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沈腾的小品一般代表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最高水平,换句话说,他的作品不行,别人的也就不用看了。
去年沈腾的电影的确是越拍越好,先是升华了自己的喜剧人格,拍了飞驰人生2,又拓宽了舒适区,演中老年,抓娃娃。两个档期都算是出尽风头。现在能拿出这种水平的小品,我想单纯怪春晚舞台的审查是没意义的,因为这基本等于沈腾对春晚就没什么兴趣。
其实想想也正常,一个电影咖每次过年的时候都要拿出大量时间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其中还有无数的反复扯皮,谁都会有厌烦之心。如果说去年《寒舍不寒》是个戛然而止,好像拍了一半的优秀小品。那这回这个基本就不算小品。因为它唯一依靠的戏剧转折就是沈腾的角色是个奸商。然后沈腾女友这个角色几乎是等于没有用,哪怕她不出现,只是马丽电话告知一下,这个故事也基本成立。
甚至还加上了「彩礼」这样引起争议的话题,但沈腾的角色依然表现的还行,相当于是在两性关系方面,已经经得起考验。加上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最后的变量竟然是他怎么对租客使诈,这跟找对象的关系真的很大吗?
本来小品非得强调教育性已经是个很扯淡的事,但你既然想教育(作品里明显是想借着抨击沈腾这样作为房东不讲究的行为,来进行宣教),你起码要给出一个正常点的人物结局,比如被警察抓了,比如引起了众怒,被社会谴责。但最后竟然是房东因为这个行为,得罪了有正义感的未来丈母娘,同时得罪了正义感一脉相承的未婚妻。那这叫什么教育意义?这不是明摆了说正常的渠道你是拿他没办法,只能用这种近乎可笑的结局去诅咒这种人吗?对于已经结婚且老婆也很同意他这么做的房东,这个小品真的能吓唬到这类人吗?还是每个奸商都像小品里的沈腾一样纯情?
至于笑点,有大概三四处还可以,但还是多依赖谐音梗。像是他早期《今天的幸福》里人物矛盾的冲突笑料已经完全不存在了,有的只是扯皮,抖机灵,大概是把以前沈腾小品里好的东西都去掉了,剩下的全是蹩脚的谐音梗。作为故事,不合逻辑。作为喜剧,没有什么笑点。我不认为这是沈腾走下坡路的表现,而是他跟赵本山一样,已经厌倦了这个给他高度紧张的舞台,以至于他根本不在乎故事合不合理。有任务——出剧本——审——过了——演——完事儿。这个行为流程严丝合缝,什么都有,唯独没有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