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4 日,陕西安康岚皋县野猪闯入居民家中咬死老人。监控拍下野猪袭击老人的过程,老人被撞倒在地后反复撕咬,当场死亡。事发后,野猪还在抓捕中,公安部门正对此事进行调查。
监控视频显示,11 月 24 日 9 点 57 分,在一居民院中,一老人听到院子里的声响,便从房屋内走出。随后,闯入院内的野猪径直走向老人,并将其撞倒在地,然后就着老人下身的衣服反复摔扯、撕咬。老人从台阶摔到地上,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腰部流出大量鲜血。据知情人士透露,老人 75 岁,致命伤应该在后腰部,基本上下半身是没有一块好的。加上野猪比较大,有獠牙,老人失血过多当场死亡。120 来的时候还有生命体征,短暂地做了一些心脏复苏和包扎等补救措施后,便当场宣布死亡了。
事发后,野猪还在抓捕中,公安部门正对此事进行调查。
目前,涉事野猪还未抓到。当地派出所正在涉事村子核实调查整个事情的经过,佐龙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情况要等派出所回来,以官方通报为准。对于网上野猪出现的各种说法,该工作人员则表示,各种说法都未得到官方认证,派出所正在村上跟当地村民调取监控,在核实这个情况。
二、事件影响1. 对受害者家庭的影响老人家属陷入悲痛,面临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老人的意外离世让家属们悲痛欲绝,尤其是老人的女儿和女婿。他们作为家中的独生子和独生女,在外务工的同时还要赡养家里的三位老人,生活本就不轻松。如今老人的突然离世,不仅让他们在情感上遭受重创,还面临着经济上的压力。老人的医疗抢救费用、丧葬费用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希望法律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给受害者一个合情合理的赔偿。
2. 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引发居民对野猪伤人的恐惧,担心自身安全。此次野猪闯入居民家中咬死老人的事件,让当地居民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居民们开始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尤其是那些住在靠近山林或农田的居民。他们不知道野猪何时会再次出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当地已经发布了安全提醒,呼吁村民们提高警惕,注意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但居民们仍然感到不安,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野猪泛滥的问题,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野猪伤人原因分析野猪数量增长
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大,野猪繁殖力强、适应力强,种群数量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野猪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加上缺乏天敌,人为干扰强度降低,野猪的生存空间不断扩大,种群数量迅速增长。
野猪适应力强,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它们不仅能在山林中觅食,还会闯入农田和村庄寻找食物。这使得野猪与人类的接触机会增加,也增加了野猪伤人的风险。
捕猎队追捕
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大,野猪繁殖力强、适应力强,种群数量快速增长。
缺乏天敌,人为干扰强度降低,野猪生存环境扩大。
捕猎队猎犬追赶野猪,导致野猪闯入老人家中。附近村的 4 人民间捕猎队派出猎犬追捕野猪,途中一度失去了与猎犬的联系。在追逐中,野猪进了曾先生岳母家中,才发生了这个悲剧。猎犬在追捕野猪的过程中,可能使野猪受到惊吓,从而失去方向感,闯入了居民家中。此外,捕猎队在追捕野猪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野猪的逃跑路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缺乏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应对措施1. 个人防范遇到野猪应保持冷静,尽快远离,躲到障碍物后,不要尝试搏斗。尽量不要背对野猪,可保持对视并慢慢后退。如果在野外不慎遇到野猪,不要招惹它,野猪生性胆小,通常情况下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如果它没有出现发飙的情况,也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去伤害它,最好的办法是静静躲开,即使此时野猪在自家田地里偷吃,也不要尝试驱赶,保留下证据,被损坏的粮食可以通过其他办法弥补。如果不慎遇到一只性情暴躁的野猪,千万不要和它单挑,一定要逃跑,不过人很难跑得过野猪,此时最好是找一棵比较粗的大树爬上去,然后赶紧打电话通知相关人员前来营救。如果身上有火的话可以尝试用火来吓唬野猪,也能够稍稍起到一定的作用。
