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而不武,无能达也——郑国七穆的起源以及‘染指’的来历

伯虎 2023-03-25 19:50:58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春,平息了国内权力斗争(就是唆使堂弟赵穿弑杀了晋灵公、重新掌握晋国大权)的赵盾,以新任晋侯晋成公的名义,再次出兵讨伐背盟的郑国,兵锋直抵郑国的郔地(河南郑州以北)。

这一次,楚国并没有及时出兵来援(也许,楚庄王也在面对激烈的权力斗争,和若敖氏宗族的对抗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所以影响了出兵援郑),郑穆公见势不妙,马上低头服软,向晋国‘请和’;赵盾见好就收,遣大夫士会入新郑,和郑国重新订立了盟约;郑国再次纳入了晋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晋国伐郑之役刚刚结束,赵盾前脚刚走,楚庄王后脚就率军北上,预备开始伐郑(郑穆公: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但郑国现在被晋国所严密控制,防备森严,楚庄王在郑国境内转了一圈,眼见无机可乘,可又不甘心无功而返;思虑之后,楚庄王居然以“勤王、讨伐陆浑之戎”的名义,直接转道出兵洛水,抵达王都雒邑附近的伊川,“观兵于周疆”、威胁周王室,以此向自称“尊王攘夷、卫护王室”的诸侯霸主晋国进行示威。

周王室虽然号称‘天下共主’,但早就衰落不堪,只是一个吉祥物而已,当楚军突然来到雒邑城下之时,天子周定王顿时惊慌失措、急忙向诸侯们发出求援信,请诸侯赶快来‘勤王救驾’。

可楚军已在王都附近,而包括晋国在内的诸侯援兵一时间难以到达,无奈之下,周定王只得强自镇定,让王室大夫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定王堂弟)以天使的名义,出城去“慰劳、安抚”楚军,其实是探听一下楚军的虚实,以便随机应对。

王孙满抵达楚军大营后,求见楚庄王;而楚庄王在应约和王孙满会面时,除了说一些没营养的应酬场面话以外,还特地借机向王孙满询问王室重器——“九鼎”的轻重和大小(相传大禹受舜帝禅让后,将天下分为九州,并以九州之金(铜)铸九鼎,一鼎代表一州;因此九鼎也象征着社稷和国家;),其觊觎周室、夺取天下的野心显露无疑。

面对着楚庄王这个‘蛮夷之君’的无礼追问和借题发挥,王孙满毫不退让,机智地回答说:

“国家的基业在于德行,而不在鼎的本身;德行如果美善光明,鼎虽小也是重的;如果无德昏乱,鼎虽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给明德守礼的人以福报,有一定的期限;当年成王将九鼎安置于郏鄏(成周雒邑),太史为此进行占卜,得到的结果是周室能传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昊天之命,周的德业虽然衰落,但天命犹在,并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不是您能够询问的!”

王孙满对楚庄王所说的这番话,其实隐含了周室社稷如今还是由‘宗法礼制’所支持、并没有到‘德业败坏’的时候的意思,(绝大部分)诸侯们依旧承认周王室是‘天下共主’,并同心协力、一起维护‘周礼’宗法礼乐制度的至高无上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天下不是楚国以武力就能轻松取代的,假如楚国要硬来的话,必将遭到诸侯们的一致反对及坚决抵抗。

而楚国发展到了楚庄王继位时的年代,中原礼仪文化和楚国自有的楚文化早已融为了一体,不分彼此;楚国从国君到平民,朝野上下大都接受了‘周礼’中礼乐制度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当年楚武王熊通出兵伐随时说的那句“我蛮夷也,不与周礼!”的蛮横无礼话,他的玄孙楚庄王熊侣如今是再也不会效仿而为了。

经过王孙满一番软中带硬的‘解释、劝说’后,楚庄王意识到周室的德业未衰,诸侯们拥戴王室的礼法制度也牢牢地占据着人心,自己想要取周室而代之,恐怕是很困难,晋、秦、齐等大国不可能轻易就让楚国取代周室,一定会出兵干涉(甚至抛开现有的矛盾、一致对付楚国)。

