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短文上报刊,有幸选调到机关——陈启军戎马祁连(13-14)

绿拂晓 2024-02-13 06:53:05

谨以此书献给:

魂牵梦绕的军营!

曾经的首长和战友!

包饺子

1970 年春节,是部队移防河西后的第一个春节,也是我们69年兵在部队过的第一个年,春节前我们连完成战斗村建设任务回到“五七干校”准备过年。我国北方民间有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吃饺子的习俗,这也成了北方部队的传统。不光过年吃饺子,每当老兵退伍新兵入伍或是节假日也吃饺子,改善生活。无论北方兵还是南方兵,到了部队都要学会包饺子。

年三十晚上,炊事班事先统一给各班分发和好的面和饺子馅。连部勤杂班和正规班一样,也分到一份属于自己的面和饺子馅。连部有 3 个兵,我是军械员兼文书、68 年陕北兵崔润是卫生员、崔的同乡常浩元是司号员,我们三个兵加上四个连首长,差不多也就一个班的人。那时没有春晚,八九点钟各班就陆续开始包饺子。鉴于我们几个连部兵不大会包饺子,连长李家隆、指导员陈广业就让副连长景生春、副指导员林射祥、司务长张继忠到各班和值勤点检查。留下他俩和我们几个兵一起包饺子,指导员擀皮,连长边包边向我们讲部队吃饺子的传统,传授包饺子的技巧和方法。

他说,包饺子要分好工,由一个掌握技巧的人擀皮,皮要擀得又快又好,能供上全班人包。擀皮的人要先将面搓成粗细一致的条状,然后边翻转边切成长短一致的剂子,撒上面粉用手指扒拉均匀,再一个个剖面向上,用手掌压平。而后左手拿面皮右手拿擀杖,边转动边擀,很快一个中间厚,周边薄的饺子皮就擀好了。

包的时候要将馅子放在皮中间折合起来,两手掌空心拢住,两拇指与食指合力挤压,一个形似金元宝的饺子就成形了。这是当兵人包的饺子,馅多肚圆个头大,皮薄黏合度好不烂锅,摆放起来整齐好看,上下左右看都是整齐的一排排,犹如列阵出征的将士。

他边说,边和指导员做示范给我们看,手把手地教我们学擀皮和包饺子。卫生员还向我们示范了在没有擀面杖的情况下,将几个沾满面粉的剂子叠在一起用手捏成饺子皮的方法要领。

饺子快包完的时候,指导员又给我们传授下饺子环节的经验。说部队吃饺子,和老百姓吃饺子不一样,要通过吃饺子发扬官兵平等、上下一致的传统,培养团结协作的作风和集体主义思想。不但要有擀皮的、包的,还要有下饺子的,有“运输大队长”往伙房送饺子排队。下饺子是个技术活,讲究头锅饺子二锅面,下饺子时要给锅里放少许盐,这样煮出来的饺子滑润爽口,不易烂皮。下饺子要大火烧,煮三煎。头两煎煮馅不盖锅盖,第三煎盖锅盖煮皮,水开饺子就熟了。

新年的钟声敲响啦,我们连部班热腾腾的金元宝饺子也端上了餐桌,虽然不是第一锅煮出来的,但也在前三名之列。在连长指导员指导下做成的饺子,果然没有一个烂皮的。大家高兴极了,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香喷喷的饺子,有滋有味。

1970年冬,团长带工作组在120炮连蹲点留影。前左起宣传科干事王良元、军务参谋王凤皋、冯甲虎,后排左起宣传股干事封志忠、团长魏宝锁、新闻报道员陈启军。

一篇短文带来机遇

1970 年下半年,团里要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经验交流会,宣传股干事乐民华陪同政委任光海到连队检查工作,发现我们连驭手班学毛著的事迹很突出,乐干事便让我从学习运用哲学入手进一步了解情况,先写个经验材料报上来,争取在大会上介绍。连长指导员对此事非常重视,吩咐我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写好这份材料。

我召集干部战士和驭手班座谈,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构思,拟定了“槽头学习辩证法,心红胆壮养军马”的编写提纲,而后开始撰写。写了废,废了写,经过大约一个星期加班加点地写,反反复复地改,最终完稿。

材料从“马粪里的生料说明了什么”;“解开结症的秘密”;“不治之症与可治之症”三个方面,介绍了驭手班在饲养军马过程中学哲学、用哲学的经验和做法。

经连长指导员过目上报后,乐干事认为写得不错,又一起作了进一步研究修改,而后报送任政委审阅。

政委看后给予充分肯定,确定作为大会的经验交流材料,同时将题目改为《学习运用辩证法,心红胆壮养军马》。由于这份经验材料得到宣传股和团首长的赏识,认为我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不久,便将我调到团宣传股报道组当新闻报道员,直接在报道组组长二机连排长白西民领导下从事新闻报道工作。

白西民鼓励我对那篇经验做些修改向报社投稿。后经他指导修改到 3000 多字,投给《甘肃日报》和《人民军队报》。1970年 11 月 23 日,《甘肃日报》第三版使用粗体黑字大标题,在“工农兵学哲学用哲学专栏”以本报通讯员的名义发表,占到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版面。

记得白西民在看到《甘肃日报》刊出文章的那一天,从报道组拿起报纸,飞快地赶到卫生队,找到因患急性胃肠炎正在接受治疗的我,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当我睁大眼睛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写的文章用铅字印刷在报纸上时,一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白西民对我初次见稿就是大篇幅表示祝贺。鼓励我安心在报道组好好工作,再接再厉,争取写出更多好稿件。

调团报道组后,我也采写了一些稿件,在当时的《人民军队》报刊登,但几乎都是“豆腐块”,没有大的长进。但因那篇文章在大会上介绍和见报,使我很快在165团小有名气,许多人认为我是笔杆子。团政治处几个股曾经看好我,但我的命运却被另一个悄然而至的安排所改变。

1970年冬我团 2 营担负 19 军野营拉练试点,我作为工作组最年轻的成员参加了这次拉练,写了一些反映试点情况的文电。回到营房后,我被作训股作为参谋苗子,由政治处调入司令部。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和军旅走向,与作战和训练结缘。

(待续)

0 阅读:4

绿拂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