2. 政府举措多地采取防控野猪危害的措施,如成立护农狩猎队、探索野生动物致害商业保险理赔新模式等。为加强野生动物危害预防控制和风险保障,全国多地建立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补偿机制。例如,陕西省黄龙县发布《黄龙县开展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建了 8 支护农狩猎队,还积极探索野生动物致害商业保险理赔新模式,实现兜底保障双保险。江西省九江市建立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全市共成立护农狩猎队伍 7 支,修水县被列为全国野猪综合防治试点县。湖南制定了《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方案》,开展野猪资源和危害情况摸底调查、种群调控、主动预防、监测预警、致害补偿等工作。湖北在多个县(区)开展了野猪危害防控综合试点工作,成立了湖北省防控野猪危害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地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协作,对危害严重地区或者造成较大危害的野猪种群,通过种群控制,致害补偿等工作,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利益,并且正在积极争取推动《湖北省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立法进程。
此外,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金昆指出,目前全国有 26 个省(区、市)857 个县区存在野猪致害的情况,但各地的情况不同。当野猪不可避免地闯入人类生活区域,首先是对其进行监测,业内主流的野猪监测手段为红外相机监测、无人机热成像监测和野外踏查,基于这些手段提取的数据,可以为决策机构调控野猪的种群结构提供参考。各地还招募了专业的护农狩猎队伍,这些队伍经过专业的培训、安全教育后,才能依法依规对致害的野猪进行捕猎。
还有一些地方也采取了多种举措防控野猪危害。如浙江常山采取种群调控,驱兽护农;肇事理赔,补偿保农;科学预防,安全为农等措施。赣州市打好 “五位一体” 组合拳,包括制度先行,完善野猪危害防控机制;预防为先,开展野猪种群监测工作;组建猎队,打造护农狩猎中坚力量;培训提升,锻造狩猎队伍过硬本领;科学防控,依法开展野猪种群调控。宁化县整合组建临时护农狩猎队伍,规范护农狩猎程序,强化枪弹及禁猎、禁食管理。朝天区通过预警监测抓预防、依法猎捕调密度、致害补偿降损失等举措防控野猪危害。黄梅县周密部署安排,主动预防控制,政府投保减少群众损失,注重宣传提高群众防控意识。绿林镇通过设置物理隔离设施设备、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组建野猪猎捕专业队伍、依法规范开展野猪猎捕、做好防控总结评估等措施开展野猪危害防控工作。黄山市林业局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理念,降低赔付门槛,灵活理赔方式,加大赔付力度,优化野生动物致害保险理赔相关政策。
各地通过多种措施,积极防控野猪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生态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思考保护生态环境与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性。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保护野生动物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一种植物消失会导致以其为食的昆虫消失,进而影响捕食该昆虫的鸟类,产生连锁反应。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近 100 年物种灭绝速度远超自然灭绝速度,许多可用于制造新药的分子和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会因物种灭绝而消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同时,野生动物给人类带来希望,使世界充满生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保障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必要性。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安全的环境。此次野猪咬死老人事件凸显了保障人类安全的紧迫性。当野生动物与人类的接触日益频繁,如野猪闯入居民家中伤人、威胁高铁运行安全等,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只有保障人类安全,才能让人们安居乐业,追求幸福生活,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此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福祉是全球共同的目标,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保护全球气候等都是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
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人类安全的关系。
一方面,要加强野生动物监测和预警机制建设。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巡查、智能监控系统等,对野生动物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野生动物闯入人类居住区的情况并采取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普及力度,引导人们尊重自然、敬畏生命,避免与野生动物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对于已经闯入人类居住区的野生动物,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置方式,确保人类安全的同时尽量保护野生动物生命。此外,从源头上解决野生动物与人类居住区的冲突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加适宜的栖息地,减少它们与人类居住区的接触机会,合理规划人类活动区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之间的界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