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饱受争议,但华为造车从来不乏热度,就像其代表人物余承东一样。
兔年春节过后,面对外部打压的不利局面,谁也没想到,华为造车的变动,竟然从内部开始。
近日,有媒体曝出,华为车BU正面临多项人事调整,其中最大的动作,莫过于华为车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遭到停职。
要理解该项调整对华为造车的影响,首先要搞清楚华为的造车体系。
此前,根据一份曝光的华为内部文件显示,华为造车,即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Tier1”模式,即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模式,华为作为车企零部件供应商,为车企供应智能化的相关软硬件服务。
第二种,是“HI” 模式,该模式将包括智驾、智舱在内的主要系统打包上车,是汽车零部件供应的增强版。
第三种,是智选车模式,该模式可以理解为造车的各个主要环节都掌握在华为的手上,是华为最接近直接造车的模式。
其实,一直以来,关于在造车领域采用何种模式,在华为内部一直争论不已,华为内部也分为不同的派系,支持不同的模式路线。
此次被曝停职的王军,负责的就是 HI 模式。目前,HI 模式先后签下三家车企,分别是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以及广汽。
而最接近造车的智选车模式,则由业界知名的“大嘴”余承东负责。
长期以来,王军的HI 模式和余承东的智选车模式,是华为造车路线选择分歧的焦点。
事实上,早在2019年5月,任正非签发文件,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开始,该部门的总裁,是王军。
而到了2021 年 4 月,华为造车内部第一重磅人事调整,王军“车 BU 总裁”一职被撤销,转任 COO 兼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而车 BU 总裁的职位,由余承东担任。
当时,此消息被认为是余承东“扩充权力”的第一步,也是华为亲自下海造车的标志性事件。
余承东负责的智选车模式,最典型的成果,就是问界品牌。从2022年3月份交付开始,到去年年底,问界车型总交付量超7.5万辆,是去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
而王军主导的HI 模式,无论极狐阿尔法 S HI 还是阿维塔 11,市场表现均远不及问界车型。
在这种情况下,王军再次败给余承东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此番人事调整,华为造车领域可谓余承东大权独揽,距离华为亲自下海造车,也许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