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煽动主人造反、谋朝篡位,却不为名,不为利,换作你,信么?

追逐梦想谈汽车 2024-07-11 16:39:52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灭,走狗烹。”这句古话不知道出了多少谋臣功将的唏嘘。

当我们翻开历史,就会发现上面这一幕在不断的反复上演。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远走吴国避难,助力公子光上位当上吴王,并在绝代战神孙武的帮助下,举吴国几万精兵差一点灭了楚国,将楚平王掘墓鞭尸,快意恩仇了一翻。

强吴,伐楚,伍子胥可谓是功高盖世,面对扑面而来的富贵荣华,他没有选择听孙武的劝告“急流勇退”,而选择了继续扶持吴王夫差,最终还是让夫差赐剑自杀。

还是同一时期,吴越争霸,吴国战败,吴王夫差被困孤城,万般无奈之下,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到越国大臣文种、范蠡营中,上书“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希望文种、范蠡两人能放他一马,为他说话,向越王勾践求情,让他投降,但文种没有答应夫差的要求,最后夫差只得自杀身亡。

越国灭吴,功劳最大的就是文种、范蠡两人,面对垂首可得的荣华富贵,文种、范蠡两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范蠡认为越王勾践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同时也被吴王夫差说话“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警醒着,便劝说文种跟他一起隐退,但文种舍不得辛苦了这么多年才得来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没有跟范蠡一起隐退,最终还是落得被勾践赐剑自杀的下场。

孙武劝伍子胥退下来,伍子胥不听,认为自己有功于夫差,不愿退;范蠡劝文种退下来,文种也不听,认为自己有功于越国,舍不得退。由此可见,面对荣华宝贵,绝大多数的谋臣功臣都受不住诱惑,或者说,这些谋臣将相之所以为他们的君王出谋划策、冲锋陷阱,为的就是成功后的名与利,为的就是日后的功名利禄,为的就是日后的荣华富贵。

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个绝无仅有的怪人,他为主人鞍前马后,奇计百出,成功之后,却甘于淡泊功名、粗茶淡饭,成为一个千古难解的现象级谜题。

如果你不是一个历史迷,这个人或许你未必会认识,毕竟他没有历史上那些名臣将相那么出名。下面,我们还是让这个主角出场吧,就你了,姚广孝!

姚广孝,长州(今江苏吴县)人,只比朱元璋小七岁,从小好学,擅长吟诗作画,40岁出家为僧,取名道衍。他交际广泛,不好好学佛经,偏拜道士为师,跟着席应真学阴阳术数、天文、权谋、机断。这些都是是前人社会经验的总结,都有吞食天地之志,改朝换代之谋,说白了就是学习怎样做一个阴谋家。

有一个相士叫袁珙,曾给道衍算过一卦。当袁珙看到道衍时,大吃一惊,追上他并说必须要给他算一卦。袁珙说,世上怎么有你这样奇异的和尚,长着一双三角眼,就像一只生病的老虎,像你这样的人,天生嗜好杀戮,将来你一定会成为刘秉忠那样的人。刘秉忠也是个僧人,后来成为了忽必烈的得力谋士,为他上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后来的史实看,姚广孝不贪图官位,不喜好钱财。一个不求名,不为利的人却整天把造反这种事情放在嘴边,唯恐天下不乱,是很奇怪的,他究竟图什么?

可以说,姚广孝就是一个乱世之臣。他不是奸臣,而是乱臣。什么是乱世之臣?他们掌握阴谋诡计,会权谋手段,精通厚黑学,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经历过许多风波,对人生的黑暗面有着清楚的认识,这些人能量极大,往往能够将一个大好的朝代断送掉,代表人物是安禄山,这种人并不多见,他们属于破坏者。

出家前,姚广孝饱读诗书,历经坎坷,满怀报国之志却无处容身。

第一次见面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分派僧人为藩王讲经荐福,朱棣与道衍第一次见面。

当朱棣嘴角上带着他招牌式的微笑着经过道衍面前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道衍急忙赶上前说:“燕王殿下,贫僧愿跟随你。”

朱棣望了一下这个自荐的和尚,问:“为何?”

道衍说:“平生有大礼相送。”

朱棣心想:我贵为藩王,什么东西我没有,要你这穷和尚送我?于是便心不在焉的追问了一句:“你有何礼?”

“贫僧愿送一顶白帽子给大王。”

燕王勃然变色,用低沉的声音怒斥道:“你到底是什么人?不要命了吗?”朱棣读书虽然不多,也知道在“王”上加一项白帽子就是变成“皇”!

道衍不动声息的坐在原地打坐,他很自信:我知道,你会再来找R的!

