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贷断供的家庭越来越多,银行却突然变得好说话,不再强硬收房。
原来,房地产市场低迷,法拍房多却难卖,银行怕不良贷款率上升影响业绩。
现在,银行宁愿降低利息、延长还款期限,也要避免业主断供,保住资产质量。
业主们也明白,断供意味着失去一切,不到万不得已,还是撑下去为好。
01
最近,不少家庭因为还不起房贷,面临断供的困境。
以前,断供可是件大事,不仅丢面子,银行还会把房子拍卖,用来抵债。
如果拍卖的钱不够,银行还会追讨你名下的其他财产,甚至让你上征信黑名单,以后想贷款可就难了。
但现在,情况有点不一样了。
银行竟然上门求你别断供,让你继续住着,钱的事儿可以慢慢谈。
这听起来是不是觉得银行突然变得好说话了?
别急,事情没那么简单。
从2022年开始,国内房地产市场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24年,无论是投资额、开工面积还是销售额,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
一些家庭的首付都已经跌没了,继续还贷似乎也没多大意义,于是选择了断供。
有趣的是,有的网友发现,断供半年后,银行不仅不收房子,还主动提出只要接下来两年还房贷的四分之一就行,甚至更低也可以。
这突然的转变,让很多家庭措手不及,又开始继续还贷。
02
那么,银行为啥突然不愿意收房子了呢?
原因有三:
房地产市场调整:随着市场的持续调整,法拍房的数量猛增,但成交率却不到20%,银行收了房子也难变现。
风险控制:银行有不良贷款率等考核指标,如果不良率上升,银行的奖励和升职机会都会受影响。
资本充足率:我国银行业加入了巴塞尔协议,要遵守资本充足率的红线。如果资本充足率不足,银行就不能再接受断供房。
说白了,银行也是被逼无奈,只能降低利息、延长还款期限,避免房子断供。
毕竟,只要不断供,银行的资产还能以贷款的形式出现在财报上,经过包装后依然是优质资产。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是1.62%,房地产不良贷款率更是高达6.5%。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只能提前做打算,宁愿少挣一些,也要保证资产的安全。
对于普通业主来说,大多数人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选择断供。
毕竟,中国人是全球最勤劳的一群人,他们吃苦耐劳,辛辛苦苦一辈子将毕生心血投入到房子上。
断供不仅意味着房子没了,首付没了,还了多年的贷款也没了,还可能欠下银行一屁股债,家破人亡。
断供还会影响到业主的后期信用。现在,征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维护的东西,如果征信坏了,以后想借钱就难了。
所以,想明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断供。
03
最近,国家的态度非常明确:不利于去库存的事不干,不利于化债的事不干。
几场关键会议都传递出一个信号:通过房地产去库存来稳定银行业体系,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
简单来说,救银行、拉财政、促就业才是目的,而救房地产只是个手段。
但别忘了,房地产行业关系到上下游多少产业,多少人的就业,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在,房地产市场已经疲弱了近三年,成了宏观经济的拖累。
但别担心,国家队这次一定会全力以赴,把房地产行业救起来。
如果没起来,那就一直救,直到彻底救起来为止。
那么,怎么救呢?主要有三招:
扎牢供应端: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停止供地,显示出壮士断腕的决心。
改善市场预期:无论是刚需购房者的入场,还是国家队的收房行动,都显示出大家对市场"见底"的共识。
有序增加居民收入:外贸和消费正在缓慢改善,收入提高只是时间问题。
从长远来看,没有哪种投资标的能在砸穿估值中枢之前再次大涨。
而我们的房地产价格体系,相较于高峰时已经整体调整了约30%,个别地方可能更多。
这意味着,房地产的价格体系可能已经完成了底部试探,随时可以开启重塑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从顶峰调整到价值回归的过程中,通常会有投机客批量离场、投资者入手意愿不高、真实需求者保守观望等现象。
投机客的离场对市场走向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离场得越彻底,筑底价格的夯实度和确定性就越高。
国家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已经下了大力气:货币宽松、财政加杠杆、国家队下场收房、集中精力保交房、一线城市批量松绑……这些都是信心的表现。
所以说,风向真的变了。现在想卖房、买房、置换的朋友,可以紧张起来了。
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大品牌房源,值得密切关注!
房不房子无所谓,生活才是最重要
在保楼市和保人口之间选择了保汇率
几百万法拍房根本无人接手[笑着哭]
银行从不做亏本买卖
又不是不算利息,有个屁用
那银行为啥不告到底,让贷款人破产到底,家破人亡呢
银行要的是钱,不是房子[笑着哭]
现在资本又开始炒墓地了[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