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匡王六年(前607年)七月,晋国执政赵盾为了维护晋国在诸侯间的霸主地位,威慑郑国背后的楚国(此时郑国已经改附楚国),因此联合了卫、陈两国,出兵伐郑;但楚国早有准备,楚庄王得知赵盾出兵伐郑后,立即令楚尹斗越椒率楚军紧急北上,援救郑国。
斗越椒此时尚未生出谋叛之心,对维护楚国的外部利益也是积极参与;于是,斗越椒率军日夜兼程赶往郑国,居然比先出兵的晋军还要早几天就抵达了新郑;随即,斗越椒率楚军协同郑军构筑工事、设立防线,只待晋国联军前来进攻。
几天以后,姗姗来迟的赵盾才率联军抵达郑国;可赵盾到达新郑后后,发现斗越椒已率楚军先期抵达、正严阵以待的态势后,顿时心中便有些泄气,随即生出了就此罢兵,撤军回国的想法。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赵盾此时在晋国国内的执政地位已经岌岌可危——国君晋灵公已经长大成人,但赵盾为了维持自己在晋国的权力地位不堕的原因,始终不愿意将执政权交还给晋灵公;而晋灵公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军政大权,经过长期的策划之后,即将对紧握大权不放的赵盾下手。
赵氏在晋国朝堂上的势力,在此之前被晋灵公以各种理由加以削弱,赵氏的实力及利益已经受到极大的损害,所保有的军政大权也开始出现松动、丢失的迹象。
于是,为了维护自己和赵氏家族在晋国的权力地位不动摇,赵盾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对出征的晋国将士们解释,说若敖氏(斗越椒的家族)因为在楚国争权夺利、横行无忌,已经激起了楚国君臣的厌恶和忌惮了,不久后便将自取灭亡。
所以,这一次我们姑且先从郑国退兵,让斗越椒以为这一次晋国的退兵是因为他的出兵而带来的胜利,让他以后在楚国国内更加骄横、跋扈。
这样一来,若敖氏一族的野心就会更加膨胀,肆无忌惮地继续在楚国内部抢夺权力、甚至生出篡位之心;将来也必定会因为骄狂作乱而被楚国君臣给彻底铲除!那样,也是为我们晋国去除一个大敌!
于是,赵盾没有和斗越椒所率的楚军交战,而是主动从郑国退兵;楚国援郑的行动,因此获得了初步成功,楚庄王的争霸计划,也往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
从郑国撤军回国、还来不及处理好此次出兵善后事宜的赵盾没有想到,急于夺回大权的晋灵公已经等得不耐烦、迫不及待准备对他下手了——赵盾刚刚回国,晋灵公就先从自己的御甲力士(国君侍卫)中挑选了一个叫做鉏麑的国人做为杀手,命令他去暗杀赵盾,准备把赵盾刺杀于赵氏私宅之中。
可鉏麑受命在某日凌晨时分潜入赵盾家中、准备伺机行刺之时,却见到赵盾天还没亮就早早起身、穿着整齐的朝服预备上朝;因为上朝时间还没到,所以赵盾一边靠着床榻闭目休息,一边嘴里还在念念有词,背诵着等一下上朝时要劝谏国君的话。
看见这个场景之后,鉏麑心中大为震撼,认为赵盾是国家的忠臣,不能无辜被杀,于是,他默默地退出了房舍,再对着赵盾的居所大门大喊,让赵盾警惕有人要杀他,随后在院中撞树而亡。
赵盾被鉏麑的话所警醒,知道他是不忍心杀害自己,又无法向背后的指使者复命,因此才无奈而自杀;叹息之后,赵盾更是加强了自己的起居防备,晋灵公的第一次暗杀赵盾计划,因此宣告失败。
暗杀计划失败以后,晋灵公很不甘心,因此再次筹谋,与亲信侍从们在公宫中事先准备了赵盾的朝服,并穿在了稻草人的身上,然后在草人肚子里面放上牛肉,训练让宫内豢养的猛犬去撕咬草人,以此谋害赵盾。
经过一阵时间的训练、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后,晋灵公决心再次对赵盾下手,便于当年九月邀请赵盾进宫饮宴,准备趁机发动刺杀行动,让事先安排好的猛犬和甲士将赵盾当场诛杀。
但就在赵盾应邀入宫、与晋灵公一起饮酒之时,宫中的怪异状况被赵盾的车右(保镖)提弥明看出了端倪,因此,提弥明急忙从堂外走进殿来,强行拉着赵盾向晋灵公行礼告退,然后马上就往宫门外跑。
眼看赵盾就要跑掉,晋灵公在急怒之下,立即放出猛犬去追咬赵盾,提弥明奋力护卫赵盾,回过身来几拳就将撕咬赵盾的猛犬给打死,还提起地上的死犬抛向晋灵公,怒斥国君这是妄杀忠良、残暴昏聩,有什么脸面再做国君!
