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时间,我们正在亲手毁了普洱茶

慕慕茶 2024-03-08 02:15:48

普洱茶历史悠久,过往喜忧参半,感慨岁月悠悠,却好了伤疤忘了痛。

翻开历史画卷,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品,立于东汉,商于唐朝,始盛于宋,成熟于明,繁荣于清,衰于民国,复兴于今。

特别是近几年,普洱茶几乎在全国所有的茶店都有销售,大小茶企数以万计,网络直播遍地开花,金融普洱风生水起,资本运作、存储升值、越陈越香、保健价值、口感独特等等属性,造就了一个火热疯狂的普洱茶时代。三年疫情过后,库存增加、资金紧张、销售无力、品牌影响力下滑、行业亏损,让很多产商、茶企必须重新审视行业的发展,找找问题,想想对策。从目前来看,我们正在亲手毁了普洱茶行业。

首先,请别忘了,普洱茶曾经多次崩盘!

普洱熟茶教父 卢铸勲

上世纪50年代,香港炒作普洱茶,经过一番狂热,普洱茶崩盘了,这才有了香港熟茶第一人,卢铸勲先生发明撒水茶工艺(普洱熟茶教父);

台湾普洱茶发起人 邓时海

上世纪90年代,普洱茶又在台湾兴起,据当年带货去台湾的茶人回忆,国内2元一片的七子饼,带到台湾省就是600-800元,每次带2提,都有万元收入;到90年代末,台湾普洱茶崩了,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假货太多、老茶疯涨,

2000年后,港台资本瞄准普洱茶原产地云南。经过宏大的布局,先回收完云南民间老茶,又通过资本,控制当时半死不活的国营茶企,国内市场的发展,让普洱茶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黄金7年。同时,私企茶厂失去省茶司的统一领导后,质量把控不严,生产标准不一,订制产品混乱,难有精品再现!

到2007年,普洱茶原料疯涨、茶厂订单无数,品质参差不齐,为了解决供需矛盾,稳定市场行情,毛料贩子从全国各地调拨绿茶压饼制成“普洱茶”,以次充好、滥竽充数、鱼龙混杂刚流入茶叶市场不久,就迅速给出了反馈:以经营为普洱茶为主的茶商茶企、品牌经销商、代理商及普洱茶玩家,以削价转手、套快钱的恶劣手段“抛茶”走人,很多一时抛不了、套不出现的茶企茶商,直接闭仓关门跑路。短短一夜之间,很多原来坐拥千万的茶企茶商,瞬间倾家荡产。时至今日,在广东东莞一带,当初堆积在仓库2007年的产品都还未消耗完,可想而知,2007年的普洱茶市大崩盘,伤害非常大!

销售模式不断改变,普洱茶产品发展却裹足不前。

普洱茶崩盘后几年,发展处处受限,厂家步步维艰,整个市场谈茶色变,一句央视广告“喝茶有益,茶有大益”,再次点起普洱茶行业灯塔的“领航灯”,在大益的带领下,普洱茶再次飞速发展,10几年时间,电商崛起、古树概念、金融属性、直播火爆,全国普洱茶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但是仍然存在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强,茶园管理不规范,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茶企业营销手段单一,知名品牌少,现代营销模式缺乏,行业科技水平低、企业技术创新弱、产品结构不合理,招商政策措施不完善,政务环境有待改善,缺乏专业人才、产品创新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产品更新换代、创新发展几乎停滞不前。

再加上普洱茶以“期货”交易模式出现,更让普洱茶的前途蒙上阴影。什么是普洱“金融茶”?就是以极个别品牌为首的、以普洱茶为介质的类金融模式的炒作,只要有货单,就可以找茶客缴纳定金,但不做实际交易,等茶叶价格攀升后,由上一个茶客再卖给下一个茶客,如此循环往复、“击鼓传花”。

400年前,历史上第一次金融泡沫,最嗜血的恶魔,从最美丽的花卉中升起。

最近金融茶市场有些冷静,但不可能真正崩盘或者消失,因为其中还有实际货物交易。呼吁投资金融茶的朋友,更多关注到茶叶本身,而不是概念,投资的钱应该落到实处、落到山头、落到茶农、落到生产,这样才有意义。金融茶的出现,让我想起400年前,疯狂炒作郁金香,让荷兰帝国从此一蹶不振,极其相似的历史事件。

近日芳村茶叶市场某品牌又爆出5000万茶叶骗局

工艺改良,口感好了,却毁了普洱茶的声誉。

普洱茶白茶化、普洱茶红茶化、普洱茶乌龙化、普洱茶绿茶化……以牺牲长远价值为代价,短时间内呈现出“老茶的口感和香气”,如此还期望普洱茶越陈越香,未免要求太高?

