,想看多久看多久,想怎么看都行,这可是在公园的花朵前没有的待遇。
在公园里,只要是稍微有点好看的花丛,前面都聚满了各种拍照的人。而且他们不是拍一两张就好,是带着专业设备,反复摆姿势拍照,一时半会可停不了。
你要是想在旁边欣赏下花,一不下心就进入别人的镜头。在公园好好赏花?也是有点难的。
但有了《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把书摊开,细细看,完全不用顾及自己会跑进别人的镜头。
很喜欢儿童与自然组织的联合创始人理查德·洛夫提倡的“把大自然带回家”的说法,把《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带回家,相当于把“花海”带回了家。
一般情况下,老母亲看书是很安静的,不会发出一点声音。但看这本《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情况完全变了。
每隔一会,“天呐”这两个字就那样不由自主地从嘴里跑出。惹得老大好奇心爆满“妈妈,你到底在看什么啊,天呐天呐个没完。”
老母亲可没空理会老大的吐槽,继续专注地翻看着这本《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
解答了困惑
最初让老母亲惊叹的,是因为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前两天和老二讨论过的问题。
之前看到公园里某一系列的花朵,说起“这些花朵的方向怎么都是朝下的?”老二表示不认同,踮着脚仰着头说“也不是'都'啊,你看最上面的那朵就是朝上的。”
那是老二目前身高所限带来的视角差,其实最上面的花也是朝下的。
花朵的方向为什么朝下?《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给出了答案:
因为有些花只希望个别的昆虫来采蜜。向下开的花,只有腿脚灵活的蜜蜂才能采集。
另一个讨论的内容是,前两天老二指着一朵花说是向日葵,老母亲说不是,至于具体是什么,当时赶时间没细细辨别。同样的,在《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里,看到了与向日葵有关的知识
最初的“天呐”来自于书中看似巧合的解答。
增加了各种“花”知识
再后面的“天呐”,则是来自于各种丰富的“花”知识。自认为阅读速度还算快的老母亲,在看这本童书时,速度很慢。
在《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里,能看到与“花”有关的这些知识:
为什么会有花?
花的形态
种子的传播方式
不同种类的花
……
面对“花”知识如此丰富的《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老母亲的“天呐”真不算多。
让知识上一层台阶
现在网络搜索如此方便,光是简单的知识罗列,并不会给人带来太大的触动,《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另一个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书中采用的分类方法是: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什么是“被子植物APG分类法”?就是以植物的DNA的顺序进行分类。用deepseek直白翻译这种分类法的妙处:打破“以貌取人”的误区,发现隐藏的亲戚。
根据这种分类法,看《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里的内容,跟发现新大陆似的,哪哪都充满着新奇感。
比如,番薯的花和牵牛花相似,原来它俩是近亲。
比如,经常吃的生菜,和蒲公英居然是近亲。
从被子植物APG分类法看花,“天呐”哪里忍得住。
让知识的味道变得丰富这周开了老二的初中家长会,他们老师有一句话让人印象特别深刻。老师说,现在的教育方向正在从“你知道什么”到“你能用知识做什么”进行转变。
对这种转变,学校有学校的对策,在家庭中呢?其实也可以有。
《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整本书的内容分享方式,是把“知识”和“能用知识做什么”进行结合。有关于花的知识分享,也有知识应用的分享。比如书中有不同的“试一试”
有各种有趣的实验
还有美食制作
《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把知识的味道变得好看、好玩又好吃,这样的形式在无形中,引导孩子把学过的“知识”真正“用起来”。
孩子们的综合素养能力,在学校靠老师,在家里可以靠童书,就像《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这样。
逛公园再也不无聊自从公园人满为患,有了不太良好的体验之后,老二就不那么乐意再去公园。
大公园人多,大家看不上的家门口的小公园还是可以去的。没意思?那是以前,自从看过《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对再小的公园也能改观。
因为,就算再小的公园,也有花草树木。人少,刚好可以细细观赏。
花的种类那么多,不认识也没关系。借用花朵识别app,结合《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里的知识,想想眼前的这种花,有哪些近亲?
再结合《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里的“植物的演化和分类”图,看看眼前的这种花处于哪个位置。
如此一来,从一朵花开始,到更多的花,再到花的演化。在《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的引导下,孩子脑中关于花的知识系统会越来越完善。
别小看这一小小的拓展,这可是从点到线再到面,建立知识系统很好的方式。用得好,这种方法也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
写在结尾的话看《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好像是看“花”,但并不仅仅如此。如果从这本童书开始,孩子在生活中开始认真看“花”,有一天会发现他的作文能力在提升。
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孩子的观察能力在加强。观察能力,可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能力。
孩子们快来,打开《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进入花的世界吧~
Hi~我是弥小木
过好当下最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