过了一会,一个低沉的声音在他耳边道:“跟我来吧。”

自此之后,道衍就为这位野心家效力,奇计百出,为他登上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野心家的朋友一般都是阴谋家,穷和尚变成富方丈,但是,房子、车子、美女、金银财宝,他什么也不要。他依旧是每天光着脑袋上朝,回家后又披上僧人服装住在寺庙,接着做他的和尚。

他造反的目的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抱负实现了,他就心满意足了。他谋划推翻了一个政权,又参与重建一个政权,却并没有得到什么,而在某些人看来,他除了挣下了一个助纣为虐的阴谋家名声外,这辈子算是白活了,而最让他痛苦的是,连他唯一的亲人和身边的密友也对他嗤之以鼻。

衣锦还乡

“富贵而不还乡,有如锦衣夜行。”道衍应该读过项羽的这句名言。于是,他也衣锦还乡了。

说道衍还乡之前,先插入说一下苏秦的故事。话说,苏秦拜鬼谷子为师,学成之后,便出门谋求官职,谁知当权者鸟都不鸟他,最后他只得身无分文、一脸失意的回到家中,本以为家人能给他以温暖及慰藉吧,哪料到,母亲不认他这个儿子,见到他后还骂他,说他不好好在家务农,一天到晚就是不彻实际的想着升官发财;嫂子更甚,连饭也不煮给他吃。

冷暖人间啊!连家人都那么现实!看到我失意了就没有好果子吃!还好,我们的苏秦没有轻易放弃,他从箱底里抄出了需鬼谷老师给他的《阴符经》彻夜苦读。眼睛困了,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有时甚至刺得鲜血直流,就这样,他终于读懂了《阴符经》,知道了怎样利用各国的弱点、利害关系去游说各国,一副合纵的雏形,已在他心中构筑起来。

实力极大提升之后,他的这一次求官之路就变得顺坦了许多了,到了后来,都已经不是他去求官了,而是官追着“求”他了,历史上绝无仅有、最轰轰烈烈的“六国大封相”在他身上演了。

六国大封相之后,名成利就的苏秦回家乡洛阳了,听说苏秦“衣锦还乡”了,苏秦的家人都提前赶到郊外二十里处迎接。苏秦的豪华马车来到面前时,他的嫂嫂跪在地上,连头也不敢抬一下,整个身体趴在地上。

见到如此情景,苏秦就上前问道:“上一次我回家后,嫂嫂连饭都不煮给我吃,为何这一次却如此恭敬呢?”

于是,一句千古名言从他嫂嫂口中说出:“因为叔叔权重多金!”这就是著名的“前倨后恭”的故事了。

下面我们言归正传,说回道衍还乡。

永乐二年8月,道衍回到家乡长州,此时,他已经是赵廷的重臣,可以说,他是衣锦还乡了,此时他的生身父母都已经去世了,在这世上,就只剩下他姐姐一个亲人了。

但出乎道衍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他去探望他姐,但他的姐姐却对他避而不见,无奈之下,他只好去见青年时候的好友王斌,但王斌也一样不肯出来见他,只是让人带了两句话给他,说“和尚误唉,和尚误唉!”

这画风完全不对啊!道衍心想:这个时候,我都权倾朝野、名成利就了,他们都应该来巴结我、奉承我,拍我的马屁才对啊!我现在可是又有权、又有钱啊,怎么会这样呢?难道苏秦的“前倨后恭”的故事我白读了吗?

道衍呆立在风中,此时此刻,他深切体会到了众叛亲离的味道,他现在大权在握,官袍加身了,身边的人却纷纷离他而去,他反复的问自己:“这,究竟是为什么?”

耳闻目睹给姚广孝带来了极大的刺激,从此,他除了白天上班干活外,其余的时间都躲在寺庙里,过着类似苦行僧的生活,似乎是要反省自己以前的行为。

当读史读到这里的时候,我震惊了!真的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正如前面的“前倨后恭”的典故所述,趋炎附势才是人之常情啊,怎么这世界上还有一类人,他们对垂手可得的富贵却嗤之以鼻,弃之如敝履呢? 本来自己的亲戚、朋友执掌了实权,拥有了巨大的财富,自己也可以连带着受益啊,这么轻易就可以得来的富贵,竟然有人会不要?!

于是,我就想,有没有一种可能,世界上真有这么一种奇怪的基因,它只认一个理,不符合这个理的,他就天王老子也不认?比如,姚广孝的姐就是这样:你只是一个造反的乱臣贼子,你败坏了我们姚家的好名声,我看不起你!即使你发达了、富贵了,我也坚决不认你这个弟弟,我更不需要你给我的富贵!因为我不稀旱!这也太帅!太有原则!太有个性了!

从姚广孝后来的表现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他们家族确实遗传着一种认死理的基因:我造反,但我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女人,更不为权势,我只为能一展我生平所学,只为完成我的抱负,其他的,没有!

历史长河中,象姚广孝这样的谋士、功臣可谓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找不到第二个!哪个谋士、功臣为君主出生入死,不是为了日后的功名富贵啊。你可能会说,不对啊,那孙武、张良不也是急流勇退了吗?孙武,在战胜楚国之后,便辞官而去,不知所踪了;张良,也是当了一段时间官之后,才以练仙修道之名辞别了刘邦的。但姚广孝却是一边当着官,一边当着无欲无求的苦行僧。

这姚家的基因,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绝唱耳!

0 阅读:16

追逐梦想谈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