于是,楚庄王在向王孙满(及天下诸侯们)表达了“欲显强而号令天下”的态度后,主动结束了这次‘炫耀武力’的军事行动,从王都雒邑退兵,周王室有惊无险地躲过了这一劫。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夏,楚庄王在退兵回国途中,又路过了郑国境内;因为此次出兵费尽了力也没能取得多大的成果,而郑国在晋、楚之间摇摆不定、叛附不宁,此时又叛楚与晋国结盟,很让楚庄王生气;于是,楚庄王在怨恨之下,率楚军搜掠了郑国的国郊(新郑以及其他郑国城邑就算了,郑军的防卫很严密),以向郑国发泄心中的怒气。

楚庄王的讨伐给郑国带来多大的损失暂且不提,郑穆公的身体已经受不了!在这无穷无尽地于两个大国之间的夹缝中求生存的窘迫境遇,让他的精气神和心力一日不如一日,不断地遭到晋楚两国的接连打击后,郑穆公的身心早就濒临崩溃。

就在楚庄王从雒邑撤军回国途中特意率军‘扫荡’郑国郊外之后不到半年,周定王元年(前606年)十月,在位二十二年的郑穆公‘兰’,因心力交瘁而油尽灯枯,病逝于新郑公宫中,走完了他四十三年的悲喜人生。

当年,郑文公的侍妾燕姞曾经梦见祖先伯鯈(南燕国始祖)在梦中送了她一支兰花;不久后郑文公便召燕姞侍寝,同时赐了一支兰花给她。燕姞很高兴,将自己的梦原原本本告诉了郑文公;郑文公也很惊奇,因此答应燕姞,如果有孕生子,就取名为‘兰’。

之后,燕姞果然诞育一子,郑文公为其取名为‘兰’,也即公子兰。后来,郑文公因公子兰的异母兄郑太子华想要夺权作乱,于是将太子华和他的同母弟公子臧都处死,然后赶走了其余的儿子们,年幼的公子兰只能逃到晋国安身。

公子兰长大后,以晋国大夫的身份随晋文公攻打郑国;当时晋文公想要控制郑国,便逼迫郑文公以立公子兰为太子的条件来换取晋军从郑国撤军。恰好此时郑文公已经没有儿子在身边,郑国大夫石癸也劝他说姞姓(燕姞的姓氏)适合与姬姓(郑文公姓氏)成为配偶,而他们的子孙也必定会光大社稷,繁衍蕃盛,建议接回公子兰。

郑文公听从了石癸的建议,将公子兰接回郑国,在太庙中向祖先盟誓后,立公子兰为太子,随后晋国才答应和郑国讲和。后来郑文公去世,太子兰继位成为郑伯,这就是郑穆公。

郑穆公病重之时,恰好郑国公宫中的兰花也因为天气寒冷的缘故而枯萎;郑穆公偶然外出,看见兰花凋谢枯萎的样子,顿时伤心地说:

“兰花枯萎了,我可能也要死了吧!我是因为兰花而出生的,现在也将随着它而离开了。”

于是郑穆公命侍从们割掉了即将凋谢的兰花;之后不久,郁郁寡欢的郑穆公就病逝了。

郑穆公一共诞育了十三个儿子,其中嫡子太子夷在郑穆公去世后继承了君位,即郑灵公;另外十二个儿子分别是:

公子坚(郑穆公庶长子、未来的郑襄公)

