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错了!司马迁对黄帝的记载导致中华文明被缩短了几千年

永卓学周易 2024-05-31 19:57:17

《史记》开篇的《五帝本纪》中,以黄帝为中华文明始祖。

这本来是不错的。

然而,司马迁笔下的黄帝,仅仅是在舜帝之前的八代人而已,比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早了仅仅几百年,距今还不到五千年。

然而,《国语》明确记载:有虞氏和夏后氏均禘祭黄帝,奉颛顼为祖。

王者禘其祖所自出,有虞氏和夏后氏禘祭黄帝,其实只是把黄帝视为本族的祖灵,凡是有虞氏或者夏后氏的王者,都可以称为黄帝!

有虞氏有着鲜明的特征,就是擅长制陶并且把儿童葬于陶器瓮棺中(《礼记》: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

所以,找到瓮棺葬,我们就找到了有虞氏的足迹,找到了历代黄帝留下的足迹。

史前瓮棺葬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最晚八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盛行于仰韶文化时期。如下图所示,瓮棺葬的主要分布区就是有虞氏的主要活动范围,同时也是夏商周三代的共同活动范围。

在这个活动范围这里,分布着无数个被称为黄帝陵的地方,可见有虞氏的活动范围之广,也证明了历代有虞氏的王者都被称为黄帝。

根据《史记》中记载的那些黄帝事迹,结合考古发现,我们已经可以确认两位有虞氏黄帝的安葬地!

首先来看《史记》里记载的那位铸鼎的黄帝。

《史记•封禅书》载: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这个黄帝铸鼎升天的地方,就在河南省灵宝市区西20公里阳平镇的黄帝铸鼎原。上面至今还有一个黄帝陵,高约6米,周长40余米,整体外形略呈方锥体。

《通鉴》载:“荆山,在城南三十五里,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此”、“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阳。”

就在铸鼎原周围,确实存在了大批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目前已经发现50余处以庙底沟类型为主的从仰韶时期到龙山时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分布之密集,包藏文物之丰富,延续时间之长久,历史罕见。

以灵宝城烟遗址为例:

该遗址位河南省灵宝市川口乡城烟村南,2021年发掘共发现各时期灰坑350余座,墓葬近20座,房址约15座,瓮棺近20座、窑址10多座。以仰韶文化早期文化遗存为主。

划重点:瓮棺!瓮棺!瓮棺!有虞氏的特征!

更神奇的是,在灵宝阳平距今55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西坡遗址,还发现了中国年代最早的一块黄铜矿,尤其是这里出土的距今5500年仰韶文化时期人工开采的铜矿石,是中国首次发现五千年前人工开采铜矿石的地方。

西坡遗址

西坡遗址,有虞氏黄帝的大房子

2001年3月至5月,联合考古队在西坡遗址北区进行重点发掘,发现房基4座、墓葬25座、瓮棺葬3座。

又是瓮棺!有虞氏的瓮棺!

这铁证如山的事实证明,《史记》中“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的记载是真实的!

那么,《史记》还记载的“黄帝崩,葬桥山”,这位黄帝又是有虞氏的哪一位王呢?

考古发现再一次证实了《史记》的记载: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桥山,同样也是有虞氏的一位黄帝埋葬地,该地也有黄帝冢。宋代乐史编纂的《太平寰宇记》记载:

“桥山,一名子午山,在真宁县东八十里。黄帝冢,在桥山上。”

正宁桥山黄帝冢

清乾隆年间的《正宁县志》也载:

“黄帝陵在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

正宁县境内目前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多达40余处。其中的岘子南峁遗址、西渠遗址、年庄子遗址和张家疙瘩遗址都分布在黄帝冢附近。尤其是还有宫家川东坪遗址,这个遗址介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之间,年代距今约6000年,不仅出土了有虞氏特色的尖底瓶,同样发现了有虞氏特色的瓮棺葬!

有虞氏葫芦人面瓶

0 阅读:7

永卓学周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