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破百亿票房大关之后,《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票房增长依旧势头不减,开始冲击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
国内市场成绩喜人,那么随着《哪吒2》陆续在海外上映,它的海外战绩又如何呢?
2月13日,《哪吒2》率先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上映;2月14日,《哪吒2》在北美市场开画。
从上映影院的数量来看,澳新市场118家、北美市场超700家的阵仗,刷新了国产电影近20年来海外影院的排片纪录,不少影院甚至一票难求。
据猫眼统计,《哪吒2》迄今在北美、澳新两大市场的票房合计为1059.9万美元。从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如今的《哪吒2》,十年光阴,崛起的国漫终能高光亮相国际舞台,这一点令人欣慰。
成绩之外,问题也不少。
虽然《哪吒2》在海外多国的排片已经刷新纪录,但当地“土著”观众整体占比仍然不高,主要观众仍为华人群体,破圈效果有限。
比起国内市场对《哪吒2》近乎全民关注的“百亿补贴”,海外媒体的报道和评论较少,而且多以短讯形式出现。
比起当年《卧虎藏龙》在北美市场的火爆,外国观众对《哪吒2》的接受程度仍有提高余地。中国电影想要在出海方面有更大作为,还有多道关卡需要跨越。
发行渠道是出海短板
《哪吒2》的海外发行由华人影业主导。
华人影业通过“洋抖音”TikTok进行短视频推广、在纽约时代广场上投放广告等一系列努力,给了《哪吒2》在海外一个创纪录的开局。
但海外市场的发行模式和国内完全不同,非常考验发行方的谈判能力和业界资源。
想在海外市场获得高票房,绕不开有实力的国际发行方,因为他们手中有成熟的院线关系、宣传渠道和市场推广团队。
以美国市场为例,其发行方式较为分散,根源要追溯到美国1948年推行的《派拉蒙法案》。
该法案出于反垄断的目的出台,给予了美国电影市场的放映方以极大自主权,这就意味着电影发行方没有统一的院线可以直接对话,想追求更多的开画影院数量,就必须和每个放映方单独谈判。
截至目前,华语片在海外最成功的两部电影是《卧虎藏龙》和《英雄》,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两者的海外票房分别为2.16亿美元和1.49亿美元。
《卧虎藏龙》背后的发行方是索尼影业,而《英雄》的海外发行是米拉麦克斯影业,都是有实力的国际发行巨头。正是在米拉麦克斯影业的推动下,《英雄》成为第一部登上美国票房榜首的华语电影,曾连续两周位居美国票房榜首。
一部中国电影海外票房的规模,并不一定和质量成正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外发行商能力的高低。像2018年追光动画的《猫与桃花源》,其出海票房为1260.3万美元,而2023年的《流浪地球2》则是1141.5万美元。所以《哪吒2》在海外能取得目前的成绩,已属不易。
在目前的全球电影发行体系中,中国电影的话语权还不够强,离开国际发行巨头的支持,短时间内想实现“逆天改命”并不现实。
而主动寻求合作,也未必是最优解。《英雄》在北美市场的票房创下了纪录,代价是海外发行权被好莱坞买断。这实际上是无力顾及海外发行的无奈之举。
随着中国电影对海外市场的日益重视,低价卖版权的事情越来越少,把海外发行的渠道掌握在自己手中,逐渐成了国内片方的首选,《哪吒2》在海外发行的诸多努力,对后来者都是宝贵的经验。
文化鸿沟很难短期跨越
有多少外国电影院能上映中国电影,取决于其海外发行渠道的强弱。有多少外国观众会走进电影院观看中国电影,则取决于文化的吸引力。
旅居加拿大多年的付振告诉我们,早在《哪吒2》还没登陆北美院线前,当地华人圈就已经非常期待,很多人主动给影院打电话,原定的场次爆满以至需要加场。普通场的待遇和其他本土电影没有区别,美中不足的是IMAX版本只有一天排期,其余时间全部被分给了《美国队长4》。
在宣传上,除了加拿大华人圈之外,《哪吒2》在当地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付振向身边的外国朋友推荐了一圈,结果只有一位走进电影院,对方给出的反馈是特效炫酷,但故事内容他并不理解。
文化隔膜是影响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重要因素。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电影里的道家元素并不陌生,而哪吒“重塑肉身”及其战斗逻辑也较好理解。而海外观众很难把这些内容和西式奇幻电影进行区分,他们能感受到电影的“燃”,却无法从更深层面共情。
这不仅是《哪吒2》的困境,更是所有中国电影都要经受的出海考验。毕竟,不是每部电影都像《卧虎藏龙》那样拥有李安导演的跨文化叙事能力和袁和平独到的东方武侠美学。
大部分美国观众没有看字幕的习惯,所以必须依赖配音,可影片中的很多文化符号只能音译,配音会让内容大打折扣。
影评人周黎明告诉我们,根据他的体验,《哪吒2》的英文字幕翻译得非常好,这样的推广策略是正确的,由于电影里涉及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改用配音就要放弃音译,会增加海外观众的理解难度。
《魔法坏女巫》可以作为《哪吒2》出海在文化方面的理解参照物。
这部今年奥斯卡颁奖季的热门影片,全球票房达7.19亿美元,刷新大量纪录,它的成功得益于欧美浓郁的百老汇文化,然而在中国上映后仅收获了1532.5万元票房。
中国观众不理解《魔法坏女巫》的大卖,恰似美国观众不理解《哪吒2》的大卖,可见在一种文化中热议的电影,在另一种文化里可能完全无感。这样的文化鸿沟,不是短时间内靠一部电影能跨越的。
《哪吒2》出海启示录
同一部电影在国内国外票房的巨大差异,自然会引起观众热议。很多讨论涉及阴谋论,认为《哪吒2》受到了系统性打压。
据周黎明介绍,美国只有华人密集的地区,才会经常上映中国影片,这是市场需求决定的。《哪吒2》刚刚在北美开画,而春节档同期的《封神2》《唐探1900》已经下映,因为当地的观众无法撑起市场。
假如《哪吒2》在北美的场次持续爆满,那么增加排片的可能是存在的;一旦上座率低于盈利点,那么削减排片也在情理之中。经济效益是电影院考虑问题的首选,没道理将一部赚钱的电影拒之门外。也许个别影院会存在对《哪吒2》的歧视性排片,那更多的是个体行为,并非系统性打压。
《哪吒2》在北美市场的一票难求是事实,但这和国内春节档的一票难求完全不同,甚至和《卧虎藏龙》的火爆也存在区别。想在国外市场取得高票房,就必须吸引大比例的非华人观众。
在全球票房破百亿的影片里,本土票房的占比均在一半以下,唯有《哪吒2》本土票房占比超过99%。中国观众的钱当然是钱,可这一数字代表的是文化辐射能力的强弱,《哪吒2》讲好了中国故事,那么接下来中国电影人要做的,就是让更多的海外观众看懂这样的中国故事。
在《哪吒2》总票房破百亿元之后,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发微博称“百尺竿头,还有好多步”,对于中国电影出海来说同样如此。
一部中国电影杀入全球票房榜前十,证明了中国作为单一市场的巨大票房潜力。中国电影行业接下来要做的,是培育出更多的《哪吒2》,在全球电影发行体系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这是《哪吒2》的一小步,也是中国电影出海的一大步。
【文/忠犬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