公子去疾(子良),郑国七穆之一良氏始祖。

公子喜(子罕),郑国七穆之一罕氏始祖。

公子騑(子驷),郑国七穆之一驷氏始祖。

公子发(子国),郑国七穆之一国氏始祖。

公子偃(子游),郑国七穆之一游氏始祖。

公子舒(子印),郑国七穆之一印氏始祖。

公子平(子丰),郑国七穆之一丰氏始祖。

公子嘉(子孔),郑国孔氏始祖。

公子挥(子羽),郑国羽氏始祖。

公子某(子然),郑国然氏始祖。

公子志(也字子孔,为了和公子嘉区别,称为士子孔),其后不详。

记住这些稍显拗口的名字,郑国接下来的历史,都避不开他们以及他们后裔的参与——

郑穆公的儿子中,太子夷、公子坚先后继位,即郑灵公、郑襄公;公子嘉(子孔)一度掌权,后因阴谋作乱而被诛杀,家人被牵连灭族;公子子然、公子志的后代因为附和子孔作乱而被驱逐出外、离开了郑国;公子挥的后代没能成为郑国卿族。

除了以上六人之外,郑穆公剩余的七个儿子,本人或者后代都成为了郑国的顶级卿士,牢牢掌握着郑国军政大权;到了家族的第三代成员时(第一代称公子、第二代称公孙),便以各自祖父的‘字’做为新的氏名——即‘良、罕、驷、国、游、印、丰’七家;因为他们都是郑穆公的后代,所以被称为‘七穆’。

郑国大夫们在郑穆公去世以后,奉郑太子夷继位,即郑灵公;因为郑国想避免楚国的再一次征伐,因此郑灵公继位后,郑国便派使者出使郢都,向楚庄王告哀,借此与楚人缓和一下关系。

第二年春天,楚国按照诸侯继位后交聘的礼节,也派使者来新郑,参拜新任郑伯——郑灵公;而楚国使者这次前来,除了携带正常的礼器、特产礼物之外,还给郑灵公送了一件特别的礼品:一只体型巨大的鼋(也就是巨型的甲鱼)。

楚使参拜郑灵公的过程并不重要,这里略过不提;等楚使离开以后,郑灵公去观看楚国送来的礼物,发现了这只巨大的鼋后,顿时乐不可支,马上下令让宫中的‘膳夫’将其宰杀,然后熬成一大鼎的‘鼋汤’,准备大饱口福。

等鼋汤即将煮好之时,郑灵公出于好心,也有关怀、抚慰臣子的意思,于是派人将郑国的执政卿士及级别较高的大夫们都召到公宫中来,一起享用这难得见到的南方美食,也算君臣同乐了。但郑灵公并没有让人告诉大夫们是来喝甲鱼汤,而是准备给他们一个惊喜。

当时,郑国执政公子归生(子家)与大夫公子宋在前往公宫的途中遇见,便一起结伴进宫(公子归生是郑文公之子、郑穆公的兄弟、郑灵公叔父;公子宋是哪一代郑伯的儿子史书上没说,但以‘公子’相称,那应该也是郑文公之子;因为如果是郑厉公的儿子,那年纪也太大了,都七老八十了;而郑穆公十三个儿子中,没有名‘宋’的),顺便扯扯闲话。

就在两人快要到达公宫大门前的时候,公子宋的食指突然自己跳动起来(没说是哪只手的食指),而感觉到自己的食指开始跳动后,公子宋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并把自己的手抬了起来,让公子归生看自己那根不停抖动的食指。

公子归生对公子宋的举动很是不解,就询问他说:

“你这是什么意思?”

公子宋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回答说:

“您不知道,我这食指一旦自己跳动,就预示着接下来将会品尝到美味,从没出过错。”

公子归生将信将疑,不敢肯定地反问:

“你的手指,难道还可以未卜先知么?”

公子宋则信心十足地回道:

“那是自然!”

