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空气悬架一直是汽车领域的豪华专属,只对高端车型敞开大门。可如今,它正在经历一场由高端走向大众的华丽蜕变。
自2017年蔚来ES8起,到理想L8/L9、小鹏G9、极氪001/009、岚图Free/梦想家、高合等车型,中国品牌搭载空气悬架的入门车型指导价不断下探,目前已下探至25万-30万元的入门级豪华车市场。
“2025年很可能出现售价不超过20万标配空气悬架的车型。”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郭川在近日的一场论坛上表示。
以孔辉科技为代表的零部件企业正在实现国产突围,打破过去被大陆、威巴克等国际巨头供应商垄断的局面。
2022年,理想汽车买下了孔辉科技20多万套空气悬架,让这家仅成立5年的年轻公司成了空气悬架行业新龙头,市占率近40%。
另一家国内空悬供应商保隆科技近日与蔚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针对空气悬架相关产品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2022年,蔚来ET7首次实现了国产供应商(保隆)的切换。
不断下沉的空气悬挂也进入资本的视野。9月22日,孔辉科技宣布完成3亿元C轮股权融资。这是孔辉过去一年里完成的第二笔融资,至此孔辉科技已共计募资近10亿元;25日,另一空气悬架“新势力”上海时驾也宣布获得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这同样是该公司近一年里第二次获得加持。
这不仅仅是资本的盛宴,更是普通消费者的利好。为何空气悬架会从“奢侈品”的象牙塔中走下来,正被更多人的拥抱?
■内卷下价格不断下探
空气悬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最早应用空气悬架的车型之一是1958年上市的戴姆勒-奔驰300 Adenauer。这款豪华轿车的空悬系统是由博世和戴姆勒-奔驰公司合作开发,利用气囊代替传统的金属弹簧,被设计成一款豪华、宽敞且高度注重乘坐舒适性的轿车。
这为后来的高端车型引入空气悬架技术奠定了基础,陆续出现于宝马、奔驰、保时捷、宾利等豪华品牌的高端车型。宝马7系、奥迪A8、奔驰S级、路虎揽胜等均配备空悬,起售价分别为82.8万元、82.89万元、94.68万元、142.8万元。
尽管空气悬架很早就已问世,但直至60年后新能源汽车潮到来,空气悬架的优势才被完全放大,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配置。
首先,新能源汽车往往装备了大质量的动力电池,整车重量比常规燃油车更大,传统悬架较难兼顾提供软刚度的同时还能保证支撑力这两个任务,但空气悬架可以完成。
其次,增加通过性。传统悬架的金属弹簧,刚度相对固定,没办法很好地适配不同路面,空气悬架可以将底盘进行升降,既可以在上下车、高速行驶、通过限高时降低车高,也能够在需要通过性的情况临时增加离地间隙。
最后,舒适度更好。空气悬架用可充放气的橡胶囊取代原来的螺旋弹簧。橡胶囊就像一个气球,具有更好的隔振性能和舒适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路况和行驶速度。
近两年,中国汽车品牌开始涌现对空气悬架的需求。华安证券的一份研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空悬的市场渗透率达3.3%,超过了2022年的2.7%。而在欧美等成熟市场,乘用车空悬的搭载率已达14.5%,业内预计,国内将在2025年达到15%。
空气悬架的应用车型也在不断往下探。在2018年前,BBA群体中配备空气悬架的车型价位要60万元起,直到蔚来ES8出现将价格下探到新低,44.8万元配备空悬;2021年6月,岚图推出的岚图Free再将价格下探到33.4万元;2023年2月,售价31万元起的智己LS7正式上市,标配空气悬架;近日,奇瑞星纪元ES正式上市,售价22.58万起,全系标配空气悬架+CDC,创下新低。
『星纪元ES』
不过,空气悬架也分为单腔和多腔类型。多腔空气悬架的性能比单腔空气悬架好,但是由于内部结构更复杂,它的成本自然也更高。“国内各个行业都在内卷,车企之间的一个军备竞赛是常态,你35万元的车上了空悬,我如果35万元的不上,可能睡不着觉。”郭川坦言,“在激烈的内卷下,他们(车企)也会选择性价比更佳的国内供应商。”
■远离“黑盒子”,自研蔚然成风?
