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古老的仪式,也是一种娱乐。民间赛社起源于商周时期,此后历朝历代都要举行“社稷”的仪式,到了宋朝,才有了“赛社”的名称。
随著时间的流逝,赛会活动逐渐从模仿唐宋皇帝的“圣节”到“圣诞”的朝拜。元朝之后,赛会逐渐没落,但是从明清到民国时期,山西上党一带的民间“迎神”活动依然十分活跃。
在赛社的民间铭文中,有许多有关赛社活动的记录,是对其文化的一种佐证和阐释。
1.家庭与村庄之间的乡土话语之争
民间赛社活动往往导致家族与村社之间的冲突,有个体间的偶然冲突,也有家族、村社之间的大规模的冲突,而这些矛盾都是由当地的话语而产生的。
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无论是私人的,还是部落的,都会引发冲突,而在这种情况下,暴力往往是最常见的解决办法。
首先是暴力的个体。人们往往认为,“人是不会因为这些琐碎的事情而相爱的,但是他们会因为这些琐碎的事情而互相憎恶。”
中国的传统社会就是这样,矛盾总是以各种形式出现,而冲突的地方也到处都有,许多暴力事件都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琐事而产生的。
《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中记载了许多由赛社事件引起的暴力事件。
比如嘉庆十一年,山西阳曲人王世喜向高清明借了村里公共戏院的彩衣,但一直没有归还,高清明多次讨要都没有结果,后来村民们又去演戏,却没有了彩衣,高清明一气之下,又去找王世喜要了嫁妆,两个人对骂着,王被高刺而死。
以上所说的暴力事件,都是因借彩衣不还而引起的,原本只是一件平常的小事,但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血腥的暴力。
另外,因赛社演出而产生的许多暴力冲突,都是偶然发生的,如《说帖》中所说,任帼淋因为孟毓义在庄子里演戏,任帼淋前去看戏,结果毁了神灯,孟毓义大喊大叫,众人一哄而散,孟毓义带着他的侄儿去和任帼淋理论,两人用木棍、鸟枪大打出手,任帼淋失手,失手打死了孟毓义。
类似的事例很多,所以说,在民间赛会中,存在着普遍和常规的暴力行为,也是有其原因的。
当然,民间赛会中更多的人之间的暴力冲突,就是为了筹措资金而引起的,这就是所谓的“聚众斗殴”,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
其次,就是家庭矛盾。尽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一般都比较密切,但是他们经常会因为公共空间、谋生机会或者其它的经济利益而发生冲突。
在古老的宗族社会里,族群之间的矛盾是不容置疑的,而“强姓”则是以村社的形式在农村生活中展现自己的力量,以赛社仪式来重建村庄的秩序。
一些学者通过实地考察,认为一个村子的历史,最能让人记住的,就是这个家庭的社火镇了整个村子。
这也是为什么在社团中,为了争夺冠军而产生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暴力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最后就是农村和社区的暴力。民间的赛会经常是以村子为单位,将所有的村民都召集在一起,以神明的身份行事,很容易引起其他社团的竞争。
赛社是村民们的主要活动,村民们为了表示自己的权威,经常会发生冲突。由此可以看出,在民间的迎神赛社中,村和社的利益是何等的巨大。
除了选手的出场顺序之外,社团的比赛也很重要。在比赛中,如果比赛的激烈程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很可能会导致暴力冲突,甚至杀人。
从暴力文化的角度来看,“暴力具有表现性”,而“暴力也是一种表现形式”,既要有参与者,也要有一个或更多的目击证人,即使是最常见的暴力,也往往依靠其“可见性”,依靠“参与的人至少可以从有关的行动和图像中得到一些基本的一致意见。”
如果把以上的结论放在由公民俱乐部引起的暴力冲突中,我们可以看到,罗威廉所说的,暴力也有它的表现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表演,它的目标不仅仅是施暴者和受害人,还有现场的见证人。
两个社团因为社团的活动而产生了矛盾,他们的冲突就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通过暴力获得自己的发言权,而这些成员都是一名参与者和一名旁观者,最终的结果将会影响到这个地区的权利和使用。
2.政府治理与公民自治的博弈
赛社文化冲突的另一个层面是民间自治和政府治理的博弈。
在暴力文化的视野中,暴力不但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已经深入到了地方的社会、经济、政府的各个方面。
所以,要完全地从当地的暴力和社会经济秩序中分离出来是非常困难的。这种亚文化,例如赌博、夜戏等,都反映了这种观念。
首先是关于群赌的问题。在赛社时期,赌博可以说是屡禁不绝,在碑刻、文集中都有反映。由于赛会是一次大规模的群众聚会,影响力很大,所以利用赛会的机会,在村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个机会,开设赌场,使得聚赌成了一种很难根除的亚文化。
聚赌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所以赌场和赌场几乎是一体的,在一些地方,赌场的火爆程度甚至超过了俱乐部的聚会,而夜场的暴力冲突就更多了。
在民间赛会中,聚集了大量的群众,不但会出现男女混杂、狂欢、赌博等不良风气,还会引发强奸、盗窃、抢劫、械斗等暴力活动。
《控制与反控制:清代乡村社会的夜戏》一书中对夜戏所引起的特定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总之,一些女人在夜间表演的时候是一个人呆着的,这给了小偷和奸夫可乘之机。
而且,在表演的时候,演员太多,一不小心就会引发家庭矛盾。《定例汇编》中记载了一起在嘉庆年间,因为村民们在看秋报时,表演完了,两个村民就互相辱骂,引发了一场暴力殴斗。
事实上,朝廷和地方当局都看出了夜场的暴行和负面影响,所以都禁止了。赛社演出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与隐患,地方当局无法彻底取缔,同时也要维持秩序,因此,只好制定了许多法规,限制了赛社的演出。
民间赌博、夜戏等现象屡禁不绝,而民间赌博、夜戏却屡禁不绝,反映出民间自治和国家治理的矛盾。
由于社团活动是各个社团的独特性,在这种难得的聚会上,各个社团都想借着这个机会展现自己的权力,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借着迎神赛社祭典的神圣和暴力,村社的实力猛增,隐约有了对世俗国家基层行政权力的挑战。
也正因为如此,哪怕有赌局和夜场之类的问题,也不会影响到村民们对社团的热情。