恼羞成怒之下,晋灵公命早就埋伏在宫中的甲士们冲出来向赵盾和提弥明发起攻击,提弥明孤身一人抵挡,让赵盾赶快跑出宫门脱身;甲士轮番攻击提弥明,寡不敌众之下,忠诚护主的提弥明壮烈战死在公宫的大门内。
提弥明战死之后,甲士们追出了宫门,准备追上赵盾并将其杀死;但就在马上要追上赵盾的时候,追击的甲士之中突然有一人倒转了戈首,借着狭窄的街道为掩护,护住前方惊魂未定的赵盾,和其他甲士挥戈交战。
赵盾顿时有些疑惑不解,不知道这个甲士为什么要在危急时刻站出来帮助自己;而这个甲士一边挥戈抵挡对面同僚的进攻,一边对赵盾大声解释说:
“我就是当年您在翳桑时所救的那个饿人!”
原来,这个保护赵盾的公室甲士,就是赵盾当年在首阳山(山西永济)翳桑打猎时,无意中救下的一个名叫灵辄的绛都小吏;灵辄在回家途中突然生病,又断了粮食饮水,几乎因病饿而死,幸好被路过的赵盾救下,才得以幸免;赵盾怜悯他的遭遇,让灵辄吃饱后,又给他送了一些粮食,让他拿回家去进献给母亲;灵辄千恩万谢后,才带着食物和赵盾分开。
此后,赵盾政务繁忙,慢慢地也就忘记了这回事,同时,他也不记得灵辄的相貌了。
而灵辄从家乡返回绛都以后,当了几年小吏,又被选入晋灵公的御甲队伍,成为了公室甲士;在这一次参与埋伏时,他认出了当年救助过自己的贵人赵盾,于是在紧要关头倒戈相助,帮赵盾抵挡住了同僚的伏击,一直坚持到赵氏家臣们赶来,终于保住了恩人的性命。
在灵辄坚持保护赵盾、独自抵抗其他的公室甲士进攻后不久,闻讯的赵氏家臣们终于赶到公宫外,击退了追兵,救出赵盾;而赵盾脱险以后,想要带着灵辄一起走(避难),可灵辄谢绝了赵盾的好意,还回绝了赵盾对自己住所的询问(以便日后来报恩),随即便离开了新绛,逃亡外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在忠勇的提弥明和心怀感恩的灵辄的先后保护庇佑下,已经陷入绝地的赵盾有如神助,奇迹般地躲过了晋灵公的连续伏杀,得以大难不死。之后,在家臣们的极力劝说下,赵盾放弃官职逃出了新绛,到边境之地去避祸。
虽然没有当场杀死赵盾,但将其驱逐出外后,晋灵公不由得得意洋洋、自以为万事大吉,以后晋国的国政将由自己完全做主,赵氏再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就像当年的狐氏一样,慢慢被排除出晋国的朝堂)。
于是,放松了警惕的晋灵公没有继续动手,将赵氏在朝堂上的力量给彻底铲除,还将赵氏成员、自己的姐夫赵穿(赵盾堂弟、晋襄公的女婿)安排担任公室御甲戎首(侍卫长),负责保卫自己(年轻的晋灵公在政治上的幼稚和不成熟,由此可见一斑)。
周匡王六年(前607年)九月二十六,就在赵盾被晋灵公赶出绛都、出外避难后还不到一个月,晋灵公在赵穿的侍候下,到绛都城内的桃园中游玩;正当他兴致勃勃地欣赏园内的各种花卉草木时,身为‘御驾戎首’的赵穿突然发动了袭击,将毫无防备的晋灵公给当场杀死,结束了这个昏聩贪财之君对晋国的统治;遇弑之时,晋灵公还不满二十岁。
弑杀了晋灵公后,赵穿立即派出使者前往晋国边境地区,将流亡在此的赵盾给接回了新绛。而赵盾返回新绛后,继续以中军将兼执政大夫的身份主持晋国国政,与之前的情形并没无不同,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回到绛都重新掌权之后,因为晋灵公已死,而赵盾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自立为晋侯(那怎么可能嘛!赵盾不能和他两百年后的后代相比,可以‘代晋而三分自立’),因此他便派赵穿为使者,前往王都雒邑,迎接在王都担任天子卿士的晋文公幼子、晋襄公之弟、晋灵公叔父——晋公子黑臀返回国内,准备让他继承晋侯之位。