过去几十年间,空气悬架相关技术都掌握在百年国际Tier 1手中。比如,大陆集团和威巴克两家公司在空气弹簧市场上拥有较大的份额,而在供气单元领域,则由威伯科、AMK和大陆集团瓜分;采埃孚、通用、倍适登则主攻可变阻尼减震器。
其中,大陆集团,倾向于深度集成空悬系统产品。CAirS空气供给系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集成了空气压缩机、分配阀及控制单元,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这种深度集成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为车企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东风岚图也曾与大陆、威巴克等国外供应商谈合作,过程并不顺利。彼时,岚图是一家新车企,销量还未起色,在供应商处话语权不强。国外供应商对待新企业的态度一向是不敢冒险,但会报一个离谱的高价,看对方是否接受。
2017年蔚来发售的ES8,主要采用大陆作为空气悬架系统供应商。如果拆分一下ES8的空悬成本可以发现,当时CDC约5000元,4个空气弹簧约4000元,忽略气管成本,集成式气泵控制单元2000元,4个高度传感器再加3个加速传感器约600元,再加上主机厂对于零件在整车零零总总进行总装及对应的开发投入,需要投入1万-2万元。
除了价格昂贵外,据当时据蔚来内部人士透露,“大陆集团这套空气悬架性能虽好,但属于‘黑盒子’,车企没有办法在上面做定制开发。”
在今年7月举办的理想“空气悬架技术日”上,理想车辆工程副总裁刘立国回忆,当时理想曾找过大陆和威巴克,但大陆只卖全套的产品,车身、悬架其他的硬件都要按照大陆的适配。而威巴克对理想L9的月销量持谨慎的态度,只愿意按照每月5000台(每辆车需要1套,包含4个空气弹簧)为理想供货。
最后,理想只好自研部分悬架技术,然后交由孔辉公司生产。也正是靠着这个独家订单,孔辉科技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产品成本更低,品质、品控能力也在迅速地提升,为进一步电控悬架在乘用车领域的下探和普及提供了条件。
“国外供应商的资源多数都在地球的另一端,给到中国汽车产业非常有限,悬架需要做技术适配,不是用货架上现成产品就行,每个车型出来都要匹配,时间大概1年到一年半,所以技术服务环节非常重要。国外供应商资源有限,或者说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给了国内供应商的机会。”郭川对比表示。
相比于进口原厂零部件,国产空气悬架系统相关零部件的采购单价会明显降低。据相关经销商报价,相同型号的国产配件市场售价比进口零部件降低约30%,空气悬架整套系统价格下降至万元内。
从趋势来看,“主机厂越来越倾向于打散式定点,最终,打散式定点会逐步取代集成式定点。”业内人士称。
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主机厂更倾向于主导定制化集成,注重软件开发能力。比如空气悬架大总成,可以拆分成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减振器和传感器等小总成,而自主做定制化集成,集空悬于智能底盘系统内。如此,软件控制权就归还给具备软件控制能力的主机厂。
此前,蔚来空气悬架完全依靠大陆整个空悬系统供应,但目前也逐渐拆分,比如将空气供给单元小总成定点给了中鼎,同时又与保隆科技就空气悬架展开战略合作。
一些有“垂直整合”能力的车企也亲自下场,研发、生产这个高价值的汽车零部件。比如,比亚迪旗下弗迪科技、长城汽车旗下的长城精工,都计划自研自产空气悬架。
■写在最后:
业内看好空气悬架的市场前景。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2年空气悬架在国内的渗透率只有1.3%左右,2023年翻倍至2.5%。郭川预计,2024年的国内空气悬架渗透率将达到9%以上,2025年将达到15%。“这也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有关。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将体验到电控悬架的好处。”
当然,市场变大了,竞争也比从前激烈不少。海外厂商也嗅到了危机感,大陆、威巴克等国际大厂正在加大对空气悬架的投入,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度与日俱增。蔚来内部人士对汽车之家称,“从蔚来二代车型开始,大陆的空气悬架方案也对我们采取了开源模式,灵活性更高了。”
过去,有不少中国车企认为用国外空气悬架更有保障,对国产空气悬架有许多顾虑。但是,理想汽车、岚图等车型的批量配套也给业内打了一个样。未来几年,国内零部件供应商是有望基于本土化的成本优势与响应速度优势,加速空气悬架的国产替代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