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穷人家庭有个普遍现象:
贫穷的父母经常苦口婆心的教诲孩子:“挣钱很不容易,咱们家里穷,你要学会懂事”;
或者“你上学读书,花钱,容易么?钱是大风刮来的?”;
“我都是为了你,你看我都累成什么样了!”
时间长了,“穷”,这个世界感受,格外的刻印在孩子的骨子里,带来条件反射一样的自卑,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底气;
一切和钱有关的事情都会感到害怕,怀疑,否定自己;
在钱面前显得抠抠缩缩,维诺小心,生怕哪里做错。
穷人家庭还有另外一个截然相反的现象:
明明家里条件一般,需要辛苦省钱过日子,却偏要富养,溺爱,给孩子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这样的孩子长成了无法无天的叛逆,头脑里没有丝毫钱的概念;
主播打赏,要不就给流量充钱,拿着父母的辛苦钱一通慷慨;
打游戏花光了外婆的养老钱,还笑嘻嘻地说反正不是我的钱;
崽卖爷田不心疼。
这样的孩子就是个穷人家的败家子,土话就是二流子。
所以普通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要么自卑,内向,束手束脚,成为了艰难生存的老实人,受尽欺压不敢吭声;
要么成为大手大脚,把钱不放在眼里,不务正业的二流子;
花呗,贷款,只要你放款,我就敢贷款;
最后,有野心贷款,没能力还款,让父母赔上自己的养老血汗钱也填不完债务的坑。
(2)
最近一部电视剧《生活家》里的邱晓霞,一位中年普通母亲,吃苦长大,生活清贫;
所以养成了市井味十足,平日里精打细算,却常常贪小便宜吃大亏;
为了绕开中介,不付中介费,她私下联系房东;
面试清洁工,给自己胡编各种经验,最后被拆穿;
她爱好八卦,论人是非,行为有些小讨厌;
和女儿两人都抠抠搜搜,搬家用灵车,去超市蹭吃喝,去公司上网,公司洗澡,为了一个月6000元租金要唠叨几遍;
但在生活这出戏上,她总是劲头十足,想着方法变通,去寻求捷径,去解决问题。
在女儿和自己都面临工作危机时,女儿调笑:你别装了,其实你是某个大企业的继承人,只是为了能让我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才一直假装我们家没有钱;
这就是贫穷人家的乐观主义精神,即使自娱自乐,也是一种精神放松,不用每天紧绷一根贫穷的弦;
这种乐观精神是一种坚韧力量,在艰难环境中支撑自己的意志不被扭曲,人才能找到真实自己。
(3)
那么该不该告诉孩子赚钱很难?或者让孩子知道家里穷呢?
应该告诉;
应该告诉孩子赚钱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刻苦努力才能赚到钱,才能生活的更富足;
但是,不要把“穷”当成个口头禅,每说一句话都要重复一次“家里穷,你要怎样怎样……”;特别是不要张口就是“要不是为了你,我就怎样怎样……”;
这样的话说多了,即使家长是无心的,孩子也会多想;
会认为“穷”是自己造成的,是受了自己的影响,如果自己不降生就不会给父母带来负担,父母就能过上好生活;
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受了“家里没钱”“穷”的压力,已经感到自卑和愧疚了。
要怎么和孩子谈赚钱,谈穷呢?
最好的方法,是父母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告诉孩子:生活不容易,赚钱很难,但是通过自己的创造,打开思维,困难都能解决,贫穷可以改变;
做父母的人,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不被困难束缚手脚;
通过潜移默化的力量,将乐观积极的精神力量内化到自己的思维中,这就是代际相传的家族文化资源。
富人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大多数都懂经营,懂财富规律,也是因为代际相传的家族基因里内化了这些文化风格,让富人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就接触这些东西;
懂得钱生钱的道理,懂得系统,管道创造财富的力量;
所以富人孩子的思维中内化了创造力和丰富想象力。
真正的困难不是困难本身,而是面对困难的态度;
贫穷不可怕,最怕的是在贫穷面前没底气。
一个孩子的基本底气,来自父母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做父母的人自己怎么实践,怎么应用;
你勇敢,坚定,孩子就会被印刻的果敢坚定;
你维诺,软弱,孩子就会怯懦,胆小,缺少活力;
最后只能成长为重复父母命运的出卖苦力生存的体力劳动者,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命。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