周匡王六年(前607年)十月初三,在赵穿的护卫下,公子黑臀从雒邑回国,先到旧都曲沃参拜了晋武公宗庙(晋国如今的公室是曲沃小宗后裔;而曲沃武公、即晋武公是曲沃小宗取代翼城大宗后的第一代晋国国君,也就是新的晋公室的开创者,所以自他以后,历代晋侯——献公、奚齐、惠公、怀公、文公、襄公、灵公等继位时,都要前往曲沃参拜武公宗庙,以示尊崇和正统地位),然后进入绛都,正式即位;公子黑臀即晋国第二十五任代晋侯——晋成公。
晋灵公遇弑、晋成公继位以后,晋国太史董狐在记录此事时,就在史书上直接写上了“赵盾弑其君”这五个字。赵盾得知后,便召董狐前来解释,说不是我杀的国君,而是国君当时要杀我,我都搞到出外避难的地步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国人们都知道,你何必要如此记录;何况先君(灵公)被弑时,我已经逃出国都、在边境上避难了,这件事情您可赖不到我的头上啊,您要是写‘国人弑其君’、甚至‘赵穿弑其君’,我都不会反对,您还是修改一下吧。
对赵盾的解释,董狐并不认同,当即反驳说——
您当时还是国家的执政,先君(灵公)又没公开下令罢免您的职位,即使您因为先君的追杀而逃亡在外,但到底没出晋国的国境,和先君的君臣名份还没有免除。
而先君遇弑之后,您就火速回到朝堂,继续担任执政,这件事可就说不清楚了,您既没有以臣子的身份去讨伐弑君的乱臣,又没有自认罪责而引咎辞职(或者干脆自尽,就像当初的相国荀息那样),那说明您和弑君者就是一伙的(本来就是一伙的,还是一族的呢!);您在晋国朝堂上的地位最高、手中的权力也最大,您不能为先君复仇,那么这弑君的罪名,就要由您来承担。
听完董狐的这一番看似‘强词夺理、东拉西扯’,实际上却严守礼法道义准则的话后,赵盾瞠目结舌,坐立起伏再三,也无法自圆其说,加以应答,最后只得无奈地放弃了追问此事,“赵盾弑其君”这五个字,就让它留在史书中,也算是自己给晋国、同时给后世子孙们一个交待吧。
赵盾迫于无奈,只能默许董狐在史书中留下不利于自己的记载,但新任晋侯晋成公还是要为他“平反”,以表彰稳定国家、拥立自己的功臣(否则自己继位之事,可就说不清了,搞不好还会被后世史官写成‘僭越夺位’)。
晋成公在正式继位以后,便发布君令,对卿士大夫、普通国人们解释说弑杀先君灵公的是赵穿,而不是功劳赫赫的执政赵盾;然后,晋成公又以赵穿以往立有战功、且这一次亲自到王都迎自己回国继位,论功可以免死的理由,将其免去死罪,降职以戴罪立功。
就这样,在赵盾和晋成公这对君臣的相互“默契配合”下,晋灵公遇弑之事就这么草草地翻过了篇章,被刻意淡化处理了。
此事过后,大难不死的赵盾继续担任晋国执政,依旧在实际上执掌着晋国的军政大权,而意外获得晋侯之位的晋成公也很是识相知趣,从不对国政之事多嘴多舌、老老实实地当好这个‘无为而治之君’,他的的君位也在赵盾的扶持下,坐得稳稳当当、太平无事。
只有“赵盾弑其君”这五个字,在严守礼法、坚守道义的史官董狐不畏强权的直笔书写之下,才得以出现在史书中、并留传于后世,让两千多年前的残酷权力斗争真相,不至于湮灭在滚滚流淌的历史长河中。
这篇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