于是,两个人径直就往宫中走进去;而到了宫内后,正好看见膳夫们在熬煮鼋汤,公子宋得意非凡,对公子归生说:“如何?”公子归生大感惊奇,不得不佩服公子宋那根食指的预知本事,同时也觉得这事实在太可乐了,与公子宋相对而视后,两人顿时哈哈大笑。

恰好此时郑灵公也来到即将举行饮宴的宫内,看到公子归生与公子宋正在相顾而笑,有些莫名其妙,便出言询问;公子宋没有多想,就得意洋洋地把自己‘食指一动、必尝美味’的奇异事情告诉了郑灵公,公子归生也忙不迭的为公子宋作证,说确实是这样。

郑灵公此时年纪尚轻,性格跳脱,见公子宋如此卖弄夸耀,当即产生了捉弄一下这个好吃鬼的想法,心想‘你的食指预言灵不灵验,只有寡人说了才算’;于是,郑灵公什么也没说,只是笑了笑,然后就让包括公子归生、公子宋在内的、所有已经到达的卿士大夫们赶快入席,等鼋汤炖好了就行饮宴。

不久后,鲜美的鼋汤熬制完毕,一鼎一鼎地都端上了桌,先给郑灵公奉上,然后摆到了各人的桌前,人人有份,唯独公子宋面前空无一物,这让公子宋有些摸不着头脑(这都是郑灵公的恶作剧,吩咐膳夫们故意不给公子宋上鼋汤);坐在主位的郑灵公看着公子宋那尴尬、茫然的样子,忍不住开口嘲笑他说:

“您不是说只要食指一动,就是有美食可享用了么?您看,现在并不灵验啊!”

平心而论,郑灵公并没有想故意羞辱公子宋的意思,只是年轻人轻浮不懂事,想和这个长辈开个玩笑而已;只要公子宋顺势自嘲一下、打个哈哈,向国君告个饶,这件事也就过去了,美味的鼋汤又不会少了他的(郑灵公当然不缺这一鼎甲鱼汤)。

但公子宋却拉不下这个面子,去和国君‘卖讪自贬’;又因为早早和公子归生吹了牛皮,现在却被郑灵公给奚落嘲讽,牛皮眼看要吹破,这老脸没都地方搁了。

因此,公子宋恼羞成怒之下,忽地一下站起身来,腾腾腾地走到郑灵公的桌前,用食指在郑灵公的鼎里使劲蘸了一下热气腾腾的鼋汤,然后把食指放到嘴里嘬了嘬,大声说:

“怎么不灵验,我这不是享用到了吗!”

说完,公子宋也不管什么礼仪不礼仪的,直接转身走了出去,离开了公宫。

本来是想和臣子开个玩笑,调节一下饮宴时的气氛,但却被公子宋这么没有礼仪尊卑地给顶撞了回来,郑灵公虽然年轻贪玩,但也不是没心没肺的弱智,知道公子宋这是在和自己示威、挑衅;因此,怒气中烧的郑灵公当即准备拿出国君的威严来,严惩公子宋的‘不臣之举’,要是他还不知好歹的话,那就直接诛杀。

公子宋当然也不是好惹的,既然和国君翻了脸,那就已经想好了接下来的应对之策;于是,公子宋马上找到身为郑国执政的公子归生,和他商量‘先下手为强’,策划政变,将郑灵公给干掉。

公子归生没想到喝一口甲鱼汤还能搞出‘弑君’的事来,起初并不想参与公子宋的作乱之事,还劝公子宋说:

“即使家养的牲口老了,都不忍心杀掉,何况是国君呢,不能这么做啊。”

但公子宋知道要是不杀郑灵公,那么反过来郑灵公必杀自己,最好的下场也不过流亡国外,那还搞个鬼;于是,公子宋威胁公子归生说:

“你要是不参与此事,我就告发你想要改立其他公子、弑君作乱!”

公子归生害怕了(绝对心里有鬼,公子宋的话一定有依据),只好同意公子宋的计划,跟着他一起策划作乱。

郑国的内乱,便将因为这一锅‘甲鱼汤’而起!

4 阅读:430
评论列表
  • 2023-03-26 23:41

    食指大动,染指于鼎

    伯虎 回复:
    对头。
  • 2023-03-28 12:27

    告诉阿默 我想吃鱼了

    伯虎 回复:
    哈哈哈,串场了。

伯虎

简介:专注于历史事件、人物探究,追寻鲜活的历史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