夜场是禁止的,有些暴力的戏剧更是加深了人们心中的狂欢和反叛。有学者认为,「旧戏对社会风气有很大的影响」,大部分剧种都是以历史为主题的打斗戏,看了以后,「只想着符合人性,藐视法律」。
而且,人的生长环境也会影响到暴力文化的形成。孩子们自幼见过杀羊、宰鱼、斗鸡、摔跤、少年们打架、鞭刑、当众处死,以及小时候听过的故事、经常看的打斗,都会让暴力变得更加美好。
3.会费分配造成社民与民间赛会的冲突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社会上也产生了一种新的矛盾,那就是由于赛会会费的问题,使村民和教民产生了冲突和冲突,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暴力事件。
晚清,基督教和天主教逐步进入农村,有些村民改信后不愿交会费,给传统的寺庙组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当地宗教和外国文化的冲突。
譬如咸丰十一年,山西阳曲县窑儿上村的教民白耀、张纯,因违反村规,拒缴会费,被张际宗告到县衙,被教民以私仇报复,将张际宗打成重伤。
以上个案既是社民与教民之间的文化冲突,又是由赛社经济引起的问题。
传统观念认为,宗教和文化的冲突是导致民间宗教矛盾的根本原因,而赛社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可能更加突出。社费是赛社维持运作的前提,赛社收费必须制度化,才能确保赛社的正常运作。
尤其是居民的税费不统一。晚清时,部分社员由于加入教会而不交会费,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会员制。
再加上大多数村民都住在村子里,每逢演出,都会上演一出既是对神明的崇拜,又是娱乐,虽然没有交学费,但也有人忍不住要免费看戏,俗话说“舍不得花钱看戏”,这是村子里最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才会发生暴力冲突。
此外,教民们拒绝接受他们的表演,也没有得到他们的原谅,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对他们的权威的一种挑衅和轻蔑。另外,民间的迎神赛会在村民们的心目中具有娱乐和祈福的功能。
在村民看来,教民不缴会员费会影响到当地的宗教信仰,也会影响到社区的凝聚力,也会让非宗教人士负担更多的会费。
更糟糕的是,如果发生了天灾,村民们会将责任推到教民身上,说他们不给钱,导致了神明的表演失败,从而让所有人都受到了惩罚。所以,双方之间的冲突,变得越来越激烈。
同理,社会成员和教会成员在会费分配问题上使用暴力,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事实上,暴力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差异。在赛社的文化里,有打架斗殴的,也有杀人越货的,也有村民之间的纠纷,甚至涉及到了国家和社会。
清朝时期华北地区民间赛会的暴力活动,在道光以后,由于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本质也逐渐发生了由单一向多元、由单一向复杂的演变。
中国古代社会历来提倡和为贵,提倡“化干戈为玉帛”。那么,如何化解民间社团之间的暴力冲突,就必须要弄清楚,在社团活动中,使用暴力是为了什么。
说到底,暴力的目的,就是要化解矛盾。如果是个别的,一般会根据具体的事件来处理;而家庭与村庄的关系,就是尽量使双方都感到满意;如果是村民与村民之间发生了冲突,那么村民们就必须要用法律来震慑村民。
对于当地政府来说,能够和平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所以,如果村民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就会把责任推到政府头上,寻求与当地政府的谈判,甚至会将那些参与了暴力行为的人驱逐出去。
村社希望借着政府的名头来增强其组织的权威,并推动协会规范化的发展。在赛社问题上,村社与当地政府的目的是相通的。
因此,华北地区民间赛会所处的乡村社会环境,实质上是“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乡村社会的自律、村民自治的有机统一”。所以,化解暴力的关键在于乡村和社区之间的合作。
而且,不管是抢銮驾,还是拦住辇车,百姓们都很虔诚,有时候村民们会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会大打出手,但不知道为什么,这场闹剧却变成了一场闹剧,然后又是一场闹剧。
“混乱也是一种秩序”,这是一种习惯,一种习惯,一种习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的规矩,实际上却是一种对民众的认知,一种对规则的认知。所以,如果是一般的矛盾,那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好了。
总而言之,在社会发展、文化管理日趋完善的今天,暴力行为也被逐渐淡化。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方法和方法来处理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以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暴力的代价越来越大,而对暴力的需求却越来越少。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或否定暴力文化,更不能过于担心或恐惧,暴力不是永久的,暴力终将被解决。
以上内容以暴力文化为视点,探讨了华北地区民间赛会的冲突与矛盾,不论其与暴力的关系、暴力的程度、抑或是暴力的消解,都是以新文化史的角度,透过暴力视阈,对民间赛会进行一种全新的诠释。
然而,由于民间社会的文化传统千差万别,因此,本文所提出的暴力文化视域仅仅是其中一条。讨论民间赛会与暴力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华北地区的民风治理。
同时,我们应当对暴力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暴力文化的分析,也是传统文化管理中常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既不能忽略暴力文化,又要深入剖析、解构暴力文化的形成环境、成因,寻找化解暴力的途径,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化治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原因就是
赛社文化冲突的等级划分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