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本纪:抱雪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列(二)

永卓学周易 2024-05-28 19:33:53

以瓮棺葬为标记,我们可以清晰地追溯有虞氏从7000年到今天的全部活动轨迹。

时间拉到距今6000~5000年前,考古发现表明,有虞氏的活动范围向东发展,从西安半坡来到了郑州一带。

1978年,在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发现了一批有虞氏留下的的瓮棺,其中一个被当成瓮棺的大罐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这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之首。

有虞氏陶器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石斧(钺)”上依然写有代表黄帝本人的数字“五”,和半坡遗址里面的“五”字一模一样。

唯一的不同,就是把那叼着鱼的人脸,换成了一只鸟。我们甚至可以断定,这只鸟,实际上就是从西安半坡的太一神面变来的。

1989年,河南汝州洪山庙发现了迄今为止仰韶文化最大的彩陶瓮棺合葬墓,距今约5500年左右。瓮棺上绘饰的图案种类繁多、内容广泛,体现出有虞氏在距今5500年前的活动中心已经转移到河南一带。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洪山庙遗址中5500年前的有虞氏文化。

这是考古现场发掘的密密麻麻的瓮棺群。

洪山庙遗址瓮棺

这是瓮棺上的文字,和两千多年后的甲骨文不能说十分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洪山庙瓮棺上的有虞氏文字

在离洪山庙不远的郑州大河村遗址,同样发现了有虞氏特色的瓮棺葬,年代距今约5100年—4700年。

在距离不远的荥阳汪沟遗址瓮棺中,考古学家们竟然发现了丝绸的残片!

在双槐树遗址的W125瓮棺中,同样也检测到丝蛋白,加上同时出土的部分片状丝绸,并与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类比,确证这是丝绸。

黄帝妻嫘祖养蚕的传说果然又在有虞氏的瓮棺葬中得到了印证。

不仅如此,我们可以确定双槐树遗址应该是有虞氏在5000年前建立的一个都城。

都城的布局与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相似,只不过规模大了许多。

一模一样的环濠。

一模一样的瓮棺葬。

一模一样的居住区中心广场。

不仅如此,双槐树遗址和青台遗址均发现了排成北斗九星的瓮棺阵型!

双槐树遗址北斗九星瓮棺葬

青台遗址北斗九星瓮棺葬

北斗九星的记载,最早也是见于《黄帝内经》!和有虞氏尊奉的黄帝有关。

书中记载鬼庾区曾对黄帝说,《太始天元册》记载:

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这个“九星悬朗”,说的就是北斗九星!

0 阅读:4

永卓学周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