现在咱们去茶店喝茶,家家都有清一色的名山茶,口感都是流行的模板,工艺都是统一的指导,通过杀青后复揉或者重揉,增加新茶汤感和饱满度;通过增加鲜叶摊凉时间,提升新茶的鲜爽和鲜甜度;通过低温慢炒,闷黄茶工艺,提升汤水的厚度和鲜甜度,只要新茶好喝,其他都不重要。

所谓普洱茶传统的工艺,就是严格按照鲜叶采摘一摊晾一杀青一揉捻一晒青五个工艺步骤完成普洱茶初制加工,获得晒青毛茶再经过筛分、拣剔、匀堆(拼配)、蒸压成型等步骤,精制成为普洱生茶;若晒青毛茶经过潮水渥堆发酵后,便成为普洱熟茶;最后包装出厂,成为流入市场的成品茶。几十年来,这些精制茶,有的很快被消费者喝掉,有的则进入了藏家的茶仓里,期待着其转化后拥有“越陈越香”的美好未来。要成为“越陈越香”普洱茶必备原料优质、工艺正确、仓储科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传统普洱茶制作工艺

好喝是硬道理,但是一开始就好喝的茶,我们不得不打个大大的问号。正如很多老茶人反复强调的,新茶要有苦有涩,才有利于后期的转化,具体苦涩的标准是什么,既考验制茶人的水平,也让多了一份期待和传承。

但是,现在这个快餐文化社会,除了茶商,谁还会存茶,愿意存茶,愿意等待,值得深思,难道是越陈越香的理论让人产生了怀疑?

直播卖茶一边开疆破土,一边杀敌八百自伤一千。

如今,各平台直播,把实体商品、电商流量带入视频时代,在真粉假粉、饥渴营销、抄底优惠、重磅组合、视觉冲击、旁白带动下,买茶场景更加逼真,下单的决心更加迫切,买茶的激情波涛汹涌,一句话,太便宜了,再不下手,肯定错过几个亿的优惠。

茶还是那些茶,卖茶、买茶的人也没怎么变,变的是消费习惯和体验方式,最重要的是便宜,又好喝、有美女看、服务周到、退货迅速,谁不喜欢呢?云南台地茶从解放后在慢慢爆发式增长,茶园茶一直是普洱茶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什么时候,买茶的人,都希望用最实惠的价格,买到最适合自己的茶。

然而,醒悟过来很多实体店铺收高货,做名山,真材实料,换来的只是不断来蹭茶喝,又跑去平台上消费的茶客,其实茶客心里也清楚,实体店里喝的东西,是真好,但是直播间里的价格是真香!茶客们就想要100元的东西,也许茶是假的,但心里可以享受这100元带来感觉,很真,不必害怕得罪商家,不必因为不懂茶被旁人笑话,不必因朋友介绍碍于面子强迫消费。

因为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只会带来更差的品质,更低的利润,甚至亏本,消费者喝到的粗制滥造的茶品,一边吐槽,做茶者没有良心,一边宣传,普洱茶有多么难喝,严重影响普洱茶市场良性发展。

写到最后:行业标准混乱,特别是近20年来,越来越没有标准,这是一个可怕的现实;品牌意识淡化,古树名山异军突起,拥有全国80%库存的经销商成为最失败的茶商,茶难卖,钱难赚,良好的市场环境正在被一点点蚕食;卖茶路上,除了忽悠,讲相声,卖段子,仿佛说什么都是那么无力,娱乐行业,全民娱乐,忽视年轻一代人的消费能力实属不该。

高层危机意识不足,生茶被划为绿茶,那么就意味着和绿茶一样有保质期,以后的生茶就必须打印上保质期,那还存什么茶,每年就把新茶喝了,等明年新茶上,慢慢的还有什么存茶概念,没有存茶概念,普洱茶的魅力将大打折扣。

很多经历了普洱茶20年风雨历程的商家,再一次陷入了迷茫,老茶不好卖、新茶收价高、库存压力大,前途很暗淡。思考后,普遍认为被游资炒作多年的老茶、天价茶、名山头、金融茶都不是普洱茶出路,唯有把实惠给茶客们,把好产品质量关,真正培养起一大批爱喝普洱茶、懂普洱茶的忠实粉丝,重视消费者真实意愿,让大家理性消费,满意消费,以消费者为本,普洱茶市场会越来越好。

0 阅读:0

慕慕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