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挥出的关税大棒终于落下。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也未能幸免于难。美国单方面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基准关税,理由冠冕堂皇,声称是“维护公平贸易”,但这一举动让澳大利亚政府既愤怒又无奈。
消息一出,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4月3日在镜头前直言“完全不合理”,但紧接着却话锋一转:“我们不会反击”,甚至主动为国内企业“输血”以缓解冲击。
这种看似矛盾的回应,迅速引发国内外热议。澳大利亚为何选择被打碎牙齿还要笑着吞下去?
美澳贸易的“塑料友情”
自2005年美澳自贸协定生效以来,澳大利亚一直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政策。可美国此次却将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一视同仁,强行征收10%的关税。
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农产品,美国货在澳洲市场几乎畅通无阻。谁也不会想到,这种“单向优惠”持续了近20年后,美国突然以“对等”为名,单方面对澳大利亚加征关税。
更让澳大利亚人憋屈的是,美国的加税理由堪称“无厘头”。特朗普在宣布政策时,特意提到澳大利亚禁止进口美国牛肉的问题,不停地抱怨美国进口了30亿美元的澳大利亚牛肉,但澳大利亚却禁止美国牛肉进口,称这是“不公平贸易”。
但事实上,澳大利亚自2003年起就因疯牛病风险暂停进口美国牛肉,这一政策完全基于生物安全标准,而非贸易保护。
对此,阿尔巴尼斯态度强硬,特朗普宣布关税之前,澳大利亚总理还是相当强硬,声称绝不屈服。可如今美国关税政策直接威胁到澳大利亚每年40亿美元的肉类出口,这让澳政府陷入两难。
虽然澳大利亚总理4月3日回应关税问题时嘴还是很硬,宣称为了保护本国民众,绝不会为迎合美国而降低食品安全门槛。但这嘴能硬多久,很难预料。
尽管不满情绪高涨,澳大利亚政府却明确表示不会采取报复性措施。阿尔巴尼斯的理由很现实,反击只会推高国内物价,普通家庭承担不起。
为安抚国内产业,澳政府迅速推出两项应对方案,既向受冲击行业提供5000万澳元紧急资金,又是通过10亿澳元零息贷款支持企业开拓新市场。
被征税还不能反击,澳大利亚这也太窝囊了!不过根据两国过去的关系来看,澳大利亚总理也是实属无奈。
从盟友到军事附庸
如果说贸易摩擦是明面上的矛盾,那么美澳军事合作则是更深层的隐忧。
近年来,澳大利亚逐步融入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不仅允许美军扩大驻军规模,还积极参与美英澳三边安全协议(AUKUS),甚至计划投入巨资购买美国核潜艇。这些举措被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批评为主权让渡,直言澳军已沦为美军的分支。
随着美澳军事一体化程度加深,澳大利亚在地区事务中的决策权逐渐弱化。在南海、台海等敏感问题上,澳政府不得不紧随美国立场,甚至被迫升级对华强硬姿态,这种“站队压力”直接冲击了澳中经贸关系。
要知道,中国长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占其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可为了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澳大利亚近年来屡屡在涉华议题上发声,导致双边关系持续紧张。
因此,澳大利亚正面临一个无解难题,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上依赖美国。
2023年,中澳贸易额超过2000亿澳元,而美国仅占澳出口的5%。与此同时,澳政府却将国防预算的30%用于配合美军行动。
这种两头押注的策略在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下愈发脆弱。若中美对抗升级,澳大利亚或将被迫选边站,无论选择哪一方,代价都难以承受。
不过,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澳大利亚也开始加速推进贸易多元化。
寻找“美国替代者”
此前,阿尔巴尼斯政府将目光投向印度、印尼和中东,试图通过签订新自贸协定分散风险。印度作为潜在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被澳方视为“未来十年的关键伙伴”。同时重启与欧盟的贸易谈判也被提上日程,尽管双方因农产品准入问题多次谈崩。
在区域合作层面,澳大利亚并未完全放弃与中国修复关系的可能。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成员国,澳方清楚中国市场的重要性,阿尔巴尼斯近期表态称“恢复对华贸易”仍是优先事项。
但若澳大利亚继续在安全问题上挑衅中国,经贸合作的回暖空间将极其有限。
尽管澳大利亚试图在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框架内试图扮演调解者角色,但其对美国的亦步亦趋严重削弱了公信力。此前在气候变化和区域安全议题上,澳政策就几乎完全复制美国立场。这种缺乏独立性的外交姿态,让周边国家对其能力充满怀疑。
澳大利亚的困境绝非个例,短期来看,澳政府的隐忍策略或许能暂缓危机,但长期依赖左右逢源注定不可持续。若想真正摆脱困境,澳大利亚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是继续充当美国的“马前卒”,还是在区域合作中开辟独立道路?
答案或许藏在阿尔巴尼斯的一句话中:“世界已经变了。”
参考资料
澳大利亚总理回应美国关税:不是对待朋友应有的方式,排除报复措施 2025-04-03观察者网
澳洲学者:对美国唯命是从的澳大利亚也难逃“美国优先”大棒砸下2025-01-24中国日报网
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报告批澳大利亚多项政策,澳总理誓言不会向美国屈服2025-04-01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