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掌故|清代无神论者•汉阳人熊伯龙

人文历史武汉 2024-11-17 11:08:41

原创 严昌洪

清代顺治榜眼熊伯龙(1617-1669),字次侯,号塞斋,汉阳人。其祖籍江西进贤(钟陵),晚号钟陵,示不忘祖。熊伯龙自幼聪明,能诗善文。少年时就学于汉阳的嵩阳书院,刻苦攻读,夜以继日,从不懈怠。成名后为嵩阳书院大门题楹联曰:“嵩峦绿添春雨后,阳门金纳百花前”。

由于他在学习上勤奋自励,九岁时,便可将六经子史和诸家诗文熟记背诵,具备了秀才的资格。十一岁时,老师以“天下归仁”命题为文,他废寝忘食,几易其稿,连夜写成方才罢休。此后跟随名师求教儒学,潜心考究。世传熊伯龙“读书西山,静一月,恍然有悟,尔后文思沛然”。青年时期,他游学江汉,结集各地诗文爱好者组织“寻社”,朝夕磨砺,讲求经世致用之学,一时名噪江汉。

他读书的地方西山即尉武山,在今汉阳县大集镇西南,唐武德二年,尉迟敬德大战朱粲于此,因此得名尉武山。尉迟敬德卫唐有功,被封为鄂国公后,在山上建有家庙——普陀寺。熊伯龙曾在此苦学,据说座右墙壁为其唾处,后来每届阴雨天便有外晕如血痕隐起。此庙咸丰初年毁于兵燹,不久修复。

1649年(顺治六年)榜眼及第后,熊伯龙由国史馆编修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他为人赋性耿介,砥砺名节,虽在朝中做官,仍如学子一样,手不释卷,勤奋读书。多次出京主持乡试,常能发现饱学之士而加以举荐。他博学多才,工诗文,精字母反切之学,知西洋天文算法。其制举文,雄浑雅健,与清代开科状元、黄州(今黄冈)人刘子壮齐名,时称“熊刘”。

熊伯龙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以无神论著称。他编著的《无何集》推崇前代无神论者,选录了历代学者辟虚妄、辟佛教的言论,对王充《论衡》尤为赞赏。在“总评”和“附说”中表述了自己的见解,其主要观点是不信天命和鬼神。

熊伯龙死后,先葬于汉阳龙霓山,乾隆年间迁至其故里大集乡新收堡,皇帝还赐给随葬品和祭品。墓冢曾被夷平,残存墓碑,现已重新修复。汉阳县城南纪门内有熊伯龙故宅,其孙祖旆于雍正年间捐出建为试院。人们为缅怀这位诗古文名家及制艺大家,为其另立学士祠于试院东,额题“流芳堂”。从前学使前来监考,都必到学士祠致祭。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1929年 六渡桥铺柏油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