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不受欺,这句话放在汉武帝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一雪和亲之耻,决定改变对匈奴的方针。
正好,有一个叫聂壹的人出现了。
聂壹,马邑人,他是当地的一个豪强,往来汉匈之间做贸易生意,家里非常有钱。
聂壹就找到王恢,说:“对于匈奴,我们可以利诱之,然后在路上设伏,一举歼灭。”
王恢觉得这个建议有可行性,立马上报给汉武帝。
汉武帝听了,也觉得可行,当即召见公卿大臣前来商议。
当时朝中的意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王恢为首的主战派,一派是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
王恢首先发言,他说:“当年的赵国,北有匈奴,内有六国,就这样,人家还能保证百姓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今天下一统,陛下拥有四海,匈奴却仍频繁南侵,杀戮百姓,为何?就是因为匈奴不怕我们!所以,臣建议,打怕他们!”
韩安国则说:“当年高皇帝(刘邦)平城之围,何其凶险!解围之后,高皇帝也没向匈奴报仇,为何?圣人不以私怒而害天下!后来高皇帝派刘敬前往匈奴和亲,至今与匈奴虽有小摩擦,但没大损失,所以臣以为,还是不打为好!”
王恢则说:“当年高皇帝何其勇猛,披坚执锐,横行中国几十年,之所以不报平城之仇,并不是打不过,而是不忍心百姓再遭受战乱之苦。反观当今,匈奴动辄南侵,伤我百姓,因此,要想守护边境百姓,最好的办法就是打!”
韩安国反对道:“我们这样孤军深入,恐怕难以成功,疾行,则粮草跟不上,徐行,则无法占据先机,所以,不能打!”
面对争论,汉武帝一锤定音——打!
兵出五路于是,王恢、韩安国、李广、公孙贺、李息,兵分五路,率领三十余万大军,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里,只等聂壹引诱匈奴前来。
聂壹则跑到匈奴大单于面前,对大单于说:“大单于率军前往马邑,我能杀掉马邑的县令,举城而降,城中的财物尽可得!”
匈奴大单于听了非常高兴,就相信了聂壹。
于是,聂壹偷偷从牢中找到一个死囚,砍下头颅,挂在马邑城头。
匈奴大单于的探子看到聂壹果然杀掉了马邑的县令,便率十万铁骑朝着马邑飞奔而来。
在路上,匈奴单于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牲畜遍地,但是却没有放牧的人。
匈奴单于起了疑心。
但是匈奴单于还是将信将疑地继续往马邑走。
走到雁门这个地方,正好抓到了一个尉史,本来单于想一刀杀了尉史了事。
但尉史为了活命,就将汉军埋伏在马邑附近的情况告诉了单于,单于听了,大惊道:“我就知道这里有陷阱!”
当即全军撤退。
无功而返见单于撤军,汉军眼看着追不上了,各路汉军罢兵归朝。
王恢率领着三万骑兵,想截击匈奴的辎重,但听说匈奴大军已经退回来了,就没敢打。
这一怂,就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听说自己的战争首秀马邑之围失败,汉武帝勃然大怒,要治王恢的罪,王恢辩解道:“如果在马邑汉军能和匈奴短兵相接,臣从后方截击匈奴辎重,则可胜,可当时匈奴大军已经回撤,臣区区三万人,若贸然进攻,就是自取其辱,虽然我知道无功而返肯定会被斩,但我还是想为陛下保全这三万兵马!”
汉武帝依然怒气难消,下令将王恢交给廷尉治罪。
王恢连忙让家人携带千金重礼,去求丞相田蚡,田蚡见汉武帝此刻震怒,不敢直接向汉武帝求情,就找到了自己的姐姐——王太后。
田蚡对王太后说:“马邑之谋是王恢提议的,如果因为计谋失败而杀王恢的话,这是为匈奴报仇啊!”
于是太后就找到汉武帝,想为王恢求情,但汉武帝却说:“就是因为王恢的建议,朕才发兵数十万出塞,就算抓不到匈奴单于,他王恢也要打出点成果来,不然怎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无功而返,不杀王恢,何以谢天下?”
王恢听到汉武帝这番话之后,当即自杀。
就这样,汉武帝的军事首秀无功而返,彻底断绝了和亲之路。
其实,妄想以这种方式彻底击垮匈奴,是天方夜谭。
真正想彻底解决匈奴,还是得“匈奴克星”——卫青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